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及其花鸟画研究

时间:2022-09-06 06:36:44

王渊及其花鸟画研究

摘要:王渊的花鸟画成就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颂,后人更赞其以墨代色,真正将元代墨花墨禽推向全盛阶段。墨花墨禽的范围包括两种:一是以写意为主,具有文人墨戏之趣;二是以写实为主,将工笔花鸟画中的赋色妍美转为水墨清淡。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工笔花鸟画中的以墨代色的兴起,对此王渊则有开创之功。他正是在前人既有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创造性的艰苦实践,才圆满地完成了花鸟画从以五彩为贵变而向水墨至上的方向发展,适应了新兴的审美思潮。并对后世画坛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王渊;生卒时间;墨花墨禽;成就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3文献标识码:A

王渊是元代著名的职业画家。他的花鸟画成就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颂,后人更赞其以墨代色,真正将元代墨花墨禽推向全盛阶段,并对后世画坛产生重大影响。

一、生卒浅析

自古以来,职业画家都不被重视。因此关于王渊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生涯,极难找到翔实可靠的材料,甚至连生卒年和活动时间也无法确知。不过,在史籍记载很简略的传记中,多少会涉及到一些相关的人和事。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又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夏文彦在《图绘宝鉴》卷五中称王渊“幼习丹青,赵文敏公多指教之,故所画皆师古人,无一笔院体。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人物师唐人,一一精妙。尤精水墨花鸟竹石,当代绝艺也”。陶宗仪《辍耕录》卷七也说王渊“幼时获侍赵魏公,故多得公指教,所以傅色特妙。” 赵文敏、赵魏公皆是指赵孟\。由此可见,王渊早年曾经得到赵孟\的指点。赵孟\是元初艺坛上的巨匠,其绘画思想对元代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元代绘画的新面貌。

赵孟\一生有三个时期居住在家乡吴兴。从出生到三十三岁,是第一个时期。元贞元年(1295年),赵孟\四十三岁弃官南返起到延佑元年(1314年)赵孟\六十一岁的十四年间,是第二个时期。延佑六年(1319年),赵孟\六十六岁,又南归,到至治二年(1322年)六十九岁去世的年间,这是第三个时期。由此可以推断,王渊受教于赵孟\的可能性最大、次数也最多的时间应该是在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三年(1299年)这个时期。

而且,根据王渊现存作品所署年款,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传世作品是大德三年(1299年)王渊为元代画家陈琳(字仲美)而作的《秋山行旅图》轴 [注:参见[清]王杰等辑《钦定秘殿珠林续编八卷・钦定石渠宝笈续编续编八十八卷・宁寿宫藏十二》,续四库全书。]。这幅《秋山行旅图》的笔墨技法源属董源、巨然一路。在山水画上,赵孟\一直主张学习董、巨画法,追求苍润、含蓄、深秀的表现手法。显而易见,王渊是深受赵孟\的影响。《秋山行旅图》应该算是王渊早期的绘画作品,尚且属于学习模仿阶段,还未形成自己的特色。这说明当时的王渊非常年轻,大概在十八岁左右,当为可信。如果从1299年向前推算十八年,那么王渊约生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

至于王渊的卒年,没有相关记载。但是根据目前可查的王渊最晚的纪年作品,则是《萱花白头图》[注:参见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49,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和《枯荷n_图》[注:参见吴升《大观录》卷18,续四库全书。],均作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与《秋山行旅图》前后相隔六十七年。估计王渊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以后不久即去世,享年八十余岁。

二、墨花墨禽

王渊虽然山水、人物、花鸟兼通,但论成就,则主要体现在花鸟画上。王渊开创了工笔花鸟画中以墨代色的新局面,将元代墨花墨禽真正推向全盛阶段。其墨花墨禽成为元代花鸟画发生剧烈变化的标志。

在中国绘画中,色彩美是早期花鸟画的重要特征。然而花鸟画发展至元代,却产生剧烈变化,其明显标志是画花画鸟“不施采而纯以墨色者”的盛行。这种充分运用水墨来表现的花鸟画,简称墨花墨禽。[注:参见王伯编《中国美术通史》卷5,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54页。]此词最早出现于元代汤《古今画鉴》中。墨花墨禽的范围包括两种:一是以写意为主,具有文人墨戏之趣;一是以写实为主,将工笔花鸟画中的赋色妍美转为水墨清淡。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工笔花鸟画中的以墨代色的兴起,对此王渊则有开创之功。

