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都塞对“颠倒论”的反驳

时间:2022-07-04 12:00:27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保卫马克思》(论文集)中的文章都发表并集结成册于1961-1965年间(《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等)》这篇论文写于1963年)。本文就胡塞尔针对学界流行的“颠倒论”――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关系,进行总结和反思,得出阿尔都塞的论证过程并未做到对马克思辩证法的“保卫”。阿尔都塞关于这一思想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等)》这一部分。

一、阿尔都塞论马克思矛盾的特殊性

在《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等)》一文中,阿尔都塞集中对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展开了论述。针对学术界一般认为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体现在前者对后者的“颠倒”即头足倒置――黑格尔是精神辩证法,马克思是物质辩证法,阿尔都塞强调,在辩证法问题上马克思对黑格尔是“抛弃”而非简单的“颠倒”。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属于意识形态,经过“颠倒”也不能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阿尔都塞还把马克思的实践进一步分为政治实践和理论实践。最后论证了马克思的辩证法的特殊性在于多元决定。

在文中,阿尔都塞以推理的方式展现了他的论证过程。

(一)理论作为一种实践

在一开始,阿尔都塞就提出问题:“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究竟颠倒了什么?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区分开来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55页。]

阿尔都塞紧接着回答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中。他的任务就在于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阿尔都塞确定了两个概念作为研究的前提:“实践”和“理论”。还进一步指出,社会实践包括生产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和理论的实践。他还特别强调认识理论实践对于研究马克思的认识论具有重要作用。

理论是实践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属于“社会实践”的复杂统一体。“具有科学性质的一切理论实践叫做理论……真实科学的特定理论体系……叫作‘理论’(带引号的)”[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55页。]一般的理论,即一般实践的理论叫作理论(大写的)――特指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对这三种理论的区分为阿尔都塞接下来反驳“颠倒论”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实践具有独立性

阿尔都塞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本身所参与的实践,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践(甲)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实践(乙)。他强调,理论实践是确实存在的。”理论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它作用于特殊的对象,并制造特殊的产品,即认识”[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65页。]但是,理论实践未必和理论一一对应,前者的存在未必一定对应着后者。以马克思为例,他写了十部著作,又写了《资本论》这部巨著,但他从来没有写过关于辩证法的书。这就表明,真正的理论实践可以不以辩证法的形式出现和存在,理论实践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实践。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政治实践也是同样的情况,像1917年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例子有上百个。这种实践也完全可以独立存在,而不需要把自己的实践加工成理论和把自己的“方法”加工成理论(大写的)。

由此观之,既然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实践状态存在于相关文本中的,胡塞尔就是要以理论的形式去阐述这一解答,换言之,是要把存在于大多数“著名的引言”(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的实践认识上升为理论认识,即要把存在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以理论形式存在的实践上升为明确的方法论。因为“著名的引言”只是承认问题而非认识了问题所在。

阿尔都塞同时承认,实际上,马克思的确给我们留下了一篇关于方法论的优秀的文章,这篇文章可惜没有写完,即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导言》。马克思在这篇文章里实际上谈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从其中所使用的概念应该可以看出这一点来,因为这种使用无非就是以实践状态出现的辩证法。

还有,列宁的《哲学笔记》中的某些部分也是关于辩证法的阐述。的《矛盾论》进而对列宁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所以,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殊性的说明,已经寓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之中。

(三)理论实践的过程

阿尔都塞认为“一般甲”是科学所加工的理论原料(最初的一般概念)。科学所加工的始终是“一般”。(“一般甲”:原料――最初的一般概念;“一般丙”:产品――认识)把人从生产资料中抽象出来,它就被称之为“一般乙”。“一般乙”是特定科学的“理论”,而作为一种“理论”,它是全过程的结果,它是一个真正的演变过程,它在形式上表现为能够引起真正质的中断的突变和改组。这三个范畴演绎了理论实践的生成过程。简言之,理论实践通过“一般乙”对“一般甲”的工作,产生出“一般丙”。

阿尔都塞还强调了两个重要命题:1.“一般甲”和“一般丙”(原料和产品)之间的区别必须是明细的。2.把“一般甲”加工成“一般丙”,即由“抽象”转化到“具体”,这项工作只涉及理论实践的过程,即完全“在认识过程中”进行。――强调理论实践过程的工作领域。

阿尔都塞批评黑格尔把他的意识形态一般当作是在理论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唯一根本本质(阿尔都塞认为,在理论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应该是三种一般:甲、乙、丙),并批评黑格尔否认理论实践的现实,批评黑格尔用观念运动去解释科学工作的现实。

因而,在由“颠倒”所引起的意识形态混淆上,并不能做到简单的“颠倒”。马克思强调一切科学的认识过程都是从抽象和一般开始,这就证明了他已经与一切意识形态前提相决裂,因为马克思强调科学的原料是“一般甲”。“一般甲”就否定了由“颠倒” 所假设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公式。――因为 “一般甲”是一个复杂的制作过程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属于不同种类的几个不同的具体实践(而非一个抽象的实践)在起作用。所以,马克思在强调科学的原料是特定的一般即“一般甲”时,就已经表明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无关。(马强调的是具体的实践,故不同于黑格尔只强调抽象的观念)

所以,不能把“颠倒”的概念当作一种认识,否则就会同意“颠倒”的意识形态,就会否定理论实践的现实性。因而,马克思用“颠倒”(提出“颠倒”这一概念)的概念向我们指出的“清算”,不可能是把一种理论颠倒成另一种相反的理论。“这种‘清算’是要把同科学实践的现实毫不相关的意识形态理论抛弃,而代之以另一种不同质的理论,即要承认科学实践的本质,把这一本质同意识形态分开,认真的注意它的特性,研究和阐述这些特性,研究和阐述这一承认的实际条件。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看到,‘颠倒’这个问题是不能成立的。”[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85-186页。]因为把意识形态颠倒过来,是不能得出一种科学的。马克思所做的工作是在一个全新的科学总问题中确立新理论的活动。

