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类大学生思想教导简析

时间:2022-07-04 05:42:11

农科类大学生思想教导简析

作者:王小龙 单位: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由于农科类专业比较冷门,大家对这类专业了解不多,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就读农科类专业并不是出于兴趣考虑,而是迫于高考分数或者是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由于农科类专业比较冷门,高校生源不足,所以很多学生被“服从”到农科类专业。另外,国家重视农业发展,鼓励农业人才培养,给农科类专业院校和学生提供经济补贴,因此,农科类专业的学费也比较低,有的同学迫于家庭经济水平而选择农科类专业。这些学生没有清晰的专业意识,对专业产生困惑,有的甚至存在厌农情绪和偏激认识,将来不想从事本行业的工作。这就极大地影响了其专业学习的情绪。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适应农科类专业的学习,需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专业学习动力不足,不重视动手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现代高等教育致力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创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高校也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开放式学习环境。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在较好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愿深入农牧场实践,习惯了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各种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程;也因为学习环境宽松自由,有的学生就自我松懈,缺乏专业学习的动力。由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农科类专业的特点,因而就不能合理运用农科类专业的学习方法,这势必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对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所学课程的优势与劣势。一方面,要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明白作为农科类学生,课程中对写作、英语、计算机等这些现代社会普遍需求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学生要有学习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发展方向不明确,不能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大学时期无疑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从孩子真正转变为成年人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将使自己充满前进的动力,学习与成长事半功倍。受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些人对户外作业者存在偏见,似乎只有在办公室里的工作才是有社会地位的,而轻视处于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岗位的价值,导致大学毕业生都希望成为“白领”,而不是户外作业者。但是农科类大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除了一些机关和农业管理部门以外,大多对口的就业岗位都是农村产业公司,这与大学生的期望有悖,于是有的毕业生“有业不就”。也有学生不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一心想去大城市,就职于大企业,导致就业不顺。对于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求职时表现的盲目性,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在学习期间就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农科类专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所在,使学生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

牢固的专业思想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前提,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是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认同和热爱的过程。[2]由于农科类专业的特殊性,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特殊意义。一个职员想要在企业里长久发展,关键是要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不可替代性的首要构成要素是精深的专业技能。所以要多方面探寻专业思想教育的策略,对大学生加强专业思想引导。1.加强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一是过程性原则。专业思想教育不仅是新生入学教育时的工作,更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专业思想教育需要一个渗透、激励和疏导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新生入学时推行专业导论课程,引导学生走出专业误区,还要在今后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言传与身教,巩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深化对专业的理解。二是实践性原则。农科类专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需要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充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学好课堂知识,还要深入实践基地进行亲身体验与实地考察,并且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学生通过实践与专业实实在在地接触,从而体会学农的重要意义与社会价值,内化学农、爱农的专业情感。三是多渠道原则。专业思想教育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在对农科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时必须挖掘资源,拓展渠道,创新方法,避免单一的灌输。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潜移默化、层层渗透地去影响学生,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2.加强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具体策略第一,凭借思想教育平台,引导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法律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来已经形成良好的平台。专业思想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个方面,应该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教育已有的成熟平台,由学校专职党政领导、辅导员、任课老师和班主任等相互分工与协调,组建合理的教育团队,根据专业思想教育的过程性与多渠道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专业思想教育。学校要安排素质良好并且具有农科类专业知识背景的辅导员与班主任来承担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要主动接近与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实际困难,并运用合理方法启迪与激发学生投身于专业学习。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授课以及指导科技实践活动的机会,展现农科类专业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高校专职党政领导要宏观把握农科类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过程,并且为专业思想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撑资源。通过组建多方位的教育团队,借助思想教育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农科类专业建设对祖国稳定繁荣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看到农科类专业的广阔发展前景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第二,探索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大学课堂是学生专业学习的主阵地,根据专业思想教育实践性与多渠道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任课教师要探索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比如对低年级刚入门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育法,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技能;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研究讨论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和仿真模拟训练也可以提升课堂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汲取专业知识。教师还可以适当采用暗示教育法来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第三,依托校园学生组织,增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高校学生组织是在高校相关部门领导下,学生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运用才干和智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我发展的组织。

高校一般都有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有的学校还有研究生会和博士生会。根据专业思想教育过程性、实践性与多渠道的原则,可以借助学生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实现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目标。比如为了使学生对农科类专业有更多了解,可以引导学生会组织开展参观农牧场、实验基地的活动,也可以联合研究生会与博士生会共同邀请有威望的教授或者高年级优秀学生等与新生开展专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为了激发农科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提高专业技能,可以引导高校社团联合会成立与农科类专业相关的社团组织,或者指导高校学生会开展农科类专业技能大比拼等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认同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使学生尽早发现农科类专业的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并确立和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第四,促进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人才培养时必须考虑社会需求及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这就要求农科类大学生必须正确处理在校的专业学习和踏入社会的职业选择两者的关系。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农科类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在广大的农村,从而树立正确择业观,愿意到农村进行经济生产与技术传播。另外,国家与政府也应该从长远发展考虑,给农科类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使他们的目光从就业较难的城市转向就业比较容易又有优惠政策的农村,从而能够坚定地走向农村、扎根农村、发展农村。农科类大学生不仅要有积极的就业思想,还应该不断创新,理性且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创业,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2012年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并且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由此可见,老百姓的“菜篮子”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农业生产来支撑,而农科类大学毕业生正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才,应该学以致用。同时,国家为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贷款、税收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很多高校也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建立了毕业生自主创业基金。所以,农科类大学生不仅可以运用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还可以结合环境生态保护、新型化肥的研发与生产等多领域来构建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另外,大学生深入农村地区进行科技创业,能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带领普通农民学科学,用科技,实现农牧产业升级,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深化新农村建设。农科类专业人才是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有必要对农科类大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用全面和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题,明确学习农科类专业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激发专业学习的信心与动力。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教导方法诌议 下一篇:职员思想教导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