进入元代后,蒙古族入主华夏,一方面民族歧视政策的推行,一方面儒家“政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汉族知识分子,自叹生不逢时,无论仕与不仕,都借绘画写愁寄恨。[注:参见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版,第283页。]文人画之风由此渐盛而愈炽。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花鸟画产生了剧烈变化。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工笔花鸟画中的以墨代色的兴起,从赋色妍美转为水墨清淡。

王渊从学过赵孟\,力追五代、北宋的黄派花鸟,其作品有色彩富丽的面貌。然而王渊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这基础上变五彩为水墨,并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画法,终于取得卓越成就。水墨在他手中,以墨色浓淡、深浅、干湿的变化,为花鸟传神,表达出无彩而胜有彩之妙,正所谓“墨花飞舞,似五彩照眼”,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变色为墨是一个单纯化的过程,却并非简单化的过程。相反,必须赋予对象以更深邃、更幽远的意境,才能促成有关艺术表现中枢的本质变化。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创作规范和欣赏习惯,对画家而言,实际上是一个新的审美领域的再开拓,也是一个新的艺术高度的再征服,能否成功,关键要看画家能否在新的艺术样式中传达出非此而不能得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魅力。用水墨取代色彩,也就意味着画家要能够通过墨色的微妙变化创作出较之“随类赋彩”更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或者说,这是一个超越事物表象之美的创作过程,是借助特有手段更深刻、更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纯粹之相和本真之美。王渊正是在前人既有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创造性的艰苦实践,才圆满地完成了花鸟画从以五彩为贵变而向水墨至上的方向发展,适应了新兴的审美思潮。以笔、墨、水的交融交织、互为表里,开拓了新的艺术创作领域和审美境界。

王渊的墨花墨禽作品,不是一幅两幅,而是许多幅;画的不是前人画过的那一套,而是专门选择色彩特别艳丽的花鸟对象来绘之以墨。在他的笔下,那些雍容华贵的奇花异鸟,一变而为素洁贞静,给观者一种超脱的美感。《易经》中的《贲卦第二十二》说:“上九,白贲,无咎。”[注:参见黄寿祺著《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94页。]白贲,是绚烂又归于平淡。事物以“白”为饰,则见其自然真趣,为纯美至极的象征。所以《杂卦传》说:“《贲》无色也。”[注:参见同上书,第657页。] 无色是真正的美。这正如王渊把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斑斓转为水墨素净,展露出物象的无色的美,亦即本真的美,是对花鸟画物象的超越和升华。同时,他不摆脱对物化形象的依托,并通过对物象的具体描绘,来表达一定的感情和理想,墨色的美,不仅使视觉形象具有欣赏的稳定性,更使画者、观者借此一吐胸中云烟。

王渊能够绘制出大量独具艺术特色的墨花墨禽作品,可以说是几个方面因素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一,由于元朝废弃画院,以及纸绢、颜料等物质材料生产的严重破坏,使大批以精妍彩绘为能事的职业画家失去了寄身之所和用武之地,其中一部分就转而向文人画家靠拢,王渊便是因此投靠于赵孟\的门下。文人画家们的绘画思想、审美观点和创作实践,均对王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二,水墨技法经过前代的发展,已经取得较高的成就,墨法大备。其三,当时以书画换钱,成为平常之事。连身为元代政治舞台上的显赫人物,同时又是元初艺坛上的巨匠的赵孟\尚且作书求钱,何况要“以画供朝夕”的王渊呢?所以王渊不仅要画梅、兰、竹、菊这些花卉中的逸品,以与主流文人画家保持同一性,更要扩大墨画花鸟的题材,来满足文化涵养不高而又附庸风雅阶层的审美需要。其四,作画的纸张,南宋末年已经“短少”。到了元初,由于战乱,造纸业一度深受影响。据说当时的市上,只能供应一些“大白皮”(皮纸)。这种皮纸,宜画水墨,显得效果不错。[注:参见王伯编《中国美术通史》卷5,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69页。]因此使得不少画家皆改用这类纸张而试之以水墨,同时画起来既省事又方便。这种作画的方式,也渐渐被推广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画家自身审美要求的转变。在时代审美意识提高的大环境中,王渊能积极思考,善于总结,顺应时代潮流。他作为具有较高写实能力的职业画家,并没有盲目模仿文人画,而是师法自然,继承传统,刻苦实践,大胆创新,在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基础上,变色为墨,将工笔花鸟画中的赋色精艳转向水墨清淡。这一翻然演变,宛如出现一个远离阳光灿烂、红绿掩映的现实世界的世外仙源,通天月光笼罩,清绝出尘。

