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干预,早产宝宝的聪明方案

时间:2022-07-04 01:15:12

早教干预,早产宝宝的聪明方案

作者简介:水祺,多家网站和杂志专栏撰稿人,爱好美食,自修了食品营养学、医学营养学、营养与保健等相关的课程,由于工作关系,对教育心理学特别是婴幼儿教育亦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

当早产宝宝经历了保育箱中的细心呵护坚强地存活了下来,却依然是先天性生理缺陷的高发群体。作为宝宝最亲密的养育者,新手爸妈们该如何帮助自己的早产宝宝渡过成长难关呢?除了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一颗细腻的心,更要掌握早教干预的科学方法,对宝宝可能出现的障碍问题适时补救,将伤害降至最轻。

什么是早教干预

说到早教干预,新妈妈很容易把它和市面上众多的早教、育婴机构里的亲子教育混为一谈。亲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宝宝更加快乐地成长,在快乐成长的同时寓教于乐。早教干预是以其独特的医学背景,在宝宝发育的最初阶段通过各种感观刺激,有针对性地规避发育风险,促进早产宝宝实现追赶性成长。

早教干预的种类与时机

据研究,婴儿在脱离母体后0~3岁期间脑部发育处在第二个活跃期,小脑的神经细胞在妊娠初期到出生后1周岁内增至最高,这个阶段细胞的代偿性处于峰值状态,局部细胞的缺失可以迅速地由周边邻近的细胞替代,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重组能力,早教干预的效果也最为显著,这个阶段往往被称为早产宝宝机能修复的“时间窗”。如果妈妈们错失了这个宝贵的时机,宝宝的缺陷将称为永久性的硬伤。

按照早教干预的侧重面,我们大致可把干预方法分为如下几种:

1.抚触刺激

抚触是妈妈和宝宝交流的最好方式。常见的抚触刺激是被我们称为“被动体操”的按摩运动,通过对宝宝穴位的刺激和关节的拉伸,在锻炼宝宝肌肉功能的同时促进宝宝脾胃、肾脏的发育。

抚触刺激一般选择在宝宝吃奶或者沐浴半小时以后(不宜过饱或过饿)情绪稳定时进行,室温一般以28℃~30℃左右为宜(冬季的室温可以调节至30℃~32℃左右)。

妈妈怎么做?

被动体操分为八节:

第一节:扩胸运动

妈妈用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腕,大拇指放于宝宝手心,其余四指紧贴宝宝手背靠手臂方向,向内环住宝宝手臂。将宝宝的两臂分别向左右侧平举,掌心保持向上,让宝宝手背贴在床面上;然后用手牵引宝宝两臂在胸前交叉,轻轻按压胸部。如此反复两次。

第二节:伸展运动

妈妈用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腕,大拇指放于宝宝手心,其余四指紧贴宝宝手背靠手臂方向,向内环住宝宝手臂。用轻力将宝宝的两臂牵引在胸前垂直上举,拳心相对,然后继续牵引宝宝的两臂斜向上举起,手背贴于床面上。如此反复两次。

第三节:屈伸运动

让宝宝仰躺在床上,两腿伸直,妈妈把拇指轻放在宝宝膝盖弯曲处,其余四指平覆于膝关节表面。轻轻将宝宝的双腿举起与腹部呈90度直角,但臀部不要离开床面,再将宝宝双脚轻轻放下,自然伸直。如此反复两次。

第四节:放松运动

妈妈扶住宝宝的两臂,用拇指和食指的巧力交替从上臂捏至宝宝的手腕,再轻轻抖动宝宝双臂,然后放开宝宝,让他自己自由活动一会。

第五节:头部按摩

妈妈将拇指放于宝宝前额中央眉心处,轻轻向太阳穴方向推出直至太阳穴,然后将拇指收回,放于宝宝下颌中间处,向两侧耳根部位轻推过去,直至耳根,再收回。如此反复两次。

第六节:胸部按摩

妈妈的双手涂上BB油,放于宝宝胸部两侧,两手按照顺时针方向由右下腹向上―左下腹呈圆形划圈。如此反复两次。

第七节:手足按摩

妈妈用双手握住宝宝的手掌,两个拇指放于宝宝的掌心里,并由掌心向手指方向轻轻推进。足部按摩时,妈妈的拇指要从宝宝的脚跟向脚趾方向慢慢推进。推至手指和脚趾处时再用拇指、食指、中指轻轻按摩宝宝的每个指头。如此反复两次。

