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时间:2022-07-04 09:12:49

试议房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从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标准差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拌混凝土的广泛推广运用,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施工工期要求也越来越短。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工期要求,致使混凝土工程质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就是其中之一。该问题是困扰各施工企业的主要问题,也是工程质量评定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1、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其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面几个方面:

1.1麻面

麻面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呈现许多缺浆的小凹坑而无钢筋外露的现象,严重影响美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施工前模板未适当湿润或者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足而使气泡没排出。修整方法是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l: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平。

1.2露筋

露筋是指结构构件内的钢筋没有被混凝土裹住而暴露在外。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振捣时移位,致使钢筋紧贴模板、混凝土材料中石子粒径过大,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空间或者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其修整方法是:如果仅是表面露筋,应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再用清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即可;如果是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认真养护。

13 蜂窝

蜂窝是指结构构件表面混凝土由于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材料计量的不准确,致使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混凝土振捣不足与漏振;或下料不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等。混凝土如出现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l:2或1:2.5的水泥沙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除,用水冲刷干净,充分湿润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并加强养护。

1.4 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构件局部没有混凝土,形成空腔。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严重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混凝土严重漏振;或泥块,冰块等杂物掺人混凝土中等。一般修整方法是将孔洞处疏松的混凝土和突出的石子剔凿掉,孔洞顶部要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然后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h后,浇筑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细石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在0.5以内,并掺加铝粉,掺人量为水泥用量的万分之一。

2、混凝土施工的基本要求

2.1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包括原材料的加工与储存,原材料的称量和混凝土的搅拌等工序。在合理使用和节约原材料的原则下,拌制好的混凝土除应保证硬化后具有设计所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2.2 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方法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混凝土的总运输量与每日所需的运输量,水平及垂直运输距离,现有设备情况以及气候、地形与道路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论何种方法,都应满足以下要求:混凝土应保持原有的均匀性,不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坍落度应符合浇筑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至浇筑地点,不得因运输时间过长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务必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尤其是预拌混凝土要根据运距及设计要求采取适当措施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使其在到达浇筑地点时的各项工作性能均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2.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的好坏,对于混凝土的密实性与耐久性,结构的整体性以及结构的外形都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混凝土工程中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的工作。混凝土浇筑应遵守相应的施工规范,特别应注意: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对施工中涉及到的吸水性物件做相应的处理,以避免混凝土水分被吸收,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且不能有离析现象,若有离析现象,则应重新搅拌,才能浇筑;在浇筑立柱等结构物时,应在底部浇筑一层50~lOOmm泥砂浆,这样可避免产生蜂窝麻面现象;混凝土浇筑时,应按结构要求分层进行,随浇随捣;混凝土整体浇筑时,应尽可能连续进行,避免间断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防止混凝土受振动或撞击;做水泥地面及屋顶平台等部位时,应注意抹面操作,一般应经过多次抹面至表面无泌水为止,但抹面过程中不应洒干粉并及时予以养护。

2.4 混凝土的冬季施工

由于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特殊性,必须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并保持适宜的养护条件,使混凝土能达到所必要的拆模强度。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如采用高活性水泥、增加水泥用量和掺加早强剂、减水剂,以加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和水泥水化热的释放;对原材料进行加热,提高混凝土的人模温度,并进行蓄热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士早期受冻;对混凝土进行加热养护,使混凝土在正温条件下硬化。

2.5 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所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不同,混凝土的养护一般分为标准养护、自然养护和热养护。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适当时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在自然养护时,对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浇水保湿养护日期不少于7d;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则不得少于14d。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原材料的选择及质量控制

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完相应的对策措施。如砂石的含量超出标准要求时,应及时的筛选及清洗,采取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措施。砂、石的含水率应及时测定,并根据测完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通过胶砂强度试验及时测定,根据水泥活性及相对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3.2模板加固及混凝土的机械振捣

模板是混凝土施工中的第一道工序,水利工程施工中大多采用钢模板,钢模板的正确安装及模板加固的强度是保证混凝土施工中的平面位置及混凝土强度的重要环节。钢模板在安装之前应先熟悉施工图纸,按图纸的要求正确计算钢模配件和支撑件的用量,并对已进入工地的模板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模板安装的位置,在模板接缝处旋转胶条,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跑浆、漏浆;模板表面要光滑、平整,脱模剂要均匀,厚度在2~3mm左右,U型卡安插位置要交错,纵楞按设计位置用钩头螺栓与板块连接,要用支撑和水平拉开组成空间的构件、框架、支撑

时必须有直顶柱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浇注时,模板不发生位移,不漏浆、不胀模。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是形成混凝土实体质量的主要环节,机械振捣时

应注意以下两点:

1)垂直插入:用振捣棒在混凝土表面垂直插入,快插慢拔,要插入下层混凝土5mm左右。防止触及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每次插入振捣工作时间为20―25S。

2)振捣方法:振捣时插入点位置要均匀,施工中尽量采用交错排列式振捣方法,振捣间距以40era为宜,如果混凝土表面停止沉陷,出现一层薄水泥浆,振捣器周围气泡不再显著发生,混凝土振捣基本完成。

3.3降低水灰比,加强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标号

如何确保混凝土标号达到设计标准,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施工中应优先采用早期强度快、稳定性好的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是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号的重要环节。制备混凝土时的水灰比、搅拌方法、振动方式都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影响。在保证工作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灰比,可提高混凝土强度。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塑性混凝土则应采用自落式搅拌机。采用振动方法捣实混凝土可使强度提高,对于干硬性混凝土则可使早期强度提高20% ~30%,如采用真空吸水、碾压、加压振动、离心等操作,均能使混凝土更加密实,从而提高强度。加强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的养护,一般情况下在 昆凝土浇注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生不得

4、结语

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除上述几个方面的主要控制环节外,人员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涉及到工程建设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素质、责任心、操作技术水平以及施工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因此,通过把人作为控制动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措施,科学管理、精心施工、把好质量关,以生产出优质的混凝土。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证分析研究 下一篇:大型风机基础振动ANSYS动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