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软组织肿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时间:2022-10-07 06:26:05

浅表软组织肿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的综合分析,综述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价值及鉴别诊断价值,并介绍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临床应用情况,以期总结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优势,从而提高浅表软组织肿瘤临床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浅表软组织肿瘤;诊断

浅表软组织肿瘤是临床上相对不常见的肿瘤种类之一,主要包括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腱鞘囊肿、窝囊肿、神经鞘膜肿瘤等。临床上,该类型肿瘤有恶性和良性之分,其中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发生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约1%,儿童恶性肿瘤的约15%[1]。早期,受临床医学诊断技术的限制,其临床诊断缺乏较理想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临床影像学诊断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为代表的诊断技术在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价值。

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及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

1.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优势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脉冲多谱勒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无创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采用加压探测法借助二维图像显示机体组织的层次结构,从而为临床组织疾病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主要技术优势在于:①操作简单。临床上,受检者行该项检查的整个过程中无需特殊准备,且整个检查操作流程简单。②无创性、可重复性。该项检查对受检者无痛苦、无放射性损害,且具有可反复进行、重复性高等优点。③高分辨率。20世纪70年代后期,B型超声诊断仪的探头频率从3.5 MHz升至5MHz;80年代中期,升级到7.5MHz;90年代,高频探头突破7.5MHz,目前已经达到12MHz,甚至更高[2]。④非创伤性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经多普勒信号处理后,可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像。因此,该检查技术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提供丰富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临床上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3]。

1.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应用价值 ①对浅表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各层次结构。临床应用中,高频超声凭借其高分辨率能对受检者皮肤、皮下脂肪层、各层肌肉筋膜进行清晰的显示,因此,无论哪一层的浅表组织有病变,均可以从超声显像上加以定位。②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反映能够清晰、真实的进行反映。因机体浅表软组织的肿物在运动因素上几乎不受影响,因此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所获得的多普勒信号比较稳定,从而能够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进行清晰、真实的反映,以利于发现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的特点,在肿瘤血液供应检出方面的应用价值良好。③准确定位病变范围。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仔细观察,从而对软组织肿瘤病变及病变范围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④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对肿瘤内部血供情况及周围血管供应情况的显示,可以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依据,从而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4]。

2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情况

2.1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表软组织肿瘤的临床应用 刘利民[5]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肌肉软组织病变的价值中指出高频彩色多普超声检查诊断技术的声像图清晰,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在浅表组织肿块定性诊断中深受临床好评。

李桥福等[4]回顾性分析了30例皮下血管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患者的皮下软组织内可见以高回声、混合回声和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且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因此强调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下血管瘤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价值。

温俊飞[2]总结了经手术病理活检确诊的12例腹壁纤维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表现,结果发现患的者声像图及血流特征表现为腹肌内长条形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欠清无包膜,内部及周边见少许血流信号。并强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信息。

刘利民等[5]在分析10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超声表现的基础上,发现6例患者呈"洋葱皮型"肿瘤,3例患者回声呈均匀型,1例患者回声呈杂乱型1例。因此,强调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予以患者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

2.2高频多普勒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对比性研究 刘立鑫[6]以 22例软组织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 X 线、CT、MRI 的检查结果。结果强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简便经济、无创及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中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可作为浅表软组织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王丽丽[7]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瘤患者进行检查,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数字X线摄影(DR)和CT诊断结果相比较,以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强调超声因其价廉、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检查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有效方法。

3例证报道

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138例疑为浅表软组织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70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6.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超声检查显示122例患者为浅表软组织肿瘤。122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17例:脂肪瘤85例,皮脂腺囊肿19例,腱鞘囊肿10例,纤维瘤3例;恶性肿瘤5例:纤维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后经手术病理证实,本组138例患者中,共128例患者为浅表软组织肿瘤。超声与病理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5.31%(122/128),但对恶良性肿瘤检测的准确率均为100%。

4结论

超声具有对浅表软组织有良好的分辨力、对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供情况反映能够清晰、真实的进行反映、准确定位病变范围及利于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优势,且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创伤及可重复性好优点,可作为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杜艳,闫平.多普勒超声检查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2):100.

[2]温俊飞,温静宜,周英.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肿物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5):110-111.

[3]林碧珠,金占强.高频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J].中国医药指南,2013,6(12):431-432.

[4]李桥福,张贵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瘤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110-111.

[5]刘利民,张韵华,袁海霞,等.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02):260-261.

[6]刘立鑫.高频多普勒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对比性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8):2819-2820.

[7]王丽丽.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1-12.

上一篇:护士职业礼仪培训考试与常态化管理的做法与体... 下一篇: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