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时间:2022-07-04 03:54:5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以“本科教学工程”为背景,分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结合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并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教学模式。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学习者;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1-0032-03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体内容、以服务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网络共享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二是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建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完善更新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1]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领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推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教育部关于国家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为基本服务对象,最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普及共享。[3]

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内容及特征分析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开放课程组成部分,也是“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对于精品资源共享课来说,“优质+共享”是其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要素。那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形式对学习者来说是优质和具有吸引力的呢?首先,资源必须能够体现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科学技术、社会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如果不能反映最新、最先进的东西,那无疑会失去吸引力与生命力,教学内容与资源建设要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步。其次,提供的资源必须是丰富的,能够覆盖课程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与技能点。第三,资源的展现体现层次性,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具有弹性与张力。

课程资源只有充分实现共享,才能提高资源的可利用性,才有建设的意义。“共享”作为最基本的特征和要素,首先资源必须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不同教师、不同学习者教与学的需求。告诉教师怎么教、教些什么,了解到国内一流高校的教学情况。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必要的资源包括教学内容、组织方式、进度安排,教学课件等,同时还包括教学案例、作业习题、重难点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各种辅助教学环境等,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与组织,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习者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各类资源。还需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组织和管理,让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本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包括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基本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必要资源与核心资源,直接体现和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拓展资源是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多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的各环节,贯穿和支持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资源要求见表1。[4]

二、以应用为导向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想在国家精品的项目中分一杯羹实属不易,因为只有少数课程可建成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应立足于应用与实践。我校于2006年7月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由27位教授领衔建设27门课程,其建设目标应是申报需要的应急之策。这些课程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课程资源,基本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架构。但存在的不足也显而易见,例如课程资源量不足、缺少互动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等。

2008年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定位开始转变,建设目标变成“为教学服务”。当年12月立项建设了21门校级精品课程,立项的通知中要求“每门课程建设互动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经过1年多的建设,课程的网络资源初具规模,很多课程利用精品课程软件的师生互动功能在公告、答疑、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实践。2010年4月对此次立项的校级精品课程进行了验收,“互动教学”作为重要验收指标。根据南京易学软件公司精品课程互动教学平台中的公告、答疑、作业等方面的数据统计情况(见表2),有10门课程通过本次验收,其中《遗传学》、《学前教育课程论》由于师生互动次数多,效果好,获得了优秀等次,而对于师生互动次数少,或缺乏互动教学平台的课程验收不予通过。

建设目标的转向,也为我校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江苏省高校精品课程的遴选中,我校的《植物生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生物学教学论》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省级精品课程,持续不断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我校在精品课程资源的丰富化与立体化、互动教学等方面存在不足,但这种目标转向无疑是正确的,只有将精品课程建设立足于教学服务功能的发挥,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2011年,我校全面推行完全学分制,制定了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任选课程是该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精品课程的应用导向为目标”建设通识教育任选课程,先后立项建设三批共49门通识课程。这49门课程在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交作业,公告、答疑、师生互动教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日益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公共选修课学生混学分的现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定位与目标不谋而合。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必须践行现代高等教育理念,倡导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习者为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服务。建设过程中要教会学习者如何学习、如何思考,使他们真正成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益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1.建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体系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服务对象发生了转变,从服务教师到服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服务对象的转变,是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师权威理念的革新,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对大学精神的宣扬,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真正目的之所在。

有学者提出精品课程的评价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教师是否能够真正关注学习者,并有效地在讨论区组织讨论;其次是学生登录精品课程讨论区并真正参与到讨论的次数和频率(广度),教师是否能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与评价(深度);最后是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效果要以学习者评价为主体,要得到大多数学习者的认同与肯定,并让他们觉得颇有收获。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最终用户是学习者,一门课程是不是精品,最主要的是看学习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每门精品资源共享课都要力争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习者欢迎的课程。[5]坚持以学习者受益为原则,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及评价的应有之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优劣”应主要看学习者是否最终受益。

2.构建“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授模式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参与度与主动性直接决定教育影响的作用与效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简单的传授与灌输,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习者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大学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何寻找信息、组织材料,怎样进一步延伸阅读,如何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找出答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要利用网络实施教学,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师从原来的教学信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咨询者和专家等多种角色。教师教学的地理空间发生了改变,由教室转移到网络上;教学形式、内容、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讲授转变为线上讲解、答疑辅导、作业批改、讨论交流、考试管理等一系列的网上教学活动。视频教学录像要引导教师改变目前采用的40~50分钟的讲授性教学,尝试使用10~20分钟为片段组成的短小精悍的微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和知识传授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将教学重点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理论学习、模拟实践、集体辩论、小组讨论、个人演讲与答辩、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有机融合,发挥整体协同效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精品资源共享课要给教师提供理念、资源、方法上的借鉴和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问题,探寻答案;通过讨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合作学习,可与教师、其他学者进行交流、探讨,最终培养学习者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澳大利亚学者泰勒教授通过长期对网上课程教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学生在网络上参与课程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经常访问课程讨论区并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的成绩优于访问次数少的学生。[6]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帮助与服务,而作为此项工作的最大受益者――大学生来说,更应充分利用这些优秀的课程资源。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学习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名师名课,高效地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精品课程中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与理念,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角度都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本”。正如杜威所言:“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不在实验室,也不在讲授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心目中。”[7]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只有存在于每位学习者的心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逐渐完善其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2011]6号.

[2]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z].教高厅[2012]2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教高[2011]8号.

[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2.

[5]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9.

[6]James Taylor,Teaching and Learning Online,The Workers,The Lurkers and Shirkers,China Distance Education,2000(19):37.

[7]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译.教育科学的资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81.

上一篇:论新媒体手段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站群系统助推校园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