三、成就与影响

王渊花鸟画上的成就,具体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开创了工笔花鸟画中以墨代色的新局面。花鸟画自独立成科以来,工笔花鸟画一直主要以赋色绮美精艳的面貌出现,代表统治阶级审美趣味的“黄家富贵”体制更是“祖宗以来,图画院为一时之标准”。但进入元代后,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于花鸟画的艺术精神有了新的求索。于此之际, 王渊脱颖而出, 将赋色妍美转为水墨清淡, 通过墨色的微妙变化创作出较之“随类赋彩”更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

其次,真正将元代墨花墨禽推向全盛阶段。元代墨花墨禽的兴起,赵孟\可称作一位开风气的人物。他是元代画坛的领袖,不少墨花墨禽画家都出自其门下。但他本人却以山水、人物、鞍马、竹石等为专长,墨花墨禽只是作为余事,偶尔涉笔点染。及至王渊,在前人既有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创造性的艰苦实践,终于超越时流,绘制出大量超然世外、独具艺术特色的墨花墨禽作品,圆满地完成了花鸟画从以五彩为贵变而向水墨至上的方向发展,真正将元代墨花墨禽推向全盛阶段,并成为中国花鸟画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因此历来论及元代墨花墨禽,皆推王渊为首选。

第三,完成了由画工画而向文人画的过渡,并进一步丰富了花鸟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元初,花鸟画仍然在画工与文人两大系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花鸟画,基本上依旧恪守着宋代宫廷绘画的传统,以工笔设色为尚;而文人写意之作,继续局限于枯木、竹石、梅兰等较少的几种题材。王渊作为职业画家,拥有较高的写实技巧,正可以弥补文人造型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他又曾经受教于赵孟\,耳濡目染了文人画家的绘画思想、审美观点以及创作实践。王渊在黄家体制的基础上变绚丽的五彩为简淡的水墨,还吸取了南宋扬无咎、汤正仲、赵孟坚等文人一系墨笔工稳清逸的特长。王渊的墨花墨禽作品虽然不能与文人画等而视之,但却明显地表现出由画工画而向文人画的接近与转变。不仅如此,王渊并不囿于一般文人士大夫的喜好,而是对包括南宋“院体”在内的各种优良传统加以吸收、融合,以此充实、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总之,王渊的花鸟画实践,一方面缩小了画工画与文人画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则兼有二者之长,从而完成了由画工画而向文人画的过渡;同时又在二者之外独放异彩,进一步丰富了花鸟画艺术的表现形式。

王渊的花鸟画成就不仅为当时人所称颂,更对以后画坛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对同时代画家的影响。《钱塘县志》[注:参见《钱塘县志》,撰修姓氏不详,明万历三十七年修,清光绪十九年刊本,中华民国六十四年一版,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卷二记载:“王渊……山水人物花鸟并精能,尤长水墨,学之者臧良、沉奎。”另外元代水墨花鸟画家张中、边鲁、李亨等,亦受王渊影响,从他们传世的作品中,都能看到继承发展王渊技法的痕迹。

第二,对元代民间艺术的影响。王渊作为职业画家,对民间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元代出品的瓷器的纹样中,就有酷似王渊风格的作品。

最后,对明代花鸟画家的影响。这里包括宫廷花鸟画家和文人花鸟画家。如林良的水墨阔笔写意花鸟的新风貌中,就有继承王渊工写结合的特色。而明代中叶崛起的文人花鸟画家,亦多吸取了王渊的绘画特点。

明代李开先在其《中麓画品・画品四》中把王渊与沈周、边景昭、林良等人列为同一品级,亦可说明他们之间的绘画风格具有一脉相承之处。

王渊除了在水墨花鸟上有传承变法之功外,在继承两宋院体花鸟画的富贵之寓意和宋人水墨写生的传统上也功不可没。同时在艺术上一专多能,在花鸟画对山水画的兼容上,也贡献颇大。

四、结语

王渊作为元代特定时期的代表画家,其对墨花墨禽的发展与创新,给我们展演了如何对待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在今日水墨革新的年代,王渊的艺术成对我们这些画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上一篇:论中国古代时事政治剧的兴起与发展 下一篇:造物艺术设计中对历史惯性与历史前进性的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