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合并黄体囊肿1例

时间:2022-07-04 04:19:38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合并黄体囊肿1例

患者,36岁,孕2产1。药物流产后持续下腹痛伴阴道流血18天,于2006年5月29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3月31日。于5月9日在门诊查尿HCG(+),B超提示早孕。5月10日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总量150mg,5月12日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后出现下腹痛及阴道流血,流血量多伴有大量血块流出,并见绒毛排出。当晚流血量明显减少,复查B超提示:子宫附件未见异常。因持续下腹疼痛,5月16日门诊查体:一般状况好,下腹部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宫颈光滑,举痛(-),后穹隆触痛(-),宫体水平位、稍大、轻微压痛,双附件未触及异常,轻微压痛。行消炎治疗1周,自诉下腹痛无明显好转,阵发性加重,同时阴道流黑褐色分泌物。于5月29日查体:一般状况好,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宫颈轻微举痛,后穹隆轻微触痛,子宫正常大小,轻微压痛,右附件轻微压痛,未触及包快。彩超提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表面未见明显突出,宫内膜厚0.7cm。右附件区见4.4cm×3.8cm无回声区,边界尚清,子宫后方见1.3cm无回声区。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12.03mIU/ml。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2.0ml。入院诊断:异位妊娠,药物流产后。

入院后行保守治疗,腹痛无加重及减轻。6月5日妇科检查:于右附件区触及女手大小囊性包块。复查彩超回报:子宫7.4cm×5.6cm×3.2cm,内膜线居中,略增厚,肌间回声均匀,子宫后方偏右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性暗区,最大7.5cm×5.1cm,子宫直肠窝及腹腔未见液性暗区。于6月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察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左附件正常,右输卵管壶腹部近伞端增粗、膨大,约2.5cm×2.0cm大小,边面呈紫黑色,挤压膨大处,有少量新鲜血自伞端流出,右卵巢囊性增大,表面分别突出7.0cm×5.0cm×5.0cm及4.0cm×4.0cm×3.0cm大小囊性包块,表面光滑。行右输卵管切除术,右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切开大体标本,见大的囊肿内有分隔,各囊腔分别充满无色液体和黏性液体;右输卵管内见凝血块及胚胎组织。病理诊断:右输卵管妊娠,右卵巢黄体囊肿。术后5天痊愈出院。出院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合并右卵巢黄体囊肿。

讨 论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指宫腔妊娠与异位妊娠同时存在,极罕见,诊断较困难,往往在宫内流产确认宫内妊娠后,很快出现异位妊娠的临床症状[1]。本例患者停经39天,在门诊通过超声诊断早孕,行药物流产,见绒毛组织排出,故宫内妊娠诊断成立。药流后持续下腹痛,当时认为是流产继发感染所致,经消炎治疗腹痛无好转,进一步体检各项辅助检查方确诊异位妊娠。

黄体囊肿以妊娠期更多见。而本病极其少见,故当时误认为囊肿为异位妊娠的妊娠囊。在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同时,囊肿快速增大,给术前确定囊肿性质带来困难。术后根据病理结果,方明确囊肿为黄体囊肿。笔者认为,本例黄体囊肿的形成,可能与异位妊娠使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有关。

黄体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多位单侧,直径2~3cm,圆形无回声,偶达10cm,内可有分隔[2]。本病例的彩超回报结果与黄体囊肿的声像图相符。

早孕常规检查时发现单侧直径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

2 蔡爱露.附件非赘生性包块的影像学诊断.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17(8):45.

上一篇:呋喃西林接触性皮炎1例 下一篇:淡漠型甲亢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