(四)运用范畴的不同

本章第四节论证了马克思所使用的范畴是和黑格尔完全不同的。为矛盾的特殊性确定了定义,在他所下的定义里,有3个重要的新概念:主次矛盾之别、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别、矛盾的不平衡发展。

进一步从理论上研究这些论断可以得出,过程的复杂性是这些根本区别的核心。把“只有一对矛盾的简单过程”撇开不谈,因为他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各种复杂矛盾的社会现实。即使所使用的概念看似是简单的,可概念的所指却是复杂的现实过程和内容。而马克思在1857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也能说明这一点。

马克思还指出,一切“简单范畴”都意味着社会是一个有结构的整体。更重要的是,马克思证明了,简单过程实际上则是复杂过程的产物和结果。如“劳动”似乎是个简单范畴,但是,在政治经济学上从这种简单性上来把握的“劳动”,和产生这种简单抽象的那些关系一样,是现代的范畴。

因此,简单过程不是原始过程,相反,正是有结构的整体才能赋予简单范畴以意义,换言之,正是有结构的整体才能够在一个长过程的末尾和在例外的条件下产生出某些简单范畴。

总之,关于矛盾问题,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解是不同的。黑格尔的辩证法基于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即简单的原始统一体,由原始统一体分化出了新的矛盾,新的矛盾呈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而始终,不论矛盾最终如何发展,它自身却是不变的,永远是原始统一体在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抛弃了黑格尔哲学自称是原始的简单统一体,因为这个在过程的每个阶段上重新产生的统一体通过它的自我发展,再产生出过程的全部复杂性,自己却永远不会灭亡,永远不会丧失其简单性和统一性,这无疑类似于简单的循环论。

所以,不能把排斥这一理论前提归结为把前提“颠倒”过来。这个前提不是被“颠倒”了,而是完完全全被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否定了所谓原始哲学这个意识形态神话。用一个简单的事实来陈述就是: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践中所使用的和发挥作用的范畴,不是黑格尔的范畴,而是另一种范畴,是在马克思的实践中发挥了作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畴。

(五)矛盾的内在结构:多元决定

基于上述论证,阿尔都塞得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特殊性是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强调,的一句话说的很清楚:“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195-196页。]据此,他看到了矛盾内部的不平衡性,并指出,理解这条法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在任何复杂过程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在任何矛盾中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方面。进而,说一个矛盾支配其他矛盾,说明各矛盾之间存在着地位上的主从关系。一个矛盾支配其他矛盾,是一个关系到复杂整体本质的事实。

不仅如此,尽管各种矛盾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整体,但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各矛盾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着的,它们的共同作用才成就了矛盾有机体。这表明:主要矛盾离不开次要矛盾作用的发挥,没有后者前者也无法保存自身。此外,从现实来看,经济这一矛盾方面就构成了社会这一有机体的主要矛盾。

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范畴正是要阐明马克思辩证法之中所体现的矛盾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这一范畴正是保障矛盾得以存在和各矛盾之间地位变动的说明。进一步说,多元决定指的是单个矛盾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作用由复杂整体来决定的,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复杂的、有结构的、不平衡的。

正是这种多元决定使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并能够从理论上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不论是理论实践还是政治实践。还有,内部不平衡才是第一性的,为了抓住外部不平衡的实质,必须到原始的内部不平衡那里寻找根源。

由此可见,不平衡发展构成了矛盾最深刻的内在本质。矛盾“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即矛盾过程中的不平衡,就是矛盾的本质。正是不平衡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而“这里的不平衡性具有它所指的内在本质:多元决定”。[同上,第209页。]

关于矛盾的动力问题,在黑格尔看来,矛盾作为否定性,作为“自在”在“异在”中的单纯反映,作为异化本源的单纯反映,作为简单的绝对观念,是一种动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否定性和异化却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它们不能说明现实的事物和过程。

因此,在阿尔都塞看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可以得出,在政治实践中,过程的各个独立阶段可以作出根本的区分,它们分别是:“非对抗”阶段、“对抗”阶段和“爆炸”阶段。(对于这三个阶段的进一步说明,阿尔都塞并未给出)

最后,经过推理论证,阿尔都塞的结论是:多元决定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各矛盾之间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各矛盾形成了复杂的整体即矛盾的存在。所以,很明显,矛盾才是辩证法运动的动力。随着矛盾体内部各矛盾间的运动,进而形成了一切发展的根源和条件,也才有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二、对阿尔都塞论证过程的反思

尽管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矛盾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论证,但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辩证法问题进行过特别专门的阐述。还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立的,因而他要把这种倒立摆正,辩证法要从地上上升到天国,而不像黑格尔那样“从天国下降到人间”。

可以看出,马克思自己也承认从黑格尔辩证法的学习。实际上,当他掌握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这一根本方法之后,就直接将其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来运用。因为,马克思主张的是对立中的统一,即既对立又统一。因此,阿尔都塞过于强调马克思主义矛盾对立统一中的“对立”方面――矛盾内部的对立方具有的多元性质,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忽视了矛盾体中的统一力量一方的作用。所以,虽然阿尔都塞的初衷(书名即《保卫马克思》)是保卫马克思,是要反驳”颠倒论”,可从结论上看,他却有远离马克思的倾向。(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民国时期生育节制思想探微 下一篇:车床加工螺纹常见故障及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