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前列地尔致静脉炎护理观察

时间:2022-07-05 03:11:10

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前列地尔致静脉炎护理观察

摘要:目的 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疗效护理观察。方法 将50例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患处首先用75%酒精清洁局部,再用3%碘伏溶液消毒待干,然后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同时予以神灯理疗,观察并记录每位患者患处皮肤红、肿、疼痛及静脉条索物完全消退的时间来判断疗效。结果 50例观察对象,经治疗后,无效的只有2例,总效率为96%。结论 硫酸镁溶液湿敷+神灯理疗治疗注射用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硫酸镁溶液湿敷;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护理工作中,因长期大量静脉输液,血管脆性较大或留置针局部固定或保护不当等原因,容易引起输液部位液体外渗致静脉炎的发生[1]。也可以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塑料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局部静脉壁炎性反应[2]。我们对50例静脉滴注注射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患者采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同时配合神灯理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0例观察对象为2010年10月~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年龄在21~70岁,平均40.5岁。符合中华护理学组织翻译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2003年版《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静脉炎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在局部组织发红、发热、肿胀、疼痛部位,先用75%酒精清洁局部,再用3%碘伏溶液消毒待干,将50 g硫酸镁粉剂加入蒸馏水100 mL配制成50%硫酸镁溶液。然后将纱布块用此溶液侵湿,捞出稍拧干,覆盖在患处。范围要求超出静脉炎边缘1 cm。同时用神灯在适当距离进行理疗;2次/d,湿敷+理疗20 min/次。3 d为1疗程。

1.2.2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患处皮肤红、肿、疼痛及静脉条索物完全消退的时间。

1.3疗效评定标准[3-4] 痊愈:局部发红、发热、肿胀、疼痛及静脉条索状物完全消退,血管弹性及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或残留静脉小结节,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肿痛减轻,条索状物变软,肢体活动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治疗疗效评定,见表1。

3讨论

静脉炎是临床治疗、护理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者输液部位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

注射用前列地尔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素A2生成、动脉粥样脂质斑块形成及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并能扩张外周和冠脉血管。主要用于心肌梗死、血栓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症。但此药物血管刺激性较强。若输注过快,注射局部就会有疼痛、肿胀感觉,沿血管走向可见一或数个红色条索状物,患者诉疼痛、瘙痒不适[5]。

硫酸镁注射液注射应用可抑制运动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肌肉联接处的传导,降低或解除肌肉收缩作用,同时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因而对子痫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子宫平滑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早产[5]。

本文应用的是硫酸镁粉剂配成的硫酸镁溶液,比硫酸镁注射液浓度高1倍。其湿敷治疗药物所致的静脉炎原理为:硫酸镁属盐,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而50%硫酸镁溶液对组织而言则相应地为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高渗透压平衡原理,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局部治疗作用。另一个原理为:硫酸镁可以拮抗钙离子,而钙离子是参与平滑肌收缩的,因此硫酸镁可以舒张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平滑肌,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使局部渗出减轻,水肿也就减轻[3]。

本科室应用的神灯为红外线理疗灯。其采用远红外辐射片,通电后辐射片迅速产生热量,并辐射出可达人体较深部位的远波段红外线,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和营养状态,有利于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可见,二者合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叙述,硫酸镁溶液湿敷+神灯理疗向合应用,是各取所长,治疗效果明显,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的特点,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韩晓倩,邱卫红,等.3种治疗静脉炎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77-78.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

[3]宋艳茹,贾熊杰,杨小红,等.紫草膏外敷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J].护理学杂志,2011,26(1):34-35.

[4]高杰萍.鲜芦荟治疗小儿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966-3967.

[5]陈孝治,张超,朱运贵.药物处方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

上一篇:如何发挥检验医师在TCT、HPV检测结果临床应用... 下一篇:多色腕带扣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预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