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营造氛围加强训练鼓励创新

时间:2022-07-05 02:15:58

论营造氛围加强训练鼓励创新

[论文关键词] 兴趣 激发 鼓励 思维

[论文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个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我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前提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营造自由宽松、和谐协作的学习氛围。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利用班级授课制的多向交流的优势"而不能搞成"孤独的集体"。教学中不应只是师与生的对话交流,而应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学资源的多向交流。上课时,不要让学生一味地听讲,而要让他们主动地汇报、交流、讨论、研究、总结、评价;教师要适时的引导、提醒、点拔、肯定;还可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学习的能力。总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还要组织好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力求营造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

(二)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激感,调动主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充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儿童的情感、兴趣易于被激起,一旦他们对认识的对象充满兴趣,认知活动伴随着情感,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会更丰富、更深刻,也更生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课文,创设不同的情境,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氛围,构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二、 注重阅读实践,加强训练,培养能力是关键

(一)教给正确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都说明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实现教法与学法的同步,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阅读教学中,更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形成自学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应以练为主,以读为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适当淡化处理。特别是应加强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篇课文,让学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与精妙,并通过比较鉴别知道美在哪里,为什么精妙,然后让学生仿照直至学会运用。

三、 张扬个性,鼓励创新是升华

在阅读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的最高境界。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贵多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才会主动思考探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大胆质疑问难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答问的积极性。这既是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是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体现。质疑反映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质疑的过程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材积极能动的内化过程。

(二)鼓励求异,鼓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各自的专长,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这种个性的差异势必影响到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及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求同厌异,要求整齐划一,而应允许学生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对课文的理解,对事物的看法,对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观点,而不能人云亦云,迷信权威。老师对某些问题也不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学生的每一次略有创新的发言,每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都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许,鼓励和欣赏,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见解是肤浅的,我们也不能粗暴否定,而是在指出错误的同时,肯定他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进一步探索,以找到真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奋斗,独辟蹊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尝试到创新的快乐,并渴望创新,愿意创新。

上一篇:欢“生”笑“语”——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 下一篇:股票市场均衡与大股东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