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 音乐人生 动情奏响

时间:2022-07-05 04:45:30

陈永华 音乐人生 动情奏响

音乐之路上,他从未停止脚步。

内心的呼唤,化作一行行乐章,

他的编曲恢弘壮阔,大气磅礴。

激昂多变亦直扑人心;

音乐之路上,他不断探索。

古典音乐伴随民族元素,

他满载荣誉仍然前行,

他说他有一个梦想,

用音乐,达至世界和平。

陈永华教授主要职务与履历

香港著名作曲家和指挥家

香港管弦乐团首位驻团作曲家

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人文及法律学院总监

香港大学创意及表演艺术中心总监

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主席

2000年获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

2009 年获邀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音乐之路 欢乐作伴

音乐,总是能夠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当你陶醉其中,能感受到那气势恢弘的旋律,领悟到作者的天马行空;有着古典音乐的庄重典雅,亦有着民族音乐的朴素厚重,让人肃然起敬。是的,这些.在欣赏陈永华先生的交响乐中,观众们都能身临其境的体会,如同走进他内心的那一片圣地,伫立倾听。

1954年香港出生的陈永华先生回忆起当初踏上古典音乐之路,依然欣慰不已。他中学就读於一所天主教学校,中学五年级考试完之後,暑假閒玩,途径教堂,顿时被教堂的合唱给吸引。“那歌声非常美妙,之前从没听过这样的歌。”陈永华先生现在回想起第一次用心聆听的古典音乐,仍然讚不绝口。他中学时期跟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喜欢听流行曲,把玩吉他。当时他对音乐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看不懂五线谱,更不懂古典音乐。“我有一个同学在诗班唱歌,他邀请我也加入其中,我说不懂五线谱,他鼓励我慢慢学。我就开始参加天主教教堂合唱团。”这是一段机缘巧合的经历,亦或者是早已注定,他接触到了古典音乐。“之後教堂的一个音乐指挥,把一次音乐会的门票赠予了我,我第一次现场聆听古典音乐会,太美妙了。”在教堂老师的指导下,陈永华先生从接触到古典音乐,慢慢地爱上了它。

1972年高中毕业後考入罗富国教育学院学习英文、中文与音乐。1974年到柏立基教育学院进修。这三年的他学习优異,若之後教中文英文还是有信心,但是教音乐还是有些信心不足。音乐是时间的沉淀,需要不断地探索求知,那灵动的乐感和美妙的旋律,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对音乐的兴趣越来越浓厚,1975年陈永华先生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继续进修,也从此踏上职业的音乐道路。

音乐的道路,欢乐为伍。凡事缺乏兴趣,也就很难有造诣。勤奋好学,天资聪慧,1979年他从中大音乐系毕业获文学士衔,並考获伦敦圣三一音乐院作曲院士文凭。1980年至1985年连续五年获英联邦奖学金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获音乐硕士及博士衔;並获德国学术交流部奖学金参加1986年达木斯达现代音乐夏令班。这些奖学金对来自中阶层家庭的他至为重要,否则他的学习道路亦会中止。在这段时间,他系统的学习了音乐作曲,也为之後灿烂的音乐历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曲也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我不可能成为一个钢琴演奏家,太迟了,我也没什麽兴趣。很多时候都要指挥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学习作曲也能夠从中受益。”直到现在,指挥和作曲仍然是陈永华先生两个主要的音乐活动。

灵感 源自祖国大地

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後,陈永华先生回到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担任音乐教授,其後並出任该系系主任超过十年,同时兼任文学院副院长。他知道,香港才是自己的家。2007年开始,陈永华教授任职於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现任其人文及法律学院总监及创意及表演艺术中心总监。专业进修学院一年的学生人数超过十万,为在职人员提供自我提升的平台。课程从短期课到博士学位课。他把自己多年来对音乐的了解投入教学,热诚充盈。工作之餘,投身到乐团音乐指挥和作曲。这些,都是他热爱的事业,乐此不疲。

陈永华先生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除了管弦乐、室乐及合唱曲创作,当中亦有诗歌、儿歌、话剧及电影音乐。陈永华先生的八首交响曲,其中七首由雨果製作有限公司出版,由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及俄罗斯的两队交响乐团灌录唱片。