第八节:背部按摩

让宝宝趴在床上,妈妈将手放在宝宝臀部,用食指和中指沿脊椎方向向上按摩,直至颈椎部位。如此反复两次。

注意:被动体操过程中,妈妈切不可用蛮力来与宝宝对抗,以免伤害宝宝脆弱的关节。

2.视觉刺激

对于早产视力偏弱的宝宝们而言,妈妈们前期的视觉干预、视觉刺激将直接影响到受损视觉系统的修复。

视觉跳动是婴幼儿时期宝宝的最显著特征,由于视觉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很难让婴儿形成固定关注。大多数正常孩子的视觉会随着身体机能、视觉器官的完善稳定起来,但这看似顺理成章的发育过程对早产儿来说往往非常困难。比如,感觉器官的前庭接收的信息不能被有效处理,孩子长大后就会出现难以集中精力阅读的现象。对这些浅表性视觉损伤的早产宝宝来说,婴儿时期被动式的视觉刺激是非常必要的。

妈妈怎么做?

初期的视觉训练主要是:用鲜明的色彩、柔和的光源等一些容易引起关注的事物,调动宝宝的好奇心。

1个月以内的宝宝对光线的反应很弱,他们还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双眼,他们在妈妈哺乳的时候只能模糊地看出妈妈脸部的轮廓。在这个阶段,妈妈们可以一边哺乳一边轻轻地哼儿歌,将脸贴近宝宝的双眼,这会让宝宝觉得非常有趣,调动宝宝观察的积极性。

出了月子的宝宝,眼睛开始对光有了一定的反应,妈妈们可以试着用手电筒的弱光线在墙上照射移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经常让宝宝变换睡觉的方向,让他体会不同方向光线刺激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宝宝侧偏引起的头骨变形。

3个多月的宝宝眼睛开始能追踪移动的物体了,这个阶段是视觉训练的关键期。妈妈们可以给宝宝换上图案偏大、色彩鲜明的床帏,在婴儿床上方吊上安全的动物床铃,准备一些色彩跳跃的布艺玩具让宝宝寻找并动手去抓握。妈妈也可以自己在宝宝视力范围内上下左右缓慢移动色彩鲜亮的玩具,锻炼宝宝的视觉追踪能力。

3.触觉刺激

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宝宝而言,自己动手触摸物体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开创能力。

妈妈怎么做?

妈妈们可以准备一些色彩鲜明的积木让宝宝自己抓握,让他们在抓握的过程中体会物体的温度、形状、曲线以及表面的触感。

6个月以上的宝宝,妈妈还可以购买一些摸摸书来帮助宝宝体会不同触感的物体表征。触觉刺激与听觉刺激相辅相成,对于存在弱视现象的早产宝宝而言,这项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4.听觉刺激

声音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听觉功能是宝宝智力增长的重要条件,婴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通过听来实现,所以早期的听力干预训练相当重要。

妈妈怎么做?

从早产宝宝出生的那一刻起,妈妈们就要做好“饶舌”的准备,语调轻缓的儿歌是对宝宝最好的听力刺激,朗读优美的诗歌,用抑扬顿挫(甚至夸张)的语调给宝宝描述物体的色彩形状。此外,摇铃、小鼓这些能发声的乐器都可以成为妈妈们听觉训练的好帮手,鼓声、琴声悠扬的旋律、长调、短音的交替演奏也可以加强宝宝的“听觉记忆”。不过,听觉训练切忌枯燥,在宝宝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形象地穿插训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体能训练

体能训练是促进早产宝宝动作发展的最好方法,妈妈们通过言语和动作的诱导让宝宝自己完成抬头、屈膝、翻身、爬行等一系列动作,锻炼宝宝身体的各个关节并刺激小脑发育,缓解早产运动障碍,利于脑部损伤的康复,防止脑瘫情况的出现。

妈妈怎么做?

