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与“冷”实践现象探索

时间:2022-07-05 07:22:22

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与“冷”实践现象探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教育事业备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教育事业在这一趋势的影响下,也有了显著的发展效果。高校生命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理论备受关注和重视,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备受冷落,本文主要探究了高校生命教育受冷落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 “热”理论 “冷”实践 现象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高校生命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理论框架下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但是高校生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与“冷”实践的现象,使得学生对生命不能正确地认识,同时阻碍了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下文就高校生命教育出现“热”理论和“冷”实践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其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对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和“冷”实践的现象概述

在目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相关工作中,会发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学校非常重视高校生命教育理论工作的开展;但是在实践环节,极少的高校开展了生命教育,这就对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下面就对高校生命教学“热”理论、“冷”实践的现象进行分析。

1.1 对生命教育意义错误的认识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理性主义的发展,使得人的精神价值和生存意义受到遮蔽。一方面,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追求人性和生存价值的提升,取代生命教育的是实用的价值知识和技术,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大多数高校中,生命教育活动被窄化,忽视了对“为何而生”的思考,更多的强调“以何为生”的技能。生命教育往往会引导个体关注日常的生活状态,倾听生命个体的需求,从而帮助个人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地创造生命价值,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本质需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巨大变迁使得传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高等学校的学生难以从传统文化价值中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导致大学生在寻求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时出现了较多的困难。另外,现代的社会过于追求物质,使得大学生对生命失去了终极价值的思考,对自己的生命不以为然,对他人的生命淡然冷漠,对生命感觉越来越麻木。大学之间竞争导致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用,不择手段,变得越来越孤立化,导致他们缺乏生命的积极性和丰富多彩生活的把握。这样的现象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1.2 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现状

生命教育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它的出现为教育本质拓展了更加广阔的理论与思考空间,给我国教育理论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从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学校领导和老师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只有较少数高校开展了生命教育。如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从高校总体上看,生命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还不高,没有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进行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对生命教育的开展。我国目前高校生命教育推进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将其列入了课程计划,作为选修课;也有的学校把其作为专业的必修课,这样或成熟、或零散的教育方式使得我国高校生命教育水平长期不能上升。另外,高校生命教育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从生命教育的实践现象来看,生命教育“教什么”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使生命教育“怎么教”的问题变得更有难度。这些外观因素,都使高校生命教育的实践变得更加步履艰难。

2 对高校生命教育产生“热”理论和“冷”实践的现象进行探讨

2.1 受工具化教育理念的制约

高校的生命教育受功利主义教育的影响,使高校的生命教育变成了一种工具。在我国高校中,为了确保学生能更好地就业,往往会让学生掌握各类学科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现代高校中,岗前职业训练基地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单纯定位,大多数高校只重视学生的就业率,学生没有接受正确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工具化的教育理念中,教育事业的参与者作为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对教育价值的认识与取向仅仅在于教育活动的外在功能,无法正确地认识教育的目的和内在功能,使得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成为了教育者的某种认识和改造能力,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工具。生命教育的主要核心是珍惜生命,注重生活质量,凸显生命价值。而工具化的教育理念显示与生命教育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工具化的教育理念是限制生命教育实践开展的根本。

2.2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途径不一致

目前,对生命教育普遍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生命教育是一种追求价值的过程,遵循生命发展的要求,引导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和充分的创造富有个性的发展,这种观点就是“生命化教育”。二是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容,这种观点比较接近西方国家的教育内涵,他们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涵是教人认识生命和保护生命,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生命价值。既然生命教育有不同的内涵,那么对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也应该与生命教育的内涵相对应。如果把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容,那么可以通过开设生命相关的课程来较好地实施。但是生命教育理念的实施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落实的。从我国目前高校的生命教育情况看,只是单纯地提出了培养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追求生命真善美等方式进行生命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对认识身体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了解爱惜他人和爱惜自己生命的方法。这样生命教育内涵与实施途径不一致的问题势必会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

2.3 高校老师缺乏生命教育理念

老师作为生命教育的传播者和实施者,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老师自身生命状态低迷,难免会受到工具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再加上工作生活压力,使得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度不高,工作状态不佳。其次,高校老师缺乏生命教育相关的培训,导致他们的生命教育理念与技能不足,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生命教育,这也是影响高校生命教育发展的原因之一。

3 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

高校要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当前,我国高校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若想更好地推进高校生命教育,就必须转变现有的教育观念。我国高校应该根据当前现有的条件,通过国家法律的力量和自上而下的途径,来推进生命教育理念的实现。在该外观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学者认为,目前的高校生命教育任是一个草根性工程,想要改变该现状,就必须要开展一些具有实际指导和具有操作性的内容研究,例如在某类课堂上如何设计和如何评价,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高校教师的操作和接受,同样,也有利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排行和确立。

3.2 保持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实施途径的一致

当前,大多数人都会把生命教育理念理解为是一种价值追求,在对教育价值进行定位时,不能过高估计生命教育意义,否则会导致生命教育实践者无所适从。而过低的估计生命教育意义,会使生命教育的实践者变得高傲和自负。因此,当前的生命教育是现有高等教育体制的矫正和补充,只有更加关注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3.3 大力开展相关培训,提高高校老师的生命状态

为了确保高校生命教育能顺利开展,就必须提高高校老师的生命状态,提升他们的生命情怀与生命质量,让老师首先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实现老师作为“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追求真正的生命幸福。同时,对高校老师开展生命教育相关的培训,借助学术团体和志愿基金会的帮助,继续举办高级生命教育研修班。教育行政部门出台先相关政策,建立高校生命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并要求各个高校选择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因此,为确保高校生命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教师不仅自己要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成长的机制能力,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正确认识。

高校生命教育质量的优劣与高校生命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正确认识,还能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针对高校生命教学出现“热”理论和冷“实践”的现象,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措施,转变学校领导与老师的教育观念,使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的途径保持一致,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生命状态,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菁.生命关怀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务中的运用和延伸[D].福建师范大学,2012.

[2]张丽萍.庄子生死观融入高校生命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吴仁英.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14-117.

作者简介:陈菲(1977-),女,辽宁朝阳人,副教授,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辽宁大连 116036

上一篇:基于仲景学子培养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设置... 下一篇:料理四季之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