目前为止,他已创作八部交响曲。第一交响乐(1979年),第二交响乐(1981年)双乐队第三交响乐(1985年),第四交响曲:《讚主颂》,第五交响曲:《三国誌》(双乐队)(1995年),第六交响曲:《九州同》(1996年),第七交响曲:《长城》(2005年),第八交响曲:《苍茫大地》(2006年)。这也代表着他的心路历程。第六交响曲的总谱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从作品可以看出,这个心路历程也是从艺术家的浪漫情怀出发。特别是之後的几部,民族风格浓厚。《三国誌》,取之大众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从小喜欢《三国演义》,也寄託其中,寄予和平。之後意犹未尽,他又潛心创作第六交响曲《九州同》。史记孟轲转谓“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内有九州”,据尚书记载黄帝分天下为九州,及後洪水为患,“帝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自此九州一词意指完整的中国。全曲分三个乐章,第一个乐章一击鼓开始,已示世上纷乱,缓慢的第二乐章抒发纷乱後的安慰,第三乐章紧接出现,展示光辉的统一局面,寄予和平。

香港回归後创作的《长城》,格局庞大,气势恢弘,大气磅礴,旋律激昂顿挫,从中能听出古典音乐中蕴藏着的民族元素,寄予着创作者对中华大地浓厚历史的感叹自豪,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苍茫大地》表现的大爱,一直是人类对和平的追求。宽恕仁爱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音乐灵感都是源於对祖国河山的遊历,切身体验和真诚向往。从1981年的暑假,陈永华先生踏上北京,第一次接触祖国大地开始,就从此陶醉其中。之前,他对中国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从经典古籍,四大名著中认识,而这样的认识往往不夠全面和深刻。“在大学几年里,我不停看中国音乐方面的书,希望把中国音乐的素材放在我西洋音乐的创作里面。”留学後回到香港,陈永华先生顿时开朗,音乐素材不能局限於书中所识,没有亲聆听的感受,很难有音乐上的感动。香港繁荣开放,为什麽不写一些本土化的香港音乐?之後,他踏上了全新的音乐之旅。

改革开放後他更加频繁的去内地旅遊採风,这些年走遍了中国大多数省份,去过青海,内蒙,到过敦煌,走过河西走廊,跟不同地方的民众谈话,聆听不同的方言,体验不同的民俗风情。“我感受的中国,是不一样的中国,民风淳朴,民众友好。他们看见我们对他们的东西感兴趣,他们也很感兴趣。一定要到中国走走,还要多走。我现在也告诉我的外国朋友,你要去了解中国,你要到中国具有浓厚民风的地方,才知道中国是怎样多面,了解中国原来那样历史深厚。”每到一个地方,总是会找到不同的音乐灵感。“我到内蒙古旅遊,当地的歌手陪我唱歌,我也拿了一把马头琴学习,後来有了灵感创作了作品,在韩国演出,观众感觉真的别具一格。”他到了长城,感受着嘉峪关外的风声,於是,创作出傑出的交响曲《长城》。

陈永华先生非常热爱中华文化,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有移民加拿大的机会,当时香港还没回归,局势未定,但他毅然放棄这个机会,他开玩笑的说,多年後出了作品,而作品上标示着“陈永华,加拿大作曲家”,这是一件非常尬尴的事情。

他希望看到社会上多一些人,能有机会接触不同的音乐。他梦想着有一天,中国能有一些现代的音乐文化表达出来。“外国人很欣赏中国的过去,唐诗,三国都翻译成很多外文,对我们现代的中国,我们给他们看什麽?不能是以前的东西,我们要给他们现代的音乐。我们有这个责任,希望得到世界认可。”陈永华先生也为此不断努力,为建立现代的中国音乐文化不断探索!

中华元素结合西洋古典音乐,是陈永华先生一直探索的音乐之路。祖国的风土人情、山川河流、飞鸟群林,这些都可以是他音乐灵感的来源。他那祥和、大气博爱的音乐主题,正像这片水土。他爱音乐,更爱这片土地!

上一篇:赏荷 20期 下一篇:一位花甲老太太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