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到了儿童的声音

时间:2022-07-05 04:18:31

我听到了儿童的声音

一位教育家曾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传统教学:在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先生占据着至尊之位,而坐着的学生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兢”的灵魂。因此,在压抑个性、失却自由的课堂中我们很难听到儿童的声音。在这个时代,孩子知道的不一定比大人少,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孩子表现的情趣盎然。况且,一个理想课堂的标志之一就是应听到儿童的声音。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造、学习方式的改造。新课标的深入实施,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气息。走进新课堂,我们倍感欣喜,因为我们真正听到了儿童的声音。

一、提问的声音

[案例]:我引领一年级经典诵读社团学习有关《百家姓》内容的课堂实录(文本选自课外补充材料《你姓什么》)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第2段。

生(齐):木子李,禾子季,弓长张,立早章。古月胡,口天吴。三横王,草头黄。

师:小朋友,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有的姓读音相同或相近,有的姓字形相近。如果别人问你的姓,但不知道是哪个时,你可以告诉他这个字是怎么组成的。让我们也来学一学。

(让学生逐个边板书边介绍)

生:我姓孙,子小孙。

生:我姓何,人可何。

生:我姓智,知日智。

生:我姓斯,其斤斯。

(话音刚落,斯姓同学的同桌周家祺就迫不及待地抢过了话题)

王:老师,斯鹏姓“斯”,可我爸爸说司马光姓“司马”,你说对不对?

师(欣喜):对,司马光确实姓“司马”,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复姓。

生:那除了“司马”,还有没有其它复姓?

师:当然有,像诸葛亮就姓“诸葛”,东方煦就姓“东方”,像《射雕英雄传》里面的欧阳锋就姓“欧阳”。明白了吗?

(同学们都被逗笑了,纷纷点头赞同。不料,周徐平的小手却高高地举起来了。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请他发言。)

周:老师,我爸爸姓周,我妈妈姓徐,我叫周徐平,“周徐”是不是复姓?

师(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摸着他的头):小不点儿,你多像一个小问号,我真喜欢你提问的样子!

(孩子是有灵性的,一经鼓励,他们的热情更高了,仿佛个个成了小问号。)

生:中国人,百家姓。中国真有一百个姓吗?

生:我听奶奶说,中国姓王的人最多,它排在百家姓的第一名,那我的“钱”排在第几位呀?

生:我们大家为什么都跟爸爸姓,而不跟妈妈姓呢?

……

课堂上,应该让儿童发出声音,特别是提问的声音,这是儿童的权利。因为早在1992年4月1日,我国正式签署并实施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其中第12条是这样规定的:儿童享有对一切关于自己的事项提出意见的权利,成人应该听取并按照儿童成熟程度采纳儿童意见。同时,现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作了这样的表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谈,而是意味着要让学生敢于发问,乐意研究,达到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的效果。本教例的闪光之处在于当课文教学逐渐达到高潮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案采取了大胆的放弃,创设了让学生自由发问的空间,同学们提出了一大串问题,如司马光是不是姓“司马”?“周徐”是不是复姓?百家姓真有一百个姓吗?……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一种真正的教学对话。说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西方哲学史上一则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问题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有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二、研究的声音

[案例]:我执教《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堂实录。

〔师在课件配合下绘声绘色地描述草船借箭的经过(即第三部分)〕

师:从第三段哪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趁着学生兴趣的东风,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少的四人一组,多的七八人一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始了自读探究、钻研讨论活动。这时,同学们读读、划划、写写、议议,谁也不甘落后,形成了探究、讨论、争辩、认同的热烈气氛。我巡回指导5分钟后,主动参与到了人数较少的四人小组中,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

生1(欣喜地):诸葛亮知道天象,早在三天前,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状况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是妙算的一部分。

生2:诸葛亮还能摸透人的心思,雾这样大,多疑的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应该可以放心接箭。

生3:诸葛亮让鲁肃把所有的船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而且用的是二十条快船,让曹军防不胜防。

生1(补充,有点激动):靠近曹军的水寨时,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更利于多接些箭。

生4(略带遗憾地):我和大家的想法不同。我认为诸葛亮让军士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未必是件好事。如果此时曹操放的是火箭呢,那样火借风势。二十条船的草把子如若引着了,后果不堪设想。

组内又开始各抒己见:

生1:这一天,江上大雾漫天,水气一定很大,估计“火箭”射不到船上就灭了。

生2:如果放“火箭”,诸葛亮万一来个将计就计,曹操不是自身难保了吗?

……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而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对读物按其不同个性、经历重新建构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研究性。可传统的教学总吝啬给予学生研究、讨论的机会。课堂上,教师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主宰着课堂;而学生总是服服帖帖,人云亦云,小心翼翼地跟着老师的脚印走,这种被动、压抑、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倍感疲惫。而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活跃。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倡导,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活力,它并不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一种补充,更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善于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教师只作为平等的“学习伙伴”适当引导,努力促进生生间的平等、合作、互动,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本案例中,教师正是用尊重与信任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非常投入地深入课文去研究,找找、划划、读读、议议,个个俨然成了小学问家。交流汇报时,各组成员各抒己见,气氛更为活跃,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个体,真正实现了先学后教,充分展示了生命活力。

三、个性的声音

现在的孩子的确与过去不同了,对于前人的书,他们有自己的读法,对于一些问题,他们有自己的看法。

[案例]:我校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鸟鸣涧》(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片段。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鸟鸣涧》)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摄影师。你将拍下诗中的哪一个精彩画面?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如果我是摄影师,我要把金黄的桂花从枝头飘飘洒洒落下的样子拍下来,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桂花雨的魅力。(边说边深深呼吸了一口,作陶醉状。)

生:我想把月亮刚从云层中钻出来,静静的月光如瀑布般流泻下来的夜景拍下来,让同学们一起欣赏。

生:我要让桂花、诗人、月亮、露珠儿组成一幅静静的图画,我想还是晚上九点钟的时候去拍比较好。

生:我没有学过摄影,所以我不知道拍什么好。(他声音响亮,显然毫不胆怯。)

……

新课标下,孩子们的表现不会令我们失望,因为这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对于他的大胆与坦诚,我们应试着去珍视,这位老师也正是用这样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正是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尊重与鼓励,学生的心智之花灿烂开放,个性得到了尽情张扬,这就是新课标的精髓所在。

是的,一个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儿童声音。“让儿童真正发出声音”这是我们在近十年的课改实施中最响亮的声音。但细细回味课堂,我还清楚地听到了一丝丝不和谐的声音:不许插嘴!乱讲逞什么能!有问题,下课再问!……还有那来自教师本人口中的一声声“老师”,这无形之中拉远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折射出了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这是对儿童一种不自觉的压抑与无情的扼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我们一起改改吧!

上一篇:欲“速”则达,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下一篇:偏振光的立体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