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自由表达 注重语文基础

时间:2022-07-04 09:07:03

鼓励自由表达 注重语文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活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现在很多老师敢于放手了,学生习作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但是,教学中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作文连最基本的指导都没有,这同样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人对自由作文形象地比喻,叫做“你放手,他就飞。”的确,教师不放手,学生的作文是“飞”不起来的。然而是不是教师一放手,学生的作文就一定能“飞”起来?不见得。要能真正“飞”起来,不仅要有“飞”的强烈愿望,还要具备“飞”起来的切实本领。教师的放手只是“飞”的必要条件,而不是“飞”的充分条件。因此我认为当前的习作教学应该两手抓,一是抓自主拟题,自主作文,二是根据培养基本功的要求,抓好作文训练,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写,谁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几句就写几句,不要给学生设置框框,要让学生“自由创作”,要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和余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赞科夫说,这些作文虽然幼稚,但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创作”。批改这样的作文,老师常常很感兴趣,他会碰到自己想象不到的情况:有的学生观察得细致入微,写了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有的学生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有的学生用了自己“发明”的比喻,真是引人入胜,每一篇作文都体现了独特的个性。固然,这些作文是幼稚的,有的甚至是杂乱无章、词不达意的,但这一切都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思想和实际写作水平。这对教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使他们知道在教学中今后应当在哪些地方下功夫。

也有些教师怕讲得太多会束缚学生思维,就要求学生完全独立地去写。对于文章究竟应该怎样写法,他们连最起码的讲解也没有,有的对学生也提出一些要求,但指导十分笼统。例如说:“你们去观察一下大自然”“你们去写一点有趣的东西”“你们想一想如何把自己的话说清楚”等等。至于如何观察自然,如何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些都不加说明。德尼斯卡雅认为,放任自流不可能培养写作能力,“中小学生很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不仅应该提出合适的、符合学生兴趣的题目,而且应该教会他们完成这个写作任务。”

习作教学也要讲究辩论法,鼓励自由表达和培养习作基本功两者必须统一起来。那么,我们老师在习作指导上应该注意:

第一,必须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

具体说,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教师可着重安排系统的童话体作文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即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

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第二,根据“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字、词、句、段、篇的基本功要不要落实?当然要落实,因为它们是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作文创新能力的基础,我们反对的是机械的、枯燥无味的训练,例如,低年级单纯进行句子训练,中年级单纯进行段落训练。这种训练从心理学来说,是“从目的走向动机”的做法,即教师先提出学生必须达到的目的,再通过说教或惩罚手段让学生形成达到训练目的的低层次动机。语言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益,儿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文和掌握语文。虽然字、词、句、段、篇都是语文表达的单位,但是能够完整地体现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的不是字、词、句、段,而是成篇的文章。因此,我们主张从篇章着手进行语言表达训练,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观察文”,让他们把文章写开,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而到作文评讲时又以句子和段落作为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语言文字训练能提高表达效果,十分必要,而且联系作文实际,有面有肉,易于理解,收效很快。这种做法就是“从动机走向目的”,符合心理学的规律。

对习作训练中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我们一是要敢抓,要理直气壮地抓,二是要会抓,即训练策略上要“从动机走向目的”,在训练项目上要科学,要少而精。我认为,我们对句、段、篇基本功训练的研究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如高年级要进行初步的谋篇训练,什么叫做“谋篇”呢?“谋篇”就是要掌握简单的文体结构。《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淡化文体,这是对的,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自由表达。但淡化文体不是不要文体,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记叙文包括写人、写事和状物,而“谋篇”的基本功在于完整地记好一件事。因此,高年级应着重进行简短记叙文(即记“一件事”)的篇章训练,让学生掌握简短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四个要素、四个环节)。当然,以上这些句群,片段和篇章的结构术语,只要在适当时机让学生知道其内在含义即可,而不必让学生背出。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重了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并倡导学生自由表达,小学作文教学就一定有起色有实效。

上一篇:关注情感,发展个性 下一篇:放开手脚,让学生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