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留守儿童

时间:2022-07-05 06:28:41

老师与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很多年轻父母为了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双双外出打工,由于经济等原因,他们未满十六周岁的孩子就只能留守在家中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共同生活,我们把这样的孩子称为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所以照顾孩子乃至教育孩子的重担就落在家中老人的肩上了,而“隔代教育”又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品德的发展

在农村,一些家长的素质不高,所以对孩子在品德方面的发展也没有很好地重视。当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引导,使得他们在品德发展方面出现很大的问题,常常做出一些有悖于学生基本道德规范的行为举动。如:不尊敬老师、打架斗殴、偷抢、怒骂老人等等。其中留守儿童占大多数。

孩子品德的发展至关重要,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有知识,更要让学生有品德。老师应在学生面前以身作则,多与学生交流、互动,给学生多点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特别是留守儿童,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感觉到“教师如父母”般的温暖,在点点滴滴中学会思想品德。

二、价值观的形成

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尤其是部分父母因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这些孩子拥有足够的零花钱,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极大地影响了留守儿童价值观的形成。

很多小学生每天都会向大人伸手要钱买零食,而大多数家长也是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一些没钱买零食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他们往往喜欢巴结天天不缺零食的学生,以求分一杯羹,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单纯”的虚荣了,而价值观的形成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处理。有的学生没有零食吃,那就规定所有的学生都不许在学校范围内吃零食;有的学生天天穿不同的漂亮衣服,而有的就只能天天穿同一件旧衣服,那就规定统一穿校服。老师在编排座位时,不是按人情或者家长的地位来编排的,而是按学生高矮、按学生身体的特殊因素来编排的;老师给学生“开小灶”时,也不是按家长的要求或者个人的偏爱,而是因材施教。所有这些都只是学校、老师为了保护学生、保护留守儿童,为了孩子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三、性格的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儿童的生活几乎在无管束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强、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如果这些孩子形成了如上这些性格,那将对学校、对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不能任由孩子的性格随意发展,特别在小学更要抓好。好的性格可以支持,不好的必须扼杀。在一个班里,身为班主任,应该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谁活泼、好动,谁沉默、寡言,这两个极端我们要平衡好。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老师更应多点耐心、多点关心、多点爱心,慢慢引导,让他们的性格能够往好的方向发展。

四、学习成绩的提高

据调研发现,外出打工的父母认为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对于这些孩子的成绩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在外,就算想孩子读好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因此,如果留守儿童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只能请教老师。

“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是老师的本职工作,那对于留守儿童的成绩来讲老师的工作就要加强了。对于留守儿童来讲,老师不仅要在学校教,回到家老师也不能放下。当学生在家里遇到难题了,可以立刻请教同学,当同学也解决不了时,可以先圈起来等见到老师再请教老师。老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园丁需时刻关注每一朵花的成长,等待它的绽放。

对学生的教育是不能停止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加不能懈怠。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做优秀的人民教师,学生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才得以成人、成才。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后进生发展 下一篇: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