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

时间:2022-07-04 07:53:53

基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

摘 要:“实践出真知”是高校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方式与途径,而提出专业课程理论与创新项目训练相结合,是拓展学生专业视野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教学专业素养。本文通过记录课程与实践项目结合的过程、实施的效果和总的指导方针来阐述培养专业人才的方法并总结经验。关键词:创新项目;课程理论;实践思考

大学生参与专业实践项目,是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化,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本文拟以“高校教师公寓设计”这一创新实践项目为例,探讨课程理论与实践项目结合的目的以及得到的效果。

1.课程和实践项目结合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专业平台的支撑及专业教师的带动。在日常本科教学过程中,很多课程都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以此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的能力,但对于实践内容,学生并没有机会进行深入了解,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后也很少有实践机会,在实践项目的选题、申报中虽有热情但却显得不知所措。这时,学生如果选择与教师课题相关的研究内容,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扩展学生的专业平台。

(2)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方向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疏导。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有些学生只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到专业知识的精髓,对那些创新项目的宣传工作,更需要学院对学生加强引导。例如在“高校教师公寓设计”这一实践创新项目中,涉及的一些建筑美学、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专业性的知识,就需要专业教师的讲解及课程内容的结合,并在其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内容,进而完成申报与写作。

(3)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离不开教师及专业人士的指导。创新项目虽说以大学生为主,遵循自主实践的过程,但这种自主性的实践过程离不开教师对于整个项目走向的指导以及专业人士针对市场现状的经验分享。在此次“高校教师公寓设计”中,研究团队的组员通过各自特长分工,不断交流、讨论。但还是在考察和测量、相关数据、空间需求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翻阅资料或者请教专业设计师,才能促使整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实践,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通过了校级、省级的考核。因此,课程中的理论学习与项目中的实践经验积累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2.课程和实践项目结合的总的指导方针:理论与实践兼顾

在整个“高校教师公寓设计”项目中,每位组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分歧,但这并未消磨组员对项目的积极性,反而更加努力地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专业人士。每一个过程的参与,使组员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把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和扩散的过程,理论学习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实践则是知识的吸收、应用过程。因此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我们要本着“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态度,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主体,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相互推动作用。

3.课程和实践项目结合的实施效果

(1)更好地发挥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能动性。学生主要利用学习之余进行项目研究,研究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加上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相对不足,进度会比较慢,所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热情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新性项目与课程理论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更有效率地进行项目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2)优化教师的工作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较多,并且对于教学上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是缺乏兴趣的,若学生的创新项目可以与教师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实践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指导工作效果。

另外,在课堂教育的理论板块中,实践内容较少并缺少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但结合创新实践项目后,学生能够了解到理论板块中缺乏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他们来说又恰恰极富价值。因此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兴趣会更高,并且延续到理论学习中,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大学生创新项目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结合,并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进行专业知识互补是项目研究的重要目的。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一方面,大学生应重视在校期间的书本知识的掌握,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充实自己,以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对社会的了解,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提高专业素养,实现知识与行动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上一篇:“四化”并举促研训?师生成长会有时 下一篇:家园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