抬头训练:妈妈们可以在宝宝从妊娠算起44周开始,经常让宝宝俯卧在自己胸前,跟宝宝说话逗引宝宝,让宝宝自己把小脑袋抬起来注视妈妈。这样的训练一般4~5次/天,每次维持1分钟左右。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可适当增加逗引次数和时间。

翻身训练:妈妈们观察到宝宝可以独立俯卧在床上,并能持续仰头1分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翻身训练了。让宝宝平趴在床上,妈妈用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顺着一个方向逗引宝宝自己翻身,如果宝宝翻身困难,妈妈可以用手轻轻托住宝宝的臀部,帮助他完成动作。

平衡训练:妈妈可以在宝宝出生1个月后,将其放入摇床中,由慢至快逐渐训练宝宝的平衡感。此项训练在初期4次/天即可,如果宝宝平衡感有所加强,再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抓握训练:妈妈们可以选择一些布艺的亮色玩偶放在宝宝面前,让他们自行抓握。此项训练主要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和配合能力,在宝宝对光有了一定的敏感性时(大约出生后2周左右)就可以开始了。

爬行训练:宝宝在能自主翻身后就可以开始爬行训练了。首先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在他们的正前方放置一些颜色鲜艳的物品,逗引宝宝向前爬行。刚开始时,每天爬行15米左右即可,当宝宝能用前臂支撑起身体、屈腿独立爬行时,可以把训练时间适当延长,每天爬行约50~100米。

6.语言训练

对由于脑部损伤造成语言障碍的早产宝宝,妈妈们可以在他们能听懂指令后帮助练习“语言训练操”,这可以让宝宝明白各个发音器官的正确位置,激发语言能力:

妈妈怎么做?

第一节:构音器官运动

让宝宝根据口令分别做出撅嘴―咧嘴―鼓腮―咂嘴的口部运动,然后张开嘴巴自然地伸缩舌头―舔唇―舔嘴角―弹舌―绕舌―顶腮,最后通过上下颌运动实现张口闭口―上下颌左右移动―前后移动―上下叩齿的运动。

第二节:脸部按摩操

让宝宝将双手拇指顶于脸部肌肉凹陷处,其余四指弯曲,食指第一指关节放于唇部上方人中处,先从上方人中开始,两手分别沿着唇部肌肉向拇指方向推进,然后将四指移至唇下方颌骨中间,沿着下唇肌肉向拇指方向推进,如此反复两次;

以拇指指腹及食指靠拇指边侧为着力点,由下颌骨下端沿下颌边缘捏至耳垂处,反复练习两次;

用中指、无名指的指腹自迎香穴揉搓至翳风穴,反复练习两次;

最后脸部肌肉放松,用双手手指轻轻拍打脸部肌肉。

第三节:练习发音儿歌

妈妈最好和宝宝一起配合练习发音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使单纯的发音练习不再枯燥。比如,妈妈问:小猫叫?宝宝回答:喵喵喵。

小猫叫,喵喵喵

小狗叫,汪汪汪

小鸡叫,叽叽叽

小鸭叫,嘎嘎嘎

小鸟叫,吱吱吱

小羊叫,咩咩咩

青蛙叫,呱呱呱

小猪叫,噜噜噜

……

对早产宝宝的养育,爸妈们不用谈之色变、战战兢兢担负极大的心理压力,在宝宝的日常护理和教育时,做到“静心、细心、精心”,多观察宝宝的细微变化。如果宝宝的发育大大超出了正常宝宝的发育极限(比如大小便异常、目光呆滞、对声音无任何反应、1周岁还不能坐爬等),就要尽快求助于医疗康复机构,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了。

实践证明,3岁前是弥补早产宝宝先天不足的黄金期,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注重早教干预,并在生活点滴中渗透干预理念,一定会让宝宝在智力和体力方面赶超上足月宝宝。

另外,对于窒息儿和脑瘫儿,早期干预必须通过医院的相关机构制定康复方案,本文中涉及的早教干预方法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

上一篇:0岁开始,累积宝宝的理解力 下一篇:早产儿与足月儿的4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