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流千里”考察队:铁人小伙伴

时间:2022-07-04 01:35:28

“铁流千里”考察队:铁人小伙伴

【现场】

21名高中生组成“铁流千里”考察队,徒步近1300千米,拉赞助资助五名贫困生。

在越来越多的同龄人选择出国游学、参加精英训练营时,江苏省泗洪县淮北中学的21名高一学生和一名老师却在这个暑假选择了一次“苦旅”:用40天的时间,徒步行走1290千米。

每人两套带编号的队服、一个挎包、一双鞋,“铁流千里”考察队用自己的双脚穿越了四省市40多个县、市,每天至少要走30千米,个个都晒得黝黑。“鞋底至少磨掉了一厘米!”队员谢志指着自己脚上的运动鞋说。

在考察队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张苏皖的父母还在劝阻女儿,“假期做点什么不好,何必出去受这种罪”。路上,父母也一直告诉她,实在坚持不住,就马上回家。她总是回答父母一句话:“没到北京,就不回去!”

队员们都说,第一个星期是最难熬的,上路的前三天,几乎每个队员的脚上都起了水泡。一周过去,水泡好了,大家也觉得“没那么不可忍受”。

在山东,队员们在大雨里走山路,“上山的阶梯像瀑布一样”;在河北,队员们找不到住的地方,投宿在平房楼顶搭建的旅社里;在江苏睢宁,队员们在双沟镇中学的一间会议室里借宿,在地上铺张报纸,倒头就睡。因为没有风扇,室内过于闷热,他们随后只得转移到学校操场的草坪上过了一夜。

“最有挑战性的非拉赞助莫属,每次一提到钱,对方就脸色大变。”在拉赞助的经历中,王泽宇发现:要成功拉到赞助,既要有“真材实料”,用真诚与对方沟通,又需要有“与人周旋的心态”。回忆起拉赞助的经历,周杏说,大部分时候都是磨破了嘴皮,最后对方拗不过,“给几百元钱打发我们”。他们几乎每次都会被政府门口的门卫拦住,被撵出办公室也是常有的遭遇。后来,队员们总结出经验:“偷偷溜进去,找官最大的,往往官越大的越能够支持我们。”

队员们不仅为自己拉赞助,还用省下来的2 000元钱,资助了山东曲阜、河北固城和唐县、北京琉璃河的五名贫困小学生。“钱不多,只是一片心意,让我们觉得这一路上既锻炼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张苏皖说。

队员们戏称,参加过“铁流”的队员都是“铁人”,以前觉得很难的事情,现在看起来都“不过如此”,就像原本觉得25千克的担子重,但挑过了50千克的,再挑25千克就很轻松了。“参加‘铁流’,不是告诉我们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是一个把我们的潜力无限拔高的过程。”王保帅这样总结道。

【对话】

问:走路有什么意义?

陈经山老师:只有见多了才能识广。

问:这样的话,我觉得行万里路,应该放在读万卷书的前面。

陈经山老师:不要过分拔高,只有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会更有意义。

【评论】

“铁流千里”考察队,在陈经山老师的带领下,21名高中生走完了近1300千米的路。为了防止有人承受不了高强度的徒步,队伍出发之前,学校已经进行了“预选”:报名的100多名同学先参加了一次名为“天岗湖调查队”的徒步活动,在三天时间里徒步行走80千米。经过这次活动,“有的人打死都不来了,有的人哭着喊着都要来”。最终,从这些学生中选出了9名男生、12名女生,组成了“铁流千里”考察队。这些高中生,是小伙伴中的“铁人”,也是牛人。

上一篇:那些年,妙趣多多 下一篇:还有这些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