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07-04 12:30:03

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 要: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起着基础性作用,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弄清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自然资源;资源结构;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然资源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也更加凸现,区域经济发展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自觉。近年来,中学地理教材中不断加大地理与经济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对培养未来合格的经济建设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自然资源定义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矿产资源等”。人们一般把自然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资源,一类是人文资源,即有形的自然资源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弄清资源的分类,有助于产业的划分,也有助于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对资源结构进行搭配,使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自然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起着基础性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基础设施、政府政策、自然资源及社会环境等。其中,自然资源是基础,而对自然资源结构形式的改变更是基础中的基础。因为在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以自发性为主的时代,自然资源结构的形

式与社会生产方式是直接相关的。而当人类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其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结构的形式就首先直接与这种有目的的选择――产业与区域发展的方针政策发生作用,一样的自然资源却因政策方针的不同,其重要程度及自然资源之

间的组合关系也会有所改变,即自然资源结构形式的不同。因此,可以这样说,社会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赋予了自然资源物质的结构属性,而社会经济发展方针路线及区域与产业政策等更多地赋予了自然资源物质的结构属性。因此,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更应该从自然资源的结构属性来认识,而不是分别从单一的自然资源分析对

产业部门发展的作用。所以,地区资源结构形式的多样性为产业结构的组织所提供的更大的发展方向应尤加重视。

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海洋资源在环渤海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性经历了一个“重要― 一般―非常重要”的循环上升过程,这是由于自然资源结构的地位发生了根本转变,它的转变是产业经济发展机制转换的一个良好的例证。因此,自然资源的先天优势影响着产业机制的调整,并最终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资源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发展演进

自然条件的影响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而制约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生产力水平。人类的进步促使生产力水平向前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左右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力水平越低,人类越依赖于先天的自然资源,反之亦然。同样,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结构的调整左右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在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1.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阶段――农业社会阶段

人类文明史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出现。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之前的漫长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绝大多数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狩猎、捕鱼、采集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生存方式,农耕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产业结构,其依赖的正是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这些最基础的自然资源。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就是例证。

2.劳动资源的自然富源阶段――工业化阶段

温带是孕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母体,因为在温带气候区既没有热带那么丰富的食物和肥沃的土壤,也没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因此要想获得生存必须依靠艰苦奋斗,这就激发了温带气候区人生存的潜力,造就了他们勇于开拓进取的坚韧个性,再加上温带气候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本主义也就不可避免地在这些地区产生了。这个阶段经历了工业化初期、中期及工业化后期两个时期。

3.生活环境的自然富源阶段――后工业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以高科技产品的问世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高科技产品有微电子技术、遗传工程、超导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空间科学等。高技术产业的布局大多以“科技工业园”的形式为主,出现了一大批“硅谷式”的工业园。典型的如美国的硅谷,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克拉拉县,沿谷地延伸50多公里,这里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产值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左右。这里有八所大学,33所技校和一系列研究所,其中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研究所起了决定作用,硅谷附近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满足了无污染工业的需求。又如,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它充分利用以北大、清华和中科院为代表的几十所高校、研究所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这一阶段的共同特点是:清洁优美的环境,高素质的人才,位于高校、科研单位附近,远离市区,位于城乡结合带。不过,我国各地区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不同,技术结构呈多元化,产业结构也相应的呈现了多样性,北京和上海等一大批沿海城市已迈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仍处于转型期,因此,传统产业尤其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仍需大力发展,完成工业化过程,不过在发展中要处理好资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系。

总之,区域济济发展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资源结构,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应该注重资源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有利于自然资源影响产业结构的机制,使地区的经济优势发挥最大化,从而使区域经济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朱孔山.论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J].临沂大学学报,1995(06).

上一篇:中国传统色彩在国产动画作品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设计中学音乐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