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业遭遇寒流

时间:2022-07-04 11:34:03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律老师刘海虹前些日子非常忙碌,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义务接待了几拨来自德国的朋友。在德国生活了5年的她,已经非常熟悉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哪怕是逛街。

在上海接待的德国朋友中,一组由老太太组成的团非常有意思。她们对于上海的东方明珠、外滩和磁悬浮并不感兴趣,而是忙着光顾各个商店。周末整整两天,刘海虹陪着她们逛了一家又一家,累得半死,可老太太们还是一丝不苟地不放过任何一家。最后送上飞机时,看到她们提了一袋袋在上海买的鞋子,刘海虹摇摇头,笑了。

“欧盟对中国鞋子增收反倾销税后,估计来上海买鞋的德国人会更多了。”刘说。

但对中国制鞋企业来说,和每年出口欧洲的利润相比,来华买鞋实在不值一提。10月5日欧盟的终裁,实在是个不小的打击。中国的鞋商们显然已过早品尝了严冬的滋味。

订单“明显减少”

在中国最大的制鞋基地之一的温州,《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到,10月5日欧盟终裁对当地鞋业的损害已是非常明显。

温州吉尔达鞋业公司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欧盟对华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以来,公司在欧盟的一些老客户虽然维持着,但新客户的订单明显减少了。”公司副总经理徐宏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语气有些无奈。

一些行业权威人士认为,欧盟的壁垒已让温州皮鞋业的订单锐减30%~40%。

自今年4月欧盟下令对进口自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临时性关税后,中国皮鞋对欧盟出口额已逐月下降。商务部外贸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六七两个月,中国皮鞋对欧盟出口同比分别下降3%和4.9%。

在不久前结束的广交会上,来自欧洲的客户也明显减少。奥康集团进出口公司业务经理肖海冬抱怨说,广交会开幕两天来,基本没有见到欧洲客商的影子,来的都是中东和拉美的客人。

东艺鞋业有限公司的“东艺”品牌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和支持的出口名牌”,2005年出口额为9000多万美元,产品中有70%~80%出口至欧盟。这次欧盟征收皮鞋反倾销税,该企业首当其冲。参加广交会的该公司一位业务员说,真正来自欧美的皮鞋采购商“明显减少”。

但是,一些和欧盟尚无大宗生意的鞋类企业在广交会上却风光依旧。《望东方周刊》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专门生产休闲鞋的浙江赛风鞋业有限公司开展仅3天已经拿到了50万双、200多万美元的订单。以生产PU革鞋为主的台州浙诺尔鞋业有限公司展位,客户同样络绎不绝,开展3天的成交额超过300万美元。

此次反倾销税的征收自今年4月份以来采取渐进式增长的方法,到终裁时达到16.5%,最先受到冲击的当属中小型企业。成都艾民儿皮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李茜说,中国制鞋业的利润偏低,平均利润率也不过在10%左右,这么高的反倾销税企业是无法接受的。

原有优势有可能被取代

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案是迄今为止欧盟对中国发起的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反倾销案,涉案总金额达7亿多美元,仅广东省涉案企业就有2000多家,涉及几十万人就业。

来自广州海关的统计显示,在今年4月欧盟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后,广东皮鞋当月对欧盟的出口增幅即出现明显回落,6月和7月的出口额更是连续下滑,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 1%和5.2%。

据番禺创信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振昌了解,广东佛山的几家台资制鞋工厂之前主要是做欧洲的订单,现在已经相继关闭。

“今年4月以来,一些欧洲的鞋类品牌经销商已经在陆续转移订单,如果以前还存在观望心态,现在就是很明确地寻找替代进口国。”吴振昌对《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在吴振昌看来,更大的危险还在于,由于大多数欧洲经销商都不会承担接近17%的高额关税,原本下给中国厂商的订单将大量转移到其他地区。“估计未来两年中,至少有超过七成的涉案产品订单会被转移到东南亚其他国家,两年的时间足以使欧洲经销商培养起新的供货基地,中国制鞋的原有优势将有可能被取代。”

目前,中国制鞋业从业人员约400余万人,大部分是农民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鲁建华说,对于中国皮鞋制造商尤其是生产低档产品的鞋业制造商来说,只能通过压缩出口业务或者裁减员工来应对反倾销关税的冲击,这将影响大量制鞋工人的就业机会。

上一篇:中国石油牵手绿色奥运 下一篇:“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