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05 02:31:36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摘要: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个系统过程,家庭经济困难给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不同家庭经济情况大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查后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和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学习效果等方面有差异。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习行为;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0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逐步确立,教育成本多方面分担,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成本大大增加。高等教育扩招增加大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也使高校经济困难生迅速增多,家庭经济状况给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学习行为表现出来,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个性与环境的函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行为也是如此。因此,本研究试图对经济困难生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学习效果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经济困难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和参与学习的情况,从而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质效。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用目的性抽样,对象为深圳某大学本科学生。本次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理科、工科,大一至大四的1129名学生,其中家庭特别富裕的占3.57%、家庭比较富裕的占24.29%、家庭情况一般的占38.66%、家庭比较贫困的占24.82%、特别贫困的占8.66%,男生占49.07%、女生49.16%。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压力、学习效果几个维度。

2.研究方法。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问卷调查。通过预测,剔除一些项目,最后分析筛选出17个项目,组成正式的调查问卷。总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1136份,回收率为94.67%。其中有效问卷1129份,有效率为94.08%。对回收问卷采用EXCEL进行处理。访谈15名同学分别为:文科学生4名、理科学生4名、工科学生4名、教师3名,每次访谈30分钟至1小时不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虽然国家、社会和学校针对经济困难生群体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积极措施,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在大学的学习,但是与非经济困难生相比,这两个群体的学习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有以下发现。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习动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参与状态,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成果。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经济困难生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经济困难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并且更愿意为自己制订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与非经济困难生相比,更多的经济困难生以“报效祖国”和“获得奖学金”为主要学习动机。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调动学习行为的重要动力。调查显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比非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被试同学中,选择学习目标明确的占71.14%和60.17%,选择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12.95%和11.34%。而在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和特别富裕的同学中,选择学习目标明确的占37.50%和35.30%,选择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占37.50%和25.00%。相比之下经济困难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经济困难生大都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家庭经济条件差让他们缺乏经济保障。现在大学学习的经济成本比较高,很多经济困难家庭都是背负一身的债甚至借高利贷让孩子上学,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家庭的命运。这种改变命运的使命,督促经济困难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并且努力学习。并且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更能“督促自己向目标迈进”。详情:其中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被试同学有56.12%和60.28%能“督促自己向目标迈进”,而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和特别富裕的同学中,有25.00%和36.76%的同学能“督促自己向指定的目标迈进”。通过访谈发现,经济困难生对学习的态度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希望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甚至家人命运的愿望十分迫切,因此成才动机更加强烈。②经济困难生以“报效祖国”和“获得奖学金”为主要学习动机。调查显示被试同学的主要学习动机排序为“找一份好工作”占23.40%、“实现自身价值”占20.26%和“提升学习能力”占16.33%。经济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在“报效祖国”和“获得奖学金”方面高于非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选择对奖学金的态度“势在必得”的占14.43%和14.39%,选择“希望获得”的占72.16%和78.06%,而家庭经济比较富裕和特别富裕的同学中选择对奖学金的态度势在必得的分别为0和8.82%,选择希望获得的占64.71%和62.50%,低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可见,经济困难生的在获得奖学金的愿望上明显高于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据调查显示,经济困难生和家庭经济富裕学生在学习态度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在学习自觉性、学习精力投入方面。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强。调查发现经济困难生在学习自觉性方面比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更强。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认为自己学习自觉性强的为42.27%和42.81%,认为自己学习自觉性弱的为23.71%和21.58%。而在家庭经济特别富裕和比较富裕的同学中,认为自己学习自觉性强的为25.00%和36.76%,认为自己学习自觉性弱的为37.50%和30.88%。并且在没有考试的压力下经济困难生也会努力学习。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没有考试压力也愿意努力学习的占48.45%和39.93%,而家庭经济特别富裕和比较富裕中没有考试压力也愿意努力学习的占37.50%和33.82%,由此可见,经济困难生在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的努力程度要高于其他同学。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精力投入多。调查显示经济困难生在学习时间的投入方面比家庭经济一般和家庭经济富裕的同学要多。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每天学习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分别为9.28%和3.64%,而在家庭经济特别富裕和比较富裕的同学中,每天学习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分别为0和3.08%。在课后按时完成作业方面经济困难生会按时完成的比例会更高。有50.52%和56.16%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选择按时完成作业,高于平均水平46.98%。在考试方面经济困难生更能在考前认真复习。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认为自己考试前认真复习的有73.96%和68.71%,高于平均水平59.75%。认为自己考试前不会认真复习的有13.54%和10.79%,低于平均水平16.1。可见经济困难生在学习精力方面投入更多。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分析。调查显示经济困难生比家庭经济富裕学生认为学习有压力,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认为有学习压力的同学占47.42%和41.73%,而家庭经济特别富裕和比较富裕的同学中,认为有学习压力的同占37.50%和29.41%。尤其是在面对考试方面,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在考试前会紧张的占44.33%,高于平均水平32.93%。同学们的压力主要来自对前途的担忧,经济困难生也不例外,但是家庭经济情况对经济困难生学习压力的影响比对其他同学更大。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认为主要的学习压力来源为家庭经济的有36.49%和31.37%,而家庭经济特别富裕和比较富裕的同学认为主要的学习压力来源为家庭经济的有0和13.46%。

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调查显示经济困难生的学分积点比家庭经济富裕学生高,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同学中,学分积点在4分以上的有3.09%和0.73%,学分积点在3~4分的有61.86%和62.16%,而家庭经济特别富裕和比较富裕的同学中,学分积点在3~4分的有36.76%和30.00%。所以,经济困难生的学习成绩会相对比较优秀。

三、建议

1.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压力。贫困大学生一般都是在艰苦环境的磨炼中成长起来的,苦难造就了他们早熟的秉性,挫折磨炼了他们不屈的性格,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优良的心理品质,我们在正视贫困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同时,更看到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受到正面的鼓舞,这样更有利问题的解决。从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困难生的学习压力比非经济困难生大,适当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较大的学习压力不仅为学习带来阻碍,还不易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缓解经济困难生的学习压力非常重要。

2.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的与同学们分享和交流学习成果也非常重要。由于经济困难生自尊心强,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和支持,故大多数经济困难生不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情况与别人分享。但在与他人共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的过程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减少自卑和焦虑的情绪,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吸取别人的学习经验,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规划。学校应为经济困难生创造出一个有利于他们分享交流的良好氛围。鼓励经济困难学生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能伸出友谊之手,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进行真诚的帮助和支持,增强其交流学习情况的信心和动力。

3.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合理安排社会实践活动。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总是拼命学习,希望拿到高层次的奖学金,但同时也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去打工挣钱,期望为自己解困。然而打工是要以耽误学业为代价的,这使他们经常处在一种想打工又怕耽误学习,想学习又需要打工挣钱的矛盾冲突之中。特别是在因打工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在班级里名次后移时,这种矛盾冲突更为激烈。久而久之,无法解除的心理冲突使他们在个性与人格上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某些精神疾病症状。

要缓解经济困难生的学习压力,需要调动经济困难生主体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通过经济困难生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鼓励经济困难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校内或校外的各种有偿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为经济困难生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更有助于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释放在学习中的压抑,树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学习信心。

上一篇:冷观“山寨”风 下一篇:SCRATCH在少儿课件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