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04 01:11:02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患儿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和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效果

病毒性脑炎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所致的原发性颅脑急性炎症[1]。这类病症会在任何一个季节发病,也可以叫做散发性脑炎。病毒性脑炎,主要的表现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头痛、发热、惊厥、昏迷等。如没有及时诊治,会对患儿的预后构成不良影响,且会直接对患儿的生存质量造成威胁[2]。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所有患儿均通过脑电图、颅脑CT、腰穿等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脏器病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1~9(5.2±0.7)岁;病程范围2~4(3.7±0.4)d。其中包括:假肿瘤性脑炎、弥漫性脑炎、脑干型脑炎各9例、10例、11例;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分别为21例、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范围2~9(5.5±0.8)岁;病程范围1~5(3.2±0.3)d。其中包括:假肿瘤性脑炎、弥漫性脑炎、脑干型脑炎各7例、12例、11例;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分别为20例、10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经降颅压、激素和镇静等方式治疗,并需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应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1.2.2 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肢体康复训练 待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无神经症状2d后,可加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以此帮助患儿树立治疗的自信。此外,应寻求患儿家长的协助,主要的目的为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1.2.2.2语言康复护理 经游戏、音乐的方式,加强患儿语言的认识能力,经字-词-句循序渐进的进行语言练习。

1.2.2.3智力康复指导 经运动的方式,鼓励患儿实行智力方面的训练,可通过反复训练,联合多种方式改善患儿的智力情况。

1.2.2.4癫痫康复治疗 针对存在癫痫后遗症的患儿,应加强心理和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而逐渐改善患儿的病情。

1.2.2.5心理康复疏导 结合患儿的病情、年龄特点,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纠正法、家庭疗法等多种方式,确保患儿积极配合到康复治疗中,以及早获得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伤残情况。

1.4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字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的对比 两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伤残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伤残率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率36.67%(11/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为儿童时期比较多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症。病毒感染累及到脑膜的时候,即为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感染累及脑实质的过程,即可叫做病毒性脑炎[3]。脑膜、脑实质在同期受到累及,即为病毒性脑膜炎。受患儿体质所致,患儿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病理检查后,能够观察到脑膜充血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脑血管四周淋巴细胞等。重症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会伤及脑实质位置,进而使得患儿发生脑组织炎症和脑细胞坏死、颅压升高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累及患儿的心脏,使得患儿发生心肌缺氧和缺血的现象。相关报道@示,这类病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发展,而20.02%左右的患儿均会并发心肌炎,这也使得临床治疗存在较大的挑战,且预后效果较差[4]。临床方面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较多,经有效的治疗可促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但为确保患儿不遗留后遗症,发病中脑组织不会产生损伤状况[5]。本次研究,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提供了康复护理服务,以此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减少对患儿对构成的不良影响。治疗的过程,实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并降低患儿的伤残率。可见,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的应用非常必要。这种护理模式的实行,还能促使患儿及早恢复正常意识,消除惊厥症状,2 d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存在颅内神经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儿,经10 d康复护理干预,也可恢复正常。此外,康复护理的实施,还能改善患儿的行为障碍、语言障碍和智力障碍,进而促使患儿及早获得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伤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杨玉玲的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能够看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实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恢复患儿的意识、肢体功能和颅脑神经,并减少患儿实际住院的时间,降低伤残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临床效果较好,能促使患儿及早获得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的同时,还可控制伤残率,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亚.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279.

[2]刘玉波.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66-68.

[3]杨玲玉.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178-179.

[4]李梅华,杨芳.康复护理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的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179-181.

[5]王素珍.探究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619-2620.

上一篇:替米沙坦片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颤动的疗效 下一篇: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