黄安伦音乐创作风格及钢琴音诗《鼓浪屿》

时间:2022-07-05 06:29:11

黄安伦音乐创作风格及钢琴音诗《鼓浪屿》

(一)黄安伦及其音乐创作风格特征

黄安伦无疑属于中国最优秀的、最多产作曲家之一,作品编号至今已至68,其音乐创作涉及到不同的音乐体裁。这68部作品中既有气势恢宏的歌剧《岳飞》《护花神》;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敦煌梦》;两套交响音乐会;(作品25包含一首交响序曲,一部钢琴协奏曲及第一交响曲;作品47包含一首交响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及第二交响曲);康塔塔―安魂曲;也包含细致入微的室内乐作品《钢琴三重奏》、《序曲与舞曲》(后更名为:中国畅想曲第二号)、《塔吉克舞曲―钢琴三重奏》、《舞诗》(3部)、《七首中国风格的加拿大民歌》等。他的音乐风格多样,既有强烈民族音乐特色的《伎乐天》《塞北小曲》等,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合唱《大卫之诗》、《安魂曲》,以浪漫时期音乐语言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也有泛调性、多调性写成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有以无调性音乐风格写成的《剑》。

在黄安伦的生活中,“”期间在河北张家口的插队的生活经历,对其音乐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作曲家在《黄安伦钢琴作品选集》自序中说道:“塞翁失马,如果没有‘’灾难,我恐怕永远走不出音乐学院的象牙之塔;如果没有被发配到塞北军垦,亲近了黄土地,恐怕就永远不知道真正的中国音乐:……①”。返城后,黄安伦通过对张家口民间音乐的熟悉、学习、研究,创作了钢琴曲集《塞北小曲三十首》及管弦乐曲《塞北舞曲二首》等。这些音乐语言在其它的音乐作品中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黄安伦音乐语汇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6年黄安伦被聘为中央歌舞剧院驻院作曲家,这是黄安伦音乐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其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歌剧、舞剧音乐。舞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敦煌梦》,歌剧《护花神》,管弦乐曲《交响序曲―春祭》等。这个时期音乐作品更多体现在对西方作曲技巧学习与吸收,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受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影响较大,《交响序曲―春祭》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以旋律为基础,以宏大的气势、细致入微的手法,充满动力的和声、严谨的复调、色彩鲜明的管弦乐法及浓厚的民族气息的黄安伦独特艺术个性已初露端倪。

1980年后黄安伦赴北美,先后在多伦多大学、匹兹堡大学及耶鲁大学学习音乐。近三十年的海外旅居生活,黄安伦以西方音乐的作曲技巧表达中国音乐之精神为其创作信念。其间主要作品有歌剧《岳飞》(耶鲁大学硕士毕业作品),交响音乐《交响音乐会》(op25)(根据《交响序曲――春祭》补写《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交响诗《剑》,室内乐《钢琴三重奏》、《七首中国风格的加拿大民歌》等。这个阶段,他把浓郁的中国音乐风格与西方包括十二音技法在内的现代作曲技法巧妙地融为一体,是黄安伦音乐作品个性最突出的时期。

