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进位转型跨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时间:2022-07-04 01:27:27

争先进位转型跨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及伊春市委全会和我市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为主基调,以争先进位、建设龙江中部经济强县为目标,全力加快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突出民生改善,深入推进三次创业、转型跨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7%。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抓住全省新一轮三年产业项目攻坚战的有利契机,坚定不移地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集聚发展后劲、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有效路径。一是加速园区提档升级。区分情况,逐个研究,突出解决项目资金筹措、手续报批、要素协调、资源配置等问题,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力争园区已有的26个项目年内全部投(试)产。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对接活动,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并引导有实力的科技企业向园区聚集,力争年内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大力开展务实招商。继续采取以商招商、以业引商、以诚待商等方式,建立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机制,重点围绕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材料新技术及农林有机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进行招商。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对获取的项目线索及时对接,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同时,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引智,积极引进专业型、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推动产业发展上档次、上水平,实现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城镇建设以及民生工程等领域,集约打包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对国家和省的汇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进入上级投资计划盘子,确保项目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接替有序。年内对上争取资金不少于14亿元。三是倾力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一表式”告知服务,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实行全程领办、代办,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严厉查处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吃拿卡要等行为,进一步打造风清气正、开放文明的发展环境。

二、强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工业化理念、特色化发展、市场化导向、品牌化战略的思路,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本着“生态、绿色、营养、安全”的定位,认真组织实施“精粮、扩菜、促牧、兴企”工程,全面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做精粮食产业,继续实施旱改水和有机粮食种植项目。以打造伊春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为目标,不断扩大有机蔬菜种植规模,积极发展棚菜项目,年内至少建成1处300栋以上的蔬菜温室大棚基地。继续鼓励扶持食用菌等特色种植提质增量,力争食用菌栽培超过3000万袋。努力促进畜牧业增量增效,奶牛、生猪、肉鸡存栏和饲养量分别增长8%、5.8%和5.8%。鼓励兴办农业企业,提升农产品、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以上,全市水稻、甜玉米、肉鸡产品、牛奶制品的加工能力分别达到30万吨、1.7万吨、7万吨和1.5万吨。加大林下经济开发力度,不断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二是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0万元,在工农乡3个村建设2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区;投资100万元,在年丰乡建设水田核心示范区,提高农田集约化生产水平。抓住国家和省灾后修复水毁工程的政策机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修复2013年洪灾水毁河岸,有效控制河水对基本农田的不断蚕食。三是多措并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市区带动铁力局局址,朗乡、桃山、双丰局局址带动其附近农村城镇化的优势,继续引导人口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比较齐全的重点城镇集聚。以打造工业园区型、商贸型、旅游型的美丽乡村为目标,积极创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模式。全力抓好以工业园区为支撑的铁力镇现代产业新城居住区二期工程,大力支持以市场化方式建设工农乡农民新城,积极推进吉松村的二期建设,研究破解其后期管理运行问题。尊重农民意愿,重点支持农村走就地式自主型的美丽乡村改造之路。要集中财力,继续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年内建成3个省级四星级村和20个省级生态村,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把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一是加快打造特色旅游业。抓住伊春加快建设东部旅游核心区和打造中东南部大、小环线的机遇,突出区位、节点优势,着力在完善旅游要素上做文章。二是做大做强物流业。重点加快天通苑商贸物流中心、公路货运站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入运营。积极与“沈后”等单位合作,建设工业园区的铁路货运专线。主动与电商平台对接,邀请运营商落地,加快形成集铁路、公路运输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体系。三是提升商贸服务业。突出抓好润丰商务酒店、大润发超市建设,争取年内全部开业运营,并依托周边商服,全力打造五一街新的“商业圈”。积极支持大商新玛特超市建设,引进肯德基等知名品牌进驻铁力。加强与外地汽车产业园合作,争取部分汽车服务企业组团落户铁力。同时,大力推进“政银企”互动合作,继续加大对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扶持力度,争取更多的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入驻我市。

四、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催生发展动力活力

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有序、协调推进各领域改革。一是机构改革。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三是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四是教育、卫生改革。

五、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力

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伊春打造南部城镇群的机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理念,全方位加大城建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一是推进棚户区改造。采取市场让利与政策扶持的方式,全面完成主要街路两侧棚户区改造任务,适时推进火车站附近棚户区改造,盘活积压楼房。同步跟进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棚改小区服务功能。二是提升城区承载能力。推进路网改造升级,重点完成滨河景观大道建设和新华路、农场路等市政道路维修改造。持续改善城市面貌,实施正阳大街、中心路两侧既有建筑外立面、火车站广场和旧小区改造;在园区通往鹤哈高速的连接线上打造主题雕塑广场、多功能服务区、绿化景观带等3个亮点。加快推进供热、供水、天然气管网等建设,提升“三供两治”保障能力。三是改善城市环境。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居民整体素质。

六、强力推进民生改善,提高均衡性和普惠性

始终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为先,尽最大努力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一是抓好创业增收。二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创新加强社会治理。突出抓好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创新前置工作机制,推动涉法涉诉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加快城市技防工程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比增长5%以上,重点办好21个方面38件民生实事。

继往开来谱新篇,赶超跨越正当时。铁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阔步前行。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创新实干,砥砺奋进,为将我市早日建成龙江中部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健身排舞的风格特点及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