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花鸟画研究

时间:2022-07-05 11:04:18

金农花鸟画研究

摘 要:金农学画较晚,有“五十始挥毫”之说。由于学识渊博,文学修养高深,浏览古代绘画名迹甚多,饱览名山大川,又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所以他一旦画画,下笔就不同凡俗,风格独特,别有一番神韵。金农的绘画题材,比之“扬州画派”的其他画家更广一些。他写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章法布局,别出心裁,笔墨意境,标新立异。金农善画山水、花鸟,尤善墨梅。他笔下的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黑白分明。在他的画中,体现了古拙的金石笔意,形成质朴、苍老的个性风格。

关键词:花鸟画;墨梅;个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83-01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金农的画笔可谓无所不能,从梅兰竹菊到山水人物,从花卉蔬果到佛释罗汉,韵趣清新,造形古奇,其题材之广,笔路之宽,不仅在“杨州八怪”中难有相匹者,即便当时画坛亦罕有所见。而且,他自视很高,每每在面跋中“狂”称自己的作品“全是六朝神品”“直是丹青家鼻祖”“开后来多少宗支”,其语气既无视“江南四王”的权威,更排斥了那帮“御用画家”的成就,对一味追求细腻媚熟,泥古得旧,陈陈相因的画风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旗帜鲜明地鼓吹“师法造化”的作画原则,即主张直接从丰富的大自然中去撷取新鲜活泼的题材和形象,并在“形”、“神”皆备的基础上,去达到“以意为画”、“意造其妙”的艺术境界。因此,他重视自然,更重视按自己的审美理想与品操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理解自然。表现出唯我至尊的个性与卓然不群的精神。

金农是画梅花的高手,他以繁枝见长,写高大粗壮的梅树,最见功力,一株如大树般的巨干占据画面的主要部分,以淡墨色块为基调,略有浓淡互渗的效果;中间、左右、上下伸出无数分枝,枝头上淡墨线圈花浓线浓点着其上;花朵或盛开,或待放,情趣满纸,枝干大有隶书神韵,圈、勾、点则弥漫着他特有的漆书意味。《冷香图》中,金农以“数树梅花破俗,冷香恰称清贫,旧家门径不改,莫道此中无人”来抒发他自甘贫寒,不随俗流的情尚。另一幅梅花的构图是:园门洞开,却无赏花之人,任凭如珠似玉,清纯可怜的好花自芳自谢随风摇落,并跋之“寄人篱下”四大字。画翁之意再清楚不过;图是写梅,情是泄已,这正是他一生怀才不遇,长闷久郁下的无声呐喊!而藉绘梅题上“东邻满座管弦闹,西舍终日车马喧,只有老夫贪午睡,梅花开后不开门”的诗句,其真蕴在于喻示自己愤世嫉俗,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金农画竹,也发扬他书法特色的长处,撇开秀、美、劲、挺的常见风姿,从凝重厚实的笔法中发掘生拙的意境,这一点,特别适合他隶书和漆书结合的用笔方法,在生拙里体现竹的灵动秀逸,稍处理不当,就可能流于臃肿、平扁。寥寥数竿的墨竹图,笔钝墨凝,竹势冲霄,磊磊落落。连画竹名家郑板桥也大赞“有奇气气若将郑氏淋漓潇洒、清逸多姿的竹比之风流才子,则金农瘦峭古柏、倔傲孤简的竹就象高僧隐士。加之所题“磨墨五升,画之狂竹,查查牙牙,不肯屈服,天上天下,吾愿祈取一竿,赠之不钓阳跻而钓诸候也,世人中有眼大如车轮者,空知其意”,更使人感到一种凛然不可侵的“高岸之气”。所以,不论金农笔下“无潇洒之姿,有憔悴之状”的竹,还是“好似老夫多倔强,雪深一丈岂低头”的竹,早已超脱了自然景物的外在形式,成为人格与理想的化身。金农能够游刃有余的将自己书法的独创性移到绘画上,是因为他对绘画的至深理解和从文学和佛、道哲学上长期锤炼出对美的悟性,他的绘画感觉是超一流的。除了梅、竹之外,金农的蔬果小品,淡荡明快,妙趣横生,有时用极淡极少的颜色,来提高墨色的鲜明度和丰富性,就足以见他对画的领悟程度了。

另一方面金农擅长于画中题咏,如他72岁初春所画的墨梅,上题诗曰:“蜀僧书来日之昨,先问梅花后问鹤,野梅瘦鹤各平安・……携鹤且抱梅花睡。”诗画寄托了他的思想感情,诗与画合二为一的艺术传达,更突出了他独特的个性,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没有对诗意的切身体会,怎么得以在简洁的笔墨里反映出如此深邃感人的画境来呢?画的轻松,画的洒脱,画出了自己的意境,才是真,才是美。就金农绘画的表现形式而言,所采用的仍然是历来文人画的那一套风尚格制,画别强调人品、哲思、才质、学识这四方面涵养的表达。于人品、哲思方面,蓄意喻示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境遇、人生独特的感悟以及傲世孤高的个性,使观者既能了解他自叹自惜、顾影自怜的感伤心怀,又看见他自洁自好、自重自负的人格力量。

参考文献:

[1]江宏.名作的中国绘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原平.规破“怪”字觅真情―漫论金农的绘画风格及其时境个性因素[J].艺术百家,2000.

[3]陈心懋,沈涛.金农绘画艺术论[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87.

上一篇: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分析 下一篇:论城镇化进程中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