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转变”新篇章

时间:2022-07-05 02:39:31

走进军川,一种全新的感觉进入视线,平坦光洁的柏油路面,成片开发的崭新楼群,造型别致,温馨亮丽的楼体装饰;宽敞的街道车流涌动,人声鼎沸,居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到处呈现一派繁华的现代化城镇景象……这一切来自于农场党政领导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带领全场2万人民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实现“优农、强工、美城、富民”四项产业统筹发展的根本转变。

种植结构调优

调优农业结构是一项集政策性、科学性和群众性为一体的战略体系。

军川农场农业作物种植多年来以种植玉米大豆等旱田为主,粮豆产量和种植户收入徘徊不前。2009年秋,刚刚到任军川农场不久的马继河场长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农场36个居民组,详细地了解各个居民组旱田面积地势和特点,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种植户增收为核心,大胆提出了旱田改水田的想法,并和农场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水田三年发展攻坚战。

为了发展水田种植业,农场出台了水稻育秧大棚、水田拖拉机、撒肥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购进的1400栋钢骨架大棚,每栋补贴500元,每栋水稻看护用房农场给补贴2000元;投资700万元新建19个水稻育秧大棚基地;新购单次催芽量120吨的大型浸种催芽设备一套,小型催芽设备108套。

旱改水种植结构调整的创新想法和优惠政策,并没有打动种植户一心种旱田的决心。部分种植户并不愿意种水稻,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种植户,从思想上对农场号召种水稻的政策很不理解,对种植水稻是否赚钱感到心里没底儿,加之水稻种植投入资金大,管理环节多,相比旱田种植简单,省时、省力,为此心里存在一种消极抵触态度。这种情况下,场长马继河每到一个居民组调研,就会和种植户意味深长地讲水田的好处。他指出,今后军川农场水稻种植比例要占全场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也就是说水稻将成为农场的主导种植业。我们要通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实现粮食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职工增收,农场增效。朴实的话语,优惠的政策,消除了种植户重重顾虑。当年军川农场新增水田5.9万亩,并获得丰收,种植户100%实现盈利,水田开发初战告捷给第二年新增水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农场制定新增水田17万亩的种植计划。春天是水田开发的关键季节,然而,北大荒的春天仿佛在有意考验军川人的意志,晶莹的雪花从灰蒙蒙天空中簌簌落下,一场场连续不断。本应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这里依然是冰天雪地。面对回暖晚,温度低,雪量大的恶劣天气,全场党员干部和种植户齐心协力,抗春涝,战低温,抓标准,抢农时,新建钢骨架育秧大棚2667栋,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基地19个,新打机井1100眼,新购浸种催芽设备大型1套,小型290套,高性能洋马V6插秧机240台,中型水田拖拉机300台。

4月13日,农场连续降雪28个小时,全场4000多栋钢骨架育秧大棚面临被雪压塌的危险。面对30多厘米厚的积雪,农场在第一时间内制定了抗雪方案,党员干部迅速成立了抗雪救助队,深入水稻居民组,和基层干部、种植户一起护棚清雪。在两天的时间里,农场共出动各种机车700多台,4000多名党员干部、种植户参加了清雪战役。

进入5月份,水稻全面进入插秧时节。农场购进的240台洋马V6高性能插秧机在泥泞的稻田里劈波斩浪,只用15天的时间,在高产期内完成了新开水田的插秧任务。川南管理区十三居民组种植户刘振波高兴地说:“我新开发的15公顷水田,用‘洋马V6’插秧机只用了4天就全部插完,比以往提前了5天,节省资金8000元,而且插秧质量好,缓苗快,平均每公顷增收2300元。”

2011年,军川农场水田开发乘势而上,成功开发水田21.6万亩,占宝泉岭管理局水田开发总面积21.6%。水稻连续三年获得了丰收。

截至目前,农场三年投入购买农机资金1.5亿元,农机补贴3402万元;浸种、催芽、育秧大棚补贴2100万元,农场成功开发水田达到50万亩,实现农业种植业调整的根本转变。

工业强筋壮骨

“工业是巩固城镇的造血基础,一个没有工业支撑的城镇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业依赖于农业,农业的发展最终工业化”。这是农场场长马继河在今年强工会议中的一句话。

2012年,农场以实施四大产业为支撑,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乳品、白酒、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培育和发展,实施“强工”攻坚战,着力抓园区、上项目、提速度,鼎力加快工业发展进程。农场投资650万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鑫川水泥制品厂已投入生产;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永顺木材加工项目计划已审批,部分生产设备已购进,扩初设计已完成;融引资2000万元,完成酒厂扩建一期工程和5万吨精米加工项目建设也在进行,其中新建酿酒车间6600平方米,库房、酒窖、酒罐等附属建筑物2400平方米,达到8000-10000吨的生产能力,产值实现2.5亿元;山东亿昌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500万元的LED照明产品生产车间以封顶,厂方已交纳履约保证金;计划投资4000万元的玉米和小浆果饮料加工项目和投资1500万元引进1家秸秆压缩燃料企业达成合作框架协议。

三年来,农场优化工业结构,以完达山乳业军川分公司和军粮酿酒有限公司为农场工业中两个龙头企业。精心谋划发展,不仅使农场产业结构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快车道,同时也拓宽了职工增收途径,带动了物流、劳动力等相关产业的兴起。目前,军川农场工业从业人员人数达1086人,企业的兴盛使职工的收入不断增长,工资由2008年的每月800元增长到现在的每月2400元。

