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音的传承

时间:2022-07-04 05:20:22

阐述了福建南音的价值和意义;分析了该乐种的主要传承形式;探讨了南音在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福建南音乐种传承福建南音流传于福建南部及其所属地区,是一个文化遗产丰富的古老乐种,被誉为“中华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但是南音并非我们博物馆里陈设的古董,它伴随着闽南人的一生。在各种宗教仪式、生老病死、婚丧喜庆、岁时节气、祭祀礼仪等方面,都留有南音的足迹。福建南音在发展上,与闽南地方至今尤存的古老民俗、生活风尚,以及闽南人的审美情趣、情感意识密不可分,南音渗透了闽南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改革开放给闽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许多人的富裕使经济生活的丰富发展成为可能。同时,闽南在近现代已经成为华侨之乡,海外华侨遍及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它们将南音带到了新的地方,使南音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在异国他乡生根开花。作为民俗音乐文化的南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也势必会成为闽南海外游子回归故乡、重温乡情的纽带。这些游子对南音的热情及在经济上的大力资助,为南音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福建南音的主要传承形式

南音主要的传承形式有:一是“馆社模式”的传承,二是现代型的学堂式传承。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传统音乐一样,南音以民间艺人个体、家庭、馆社中的亲缘、地缘关系为主要的传承渠道,它使这一地方乐种在“地方性”的氛围中成活、繁衍。所谓“馆社模式”,即以南音馆社中的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方式进行传授。这种传承方式以师傅为核心,父传子、子传孙、孙又传子、子又传孙。这类传承的好处在于师徒之间在传承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是一对一的关系,徒弟得到师辈们的“真传”,保持着传统的纯正性。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的差异,必然呈现风格流派的不同,使南音这一古老乐种,保持着它应有的旺盛生命力。这种馆社中的师徒间的“口传心授”的传承形式,在南音的发展历程中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音精英。但是,这种方式也有着传播速度慢、人数少、范围窄的局限性。

二、福建南音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承渠道的扩展

南音在它的家乡泉州被看作是传统音乐珍贵的活化石,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礼待。国内外学者称南音为“东方音乐皇冠的宝珠”,由于它有多种价值,即文化传承、审美娱乐、宣传教育、联络侨胞、吸引外资等价值,受到泉州有关领导部门多年的大力支持。几十年来,泉州市人民政府坚持传播南音,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为保护福建南音做出了贡献。

福建南音进入课堂的活动开始于1990年上半年。当时,泉州市教委、文化局联合发文,正式将南音列为学生课堂的教学内容。几十年来,该项活动着力抓了编写教材、配备教学设施等工作。教学师资方面,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解决师资问题,即请校外南音专家来校辅导,假期举办学校音乐教师的南音教学短期培训班。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让南音在学校教育中生根开花扩大影响,使南音成为中小学音乐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南音进入学校的校门,是提高中小学生全面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南音作为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形态(乐曲、乐器、表演等)比较丰富完整,也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至今存活于闽南人民生活中的传统音乐品种。人们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形式进行保护,但对于与物质文化传统相伴成长、以不同形态存在的民族民间音乐、民俗习惯、民间舞蹈、民间口传文学等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我们将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保存、继承与发展,如何让其真实的继续存活在其生长的文化空间中,是我们所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因此,专家们认为,南音具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突出的价值,同时有需要抢救保护,符合评审标准。申请“世遗”计划一经提出,立刻在泉州引起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导,为申请宣传造势,使南音继承发展的道路向着更广泛的方向前进。

(二)传承中的问题

作为民间音乐,南音的传承需要广大民众投入进来。只有有足够多的人来真心喜爱南音,这门艺术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如果没有青少年一代的喜爱,福建南音就只好随着老一辈的去世而消失,即使我们给予它上等的礼遇,这门艺术也只能像古董一样,实现装饰品的价值。

福建南音大多应用在民间的红白喜事等风俗之中,民俗特征对南音的情感决定了这门艺术保存下来的社会意义。世界化及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使南音在传承上一度面临绝种的危机。由于南音所处的环境非常保守、封闭,而且它的曲谱基本是以手抄本流传在世间,还有很多已经遗失,这些为以后发展南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少优秀的南音曲目在流传过程中失传;很多有造诣的南音艺人已经辞世而未能留下传人,他们所掌握的南音艺术精华也就随之失传;南音传统的演奏、演唱方式和风格特点,很难适应现代的快节奏,年轻一辈的观众日渐减少;南音专业团体太少、演出活动经费不足都一度使南音的传承面临着困难。

福建南音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流传的那些鲜明、悠久、影响深远的部分,在历史的传承中超越了古代社会而延续至今。福建南音作为一种传统音乐是比较稳定且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相对于新音乐,它又在新的发展中形成新的传统。因此,南音以及其他的传统音乐都不能任意的发展,必须在过去延续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新的音乐形式。

现代化进程在人们心中不断深入,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也随之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挑战。在不同文化的交融中,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外来的东西。任何传统的文化活动往往生命力都是极为顽强的,我们决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待传统音乐文化,更不能以任何眼光、任何理由来否定我们的传统。在我们继承和发扬任何一种传统音乐的时候,必须承认我们的传统音乐不仅不会过时,而且应该坚信它会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福建南音继承发展的历史及其启示\[J\].音乐研究,1997,(3).

\[2\]王山.从南音的现状看传统音乐的传承问题\[J\].人民音乐,2000,(12).

上一篇:职业院校冬季体育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对军校学员实施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