耶鲁大学硕士毕业后,黄安伦放弃了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耶鲁大学博士的机会,以成熟作曲家、指挥家的身份活跃在世界乐坛。他先后与中央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美国沃思堡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尤洛夫合唱团、台湾省立交响乐团、莫斯科国家芭蕾舞团合作演出个人作品音乐会上百场,录制个人作品唱片达20余张。面对现代音乐创作观念,作曲家不再热衷于各种所谓“时髦”的作曲技巧,而以最淳朴的音乐语言给人以最“美”的艺术体验。黄安伦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及音乐学系的演讲中,在其公开发表的多篇论文中,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宣称:“永恒的真理是不会变的。我们宣扬中华文化,就应当用我们民族的音乐语言、民族的文化遗产之精华(而不是糟粕)、独特的我们――中国作曲家的独特手法、风格,去一再地揭示那早已被先辈大师们无数次地揭示过的、属于全人类的、永恒的‘完整的爱’这个主旨。”②关于音乐创作中“先锋派”技法问题,黄安伦表示:“创作仅靠‘求新’,还是很能逞一时之快,制造一些大新闻的。我想提请同学们注意的是,今天你离经叛道,成了媒体的宠儿,你能保证明天还作如是观吗!你的目光有多远?须知你的‘新’在任何一个‘下一秒钟’就变成了‘旧’,你是永远都追不上的。”③ 作曲家对待所谓“先锋”派作曲技法思维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其思维僵化,保守。但,曾经风靡一时,由勋伯格所创建的序列音乐正是深植在巴赫音乐的土壤之上,其中倒影、逆行等技法在巴赫的《赋格的艺术》中已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赵晓生在其著作《传统作曲技法》序言中提到“技法无上下,音乐有高低④”也正是这层意思。在当今,作曲界以“新”为时尚的大潮流下,坚持传统要比提倡“创新”更需要勇气。在这种创作观念的转变下,黄安伦创作的重要音乐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安魂曲》、《钢琴与乐队―鼓浪屿》、《中提琴协奏曲》等。这个时期的作品,音乐不再体现出八十年代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在淳朴的音乐语言中,在色彩斑斓的和声中、在严谨有序的复调层次中,透露出生机勃勃的秀美。

(二)钢琴音诗《鼓浪屿》

一、钢琴音诗《鼓浪屿》创作背景:

应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艺术节及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组委会之邀,厦门鼓浪屿钢琴艺术节闭幕式上首演了旅加作曲家黄安伦专门为本次艺术节及钢琴比赛而创作的钢琴与乐队的交响音诗《鼓浪屿》。虽是委约作品,但绝非应景之作。黄安伦在总谱首页满怀深情地写道:挚友斐平,永恒的怀念。这是黄安伦对2001年因车祸不幸遇难的钢琴家许斐平发自心灵的呼唤,也是作曲家在音乐中与挚友许斐平跨越时空的音乐交谈。1998年黄安伦《第二钢琴协奏曲》就是题献给许斐平,其中的华彩乐段就是为许斐平“量身定做”,并由黄安伦指挥、许斐平独奏,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首演。在许斐平遇难后,黄安伦谈到其《安魂曲》的创作经过说道:“斐平,安魂曲有你的一份。”

钢琴音诗《鼓浪屿》作于2006年,距离挚友许斐平不幸罹难已将近五年。期间,作曲家又经历了丧子之痛。挚友、至亲的相继离去促使作曲家对于生与死有了更深一层的思索,并深深渗透到其音乐作品的风格之中。

关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在其首演节目单上写道:“早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作者的挚友李未明和许斐平,已经约请作者为他们的故乡――美丽的钢琴之岛鼓浪屿――创作乐曲。他们热情地向作者发出邀请:“给我们鼓浪屿作首乐曲吧!”为了使作品能够更加贴近鼓浪屿的神韵,当年许斐平给远在加拿大的作者寄去了大量的文字和音像资料。作者被资料中反映出的神奇故事所吸引:一个小小的岛屿竟然为神州大地培育出了如此多的音乐人才!自己熟悉的一代钢琴大师许斐平,仅仅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⑤神奇的鼓浪屿激发了作曲家的无限乐思与创作激情,黄安伦对好友许斐平深深的怀念成为作曲家创作的动力。

二、钢琴音诗《鼓浪屿》艺术特征:

这部以鼓浪屿文化背景为素材创作的a小调钢琴变奏曲,采用了传统的调性音乐语言,庞大的乐曲结构,具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语言的写法,细腻丰富的和声进行,严谨有序的复调,将具有中国音乐特色的民族音乐语言与具有戏剧性的西方音乐写作方式结合得十分贴切。

1.庞大的戏剧性结构及其音乐陈述方式

宏大的气势、庞大的结构是黄安伦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一钢琴协奏曲仅第一乐章就长达26分钟左右。长达597小节,演奏时间为30分钟左右的钢琴音诗《鼓浪屿》采用了庞大的交响变奏曲的结构类型,注入乐曲以恢宏的气势。

在交响变奏曲中,作曲家将奏鸣原则与变奏原则相结合。这是乐曲在结构方面的重要特征。其结构简略图示如下:

上一篇:盛宗亮主要作品表 下一篇:新体制 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