城镇彰显魅力

特色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建设生态农场的建设步伐,有利于展现农场打造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有利于农场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抓城建设大会上,农场场长马继河斩钉截铁地说:“特色城镇建设科学规划是成功的有力保证,否则会带来重复建设大量资金的浪费”。2011年,农场按照“一个改造、三个结合”的思路抓好城镇建设。“一个改造”即改造场部老城区为主;“三个结合”即把撤队并区危房改造有机地相结合,与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与完善城镇功能配套相结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农场本着政策扶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拆迁一个区,建成一个区,不但改善了职工的居住条件,同时也改变了城镇的面貌。

农场领导决策目光长远,将城镇建设着眼于老城区改造上。虽然说拆旧房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和补贴,可这样做让百姓得到了实惠,居民利用旧房可以折换面积相同的门市楼、住宅楼,虽然面积相同,但价格却相差几十倍,使部分居民借“抓城”机会富裕起来。家住场区军川大街的王民高兴地说:“没想到自己临街100平方米的旧平房换来相同面积商服楼,这一折换,房子增值近30万元,在这一片,像我一样得到实惠的住户还很多”。旧城区改造不但让百姓富起来,而且连片开发,集中管理,充分利用原有水、电、取暖等管网,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省了大批资金。

截至目前,军川农场在三年的时间里出资4.5亿元建设楼房面积35万平方米,使农场楼房建设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整体搬迁32个居民点,支付楼房惠民补贴资金 2.2亿元,使3300户,8250 人搬进了温暖舒适的楼房,实现了居民从平房到楼房的变迁。

为了增加城镇特色,农场先后投资370多万元对场区花园街、兴川路进行改造,人行道统一铺设成水泥面包砖,马路牙石更换为大理石,增加了美观度和耐用性;投资450万元完成兴川路和军川大街的黑色柏油路面的铺设,并对这两条街道120盏路灯进行更换;投资3000万元,加快建设8000平方米文化中心,今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投资110万元建设一座钢拉模集声、光、电俱全的现代化大舞台,进一步完善广场文化设施建设;投资344万元完成农场幸福公园、万基小区等6处景观建设。为了增加旧城楼体特色效果,农场投资2300万元聘请浙江艾斯弧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对场部19栋旧楼进行楼体立面改造。楼体改造工程将围绕绿色军川这个主题进行施工,设计色彩主要以浓郁的暖色调为主,整体的设计风格趋于现代化的理念,并对改造的楼体全部进行五彩灯饰亮化。

为打造特色城镇的亮点,全力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最佳人居环境,提高全场生态环境质量和城郊生态功能。2011年,农场在场直地区边缘建设一处北冥湖森林公园,公园占地总面积355亩,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公园南北纵深260米,东西跨长1050米。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80亩。栽植柞树、白桦、山槐及各类灌木等百余种,共计10000多株树木,并依据树种的不同打造出梅花、掌印、星星等36个不同造型。使绿化设计凸显特色,达到与众不同的建设效果,公园现已栽植云杉、樟子松、白桦、柞树、水曲柳、柳树等大树800余株。完成森林公园苗木栽植任务的60%,栽植面积110亩。农场利用三年时间,把北冥湖打造成旅游、健身等各类设施完备,树种齐全,乔灌花草兼容,集休闲观光,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韵律之园。

三年间,农场植树绿化面积达到6760亩,种植各种树木300万株,大树进城5000株,建绿色城堡3个,绿色通道5条,景观工程30个,实现了绿色城镇建设的根本转变。

产业并进富民

做强做大产业是富民强场的根本保证。为了让产业发展成为百姓增收的强力引擎,农场党政班子按照管局“优农、强工、美城、富民”统筹发展的方针,制定实施水田开发、城镇建设、畜牧养殖等多项产业的发展计划。提出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跨越、推进单一作物种植向特色经济作物过度”,“以大产业辐射带动小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强场、产业富民”的宏伟目标。

为了发展特色种植增加职工的经济收入,农场投资580万元。建设百栋蔬菜大棚基地。大棚蔬菜基地占地225亩,规划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100栋,现已建成大棚60栋,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黄瓜、芹菜、西红柿、大桃等水果共10余个品种,目前每日向市场销售蔬菜2000多公斤。温室大棚每年生产三季蔬菜,冷棚每年可生产两季,年产无公害蔬菜产品达1100吨,产值400万元。每栋温室大棚每年创造效益2万元,每栋冷棚创造效益0.8万元,基地每年创造效益100万元,解决了100个劳动力就业。

经营者潘家坡今年不但创办百栋蔬菜大棚,而且还开办了一家集生态旅游、垂钓、蔬菜采摘于一体的观光园,每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他高兴地说:是农场的富民政策让我走上了致富路。

军川农场把公路建设列入农场“惠民工程”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农场自2008年到2011年,总投资2.1亿元,共完成18个公路建设项目,建成硬化公路210公里,公路硬化率达到72%,农场36个居民组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公路的建成,加快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种植户的粮食在家门口就可已卖到理想的价格,每年靠公路的地源优势种植户增收4000多万元。

三年间,农场在水田开发、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上投资2亿元的资金。成功开发水田50万亩,每公顷水田比旱田增收2000元,每年为全场种植户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

优农强工促发展,美城富民谱新篇。2012年,农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粮豆总产将突破35万吨,人均纯收入25690元,同比增长19%、2.9%。闪光的数字记载着过去,站在新的起点,农场干群齐心协力,共同谱写富民强场的新篇章!(编辑/丹桔)

上一篇:精益求精 打造精品楼盘 下一篇:攻坚油品升级净化 实现节能增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