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07-05 03:29:54

加快提升辽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几点建议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日益凸显。研究如何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对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对加快提升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主创新 提升 先进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不仅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条件,而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辽宁省把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业确定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装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发展总体产业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与其他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对振兴辽宁装备制造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从企业和政府两个方面入手,加快提升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

一、自主创新的根本在企业

1. 牢固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培育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其创新意识对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思想源泉,也是全部职工整体素质的体现。

这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有不断进行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研发新产品的意识;管理者通过树立技术自主创新的理念,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广泛开展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不断研制出主导市场竞争的高技术产品。应该有重点有目的的开发研制新产品,大力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尤其是在当前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

二是有不断进行从技术开发到转化应用、促进技术的实物应用的意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上。应该把技术研发和市场扩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由研究能力向研究成果、生产方式、稳定的生产能力乃至销售能力、企业竞争力的转变,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不是目的,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只有把研发出的新技术快速有效的转化为生产能力,才能切实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三是有进行设备更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意识;淘汰落后过时的生产设备,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不仅仅注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更应该注重固定资产投资的质量,使得设备更新更有利于提高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

2. 人才培养、产学研相结合齐头并进

任何技术创新都是离不开人才的,优秀人才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条件之一。人才在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提升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装备制造企业应采取措施增加科技从业人员数量、提高其比重,为行业自主创新奠定人力储备。各个装备制造企业应该着重培育一支高素质、研发能力强、懂得管理能适应国内外竞争需要的人才队伍,大力引进和培养能适应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种工程技术人才。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时,要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合理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然而,引进和培养各种技术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在短期内,为了解决人才的不足问题,企业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技术开发体系。这种合作型的技术开发体系对于技术创新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是可以使企业的科研人员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紧密联系、实时互动,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二是可以促进大学或实验室的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界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三是可以在研究开发方面实现规模效应,使技术创新呈跨越式发展;四是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研究设施和有关优惠政策进行技术创新。这种合作型研究开发体系还会对其他企业起到强有力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社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3. 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科研资金更是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血液,没有充足的科研投入,技术创新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为了提高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加强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的费用投入。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研发投入,以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科研资金投入的规模越大,并不说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越高。企业要注重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把资金用在高附加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端技术的研发。

4. 建立独立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信息技术监测中心

技术研发中心是推进技术自主创新的主要场所,该中心聚集了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知识资源丰富,对科研资金的利用更有效率,更有利于技术的研发和转化。因此,加强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企业提高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技术储备能力。

在推动其建设方面,要注意和企业制度、产业结构紧密结合,与企业制度紧密联系,可以为技术研发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与产业结构相联系,可以注意到产品结构更新、产业技术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变化,使企业的技术创新紧随市场的变化,增强技术创新的竞争力。另外,研发中心还要着力构筑技术在市场、开发、生产、营销方面的紧密衔接、紧密配合,使得技术研发快速有效地转化为生产能力。

信息技术监测中心的作用有两个:一是熟悉世界主流技术的进展情况;二为进行技术风险评估,采集、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信息,了解行业市场变化和技术创新动态,预测市场和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定期向企业提供有关经济环境变化对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影响的各项预警报告。这使得研发中心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技术研发,使技术研发紧随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不至于技术一研发出来就落后,从而增强技术研发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 加强企业合作,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企业的竞争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细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费用和社会成本、加强企业间的优势互补、降低企业间的竞争强度、减少企业间的内部消耗,从而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更大的企业价值。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可充分产业集群的上述优势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既能分担风险、减轻资金压力,又能在人力和技术上实行互补;可使企业与贸易伙伴、客户及供应商和教育研发机构等密切联系,使企业更了解市场,并及时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别化产品和新产品,实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进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驾护航

1. 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来看,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主体地位发挥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对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研发投入不单是企业行为,政府方面也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对这种状况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加以改变。

一是以政府直接资助形式增加企业创新投入。直接资助是指政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加大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的财政补贴。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二是加大政府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营造良好的技术研发融资氛围。建立和完善技术研发风险投资机制,制定促进技术研发风险投资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等给予优惠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搭建多种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台,政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鼓励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装备制造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

2. 培育有利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

这一市场环境的培育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本培育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截至目前,这些环境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要求在今后加强创新环境的培育,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提供法律保证;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有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企业才可安心的进行技术研发,不会担心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的技术被盗用而为他人“做嫁衣”;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交易,使企业可以进行资源的互补,获得自己企业不容易研发的高新技术,为企业服务。

人才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可以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类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不断培养各种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建立起一批面向产业的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科研机构等,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校技术人才为辅的技术人才队伍,使先进装备制造业在发展中聚集人才,在人才聚集中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

制定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改革税制。从各个方面,包括企业从事研究开发、调整技术结构、加强技术基础与技术创新等,完善促进我国装备工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给企业以优惠税制,充分发挥税制的作用,促进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不管技术创新的结果怎样,成功与否,这些资金投入都是企业的沉没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过程复杂,企业可能会犹豫,错失良机。政府制定自主创新的优惠税收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各种优惠,可以极大的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进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总之,当前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担负起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高技术含量装备的重任。而这一任务的达成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H. Driva,K. S. Pawar,U. Menon. Measuring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0, (63): 147-159.

[2]Firms in Southeast England [J].Research policy. 2002, 31(7): 1053-1067.

[3]SOUITARIS V. External Communication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y [J].Technovation.2001, 21(1): 25-34.

[4]刘玉芬,张目.基于DEA的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3):119-122.

[5]王青云 饶扬德.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 (5):55-62.

[6]王文飞 马珩.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自主创新绩效评价与分析[J].价格月刊.2010, (1):67-69, 78.

[7]张晓芳 戴永务 刘燕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以福建4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科技和产业. 2010, (5):100-103.

本文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2011lslktglx-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上一篇:浅议县级财政如何支持农村金融发展 下一篇:德国物流业对太原市物流业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