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SA肠溶片与SASP灌肠治疗UC

时间:2022-07-04 01:17:31

摘要:目的 探讨5-ASA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活动期UC患者,分别给予口服美沙拉嗪口服组,美沙拉嗪口服加灌肠组,美沙拉嗪口服加SASP灌肠组,评价3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5-ASA灌肠组与5-ASA口服组与SASP灌肠组比较,在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均P

关键词:美沙拉嗪;灌肠疗效;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病程长、容易复发、病情易反复等特点,是临床上较难医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以5-ASA肠溶片(美沙拉嗪)口服为对照分析柳氮磺吡啶(SASP)及5-ASA肠溶片灌肠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月因腹泻门诊就诊及住院经检查确诊为UC的患者共126例,年龄18~75岁,126例均为活动期患者,入组前2w之内未应用过SASP或其它5-ASA衍生物。

1.2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分为A、B、C三组,入组后除给予一般营养治疗、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外,A组每天口服佳木斯鹿灵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5-ASA肠溶片(美沙拉嗪肠溶片商品名,惠迪)4.0g/d分次口服;B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2.0g/d分次口服,加用5-ASA肠溶片2.0g加入80~100ml的生理盐水中灌肠;C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2.0 g/d分3次口服,加用由上海福达制药厂生产的SASP2.0 g加入80~100ml的生理盐水中灌肠,可排除其它药物影响;疗程均为4w。详细记录了治疗过程中症状与体征等病情变化,4w结束时复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以评价药物疗效及安全性。

1.3疗效判定

1.3.1症状体征评价 比较治疗4w末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比例(复常率)以评价治疗效果。

1.3.2实验室检查指标 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w末检测便常规,统计便常规中红、白细胞数及其治疗后消失比例。

1.3.3总体评价 根据治疗4w药物疗效进行总体评价。结果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2次/d,便常规无红白细胞;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4次/d,大便成型,便常规红、白细胞均≤10个/高倍镜;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化验无改善。显效加有效两者合计为总有效例数,并据此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2.1三组患者一般资料 A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变累及范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A组n=48,男:女26:22,轻:中:重9:31:8;B组n=38 男:女21:17,轻:中:重7:2:6;C组n=40,男:女23:17,轻:中:重8:27:6。

2.2三组患者疗效评价

2.2.1治疗4w末症状与体征消失情况 B组治疗4w末患者腹痛、血便、粘液便、里急后重、腹部压痛等症状与体征消失率显著高于A组与C组,P0.05,见表1。

2.2.2治疗4w末实验室检查情况比较 三组间便常规均有明显改善,A组复常率为29/48(60.42%),B组为26/38(68.42%),C组为24/40(60.0%),P>0.05,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2.2.3治疗4w末总体疗效评价比较 三组疗效比较:B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在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A组与C组疗效相当,见表2。

2.3三组患者副反应评价 三组患者发生副反应比较:A组7例,恶心5例,腹胀2例,发生率为14.58%,B组3例,2例恶心,1例头晕,发生率为7.89%,C组6例,恶心4例,腹胀2例,同时有头晕1例,粒细胞下降1例,发生率为15.0%,三者比较P>0.05,也可能由于样本较小,差异无显著性,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三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

3结论

3.1 5-ASA灌肠组治疗4周末患者腹痛、血便、粘液便、里急后重、腹部压痛等症状与体征消失率显著高于5-ASA口服组与SASP灌肠组。

3.2三组便常规复常率、副反应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

3.3三组疗效比较 5-ASA灌肠组与5-ASA口服组与SASP灌肠组比较,在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方面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疗效相当。从经济条件方面考虑SASP灌肠组优于其它两组。

3.4 5-ASA肠溶片与SASP对重症患者疗效不佳,无效患者中重症患者为14例,有效率仅为30.0%,无效患者中给予激素口服、静点或局部灌肠后,均在5~7d内症状缓解。

4讨论

目前对UC的发病机制进行过很多研究,认为主要与感染因子、遗传易感性、免疫异常这三大因素有关。5-氨基水杨酸作为治疗轻-中度UC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通过滞留在结肠内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有关[1]。5-ASA在结肠粘膜吸收过程中直接发挥局部抗炎作用[2],因此避免5-ASA在小肠过早释放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灌肠可以减少药物在小肠吸收的损失,避免口服产生胃部不适和胃酸对药物性能的影响,它与结肠粘膜直接接触,提高药物在结肠中的浓度,从而提高疗效。利用SASP进行局部灌肠的方法,使SASP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5-ASA和SP,减少了药物在小肠吸收的损失,既达到了结肠病台变部位5-ASA的高浓度,又减少了SP相关的副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5-ASA肠溶片灌肠组疗效优于5-ASA肠溶片口服组与SASP灌肠组,提示灌肠可增加5-ASA肠溶片在结肠中的浓度,从而提高疗效。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Stange EF,Travis SP,Vermerire S,et al.European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definitions and diagnosis[J].J crohns colitis,2008,2(1):1-23.

[2]Mittal RD,Bid HK.Ghoshal UC IL-1 receptor an M ittal RD,Bid HK.Ghoshal UC IL-1 receptor an 23 tagonist(IL-1Ra)gene polymorphism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India[J].Scand 1 Gastroenterol,2005,40:827-831.

上一篇:优思明联合清热固经汤治疗血热型青春期功能失... 下一篇: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