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丙肝出现不良反应分析

时间:2022-07-04 04:34:19

干扰素治疗丙肝出现不良反应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对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6例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丙型肝炎患者,观察患者在治疗以后出现了哪些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治疗的初期多回发生流感样症状,在多次、反复用药以后的不良反应会累及到多个系统和多个器官。结论: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后会出现很多不良反应,因此在用药的时候医药要加强用药监测,同时做好预防、对症处理。

【关键字】丙型肝炎;干扰素;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44-02

IFN(干扰素)有着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对于慢性丙肝患者使用干扰素-α能抑制住HCV病毒复制,是治疗丙肝的首选药物,因此国外已经将其做治疗丙肝的标准药物,但是在治疗以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耐受性差,那么就会影响到治疗。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46例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丙型肝炎患者,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46例患者中,男性有28例,女性有18例,年龄在24到48岁之间,所有患者都符合丙肝的诊断标准。在患者进行治疗之前,使用PCR检查以后显示HCVRNA是呈阳性的,本次研究排除了有其他的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在治疗之前,患者ALT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1.2方法

给予46例患者给予IFN-α-2b,一支是500Iu,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在连续使用4周以后改成一周3次,然后连续使用16周。

2 结果

46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出现了发热,多数都是在首次用药以后出现的;有42例患者在治疗3到8周以后血细胞减少;有9例患者出现了消化系统症状,其中有5例患者恶心,4例患者干呕,3例患者食欲不振,2例患者腹泻;有4例患者出现了脱发问题;有1例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出现了心律失常问题;1例患者皮肤荨麻疹。

3 讨论

流感样症状不良反应:患者在发热的同时会伴有乏力、关节痛、肌痛、头痛等,多数患者在注射以后的4小时里发热,时间会长达5小时;如果患者体温超过了39℃那么就要进行物理降温,比如说头部冷敷,也可以使用酒精(50%)或是温水(40℃)来擦浴[1];由于干扰素是种内源性,因此在注射以后发生发热是正常的反应,对此医务人员要事先和患者说明,从而让其做好准备,同时也要嘱咐患者要多饮水,对于肌肉、关节酸痛明显或是高热患者可以给予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等药药,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血细胞减少: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降低到了100g/L,那么就要适当的减少干扰素用量,如果下降到了80g/L,那么就要提前停药,这样患者血供蛋白就会恢复正常;多数患者会自行回升到正常水平,可以使用氨肽素片、利血生片等药物要促进恢复,但是也会有少数患者的下降幅度比较大,那么这时就可以给予成份输血来帮助恢复。消化系统不良反应[2]:对于干呕、恶心、腹泻、腹胀、食欲不振患者可以使用多酶片、健胃消食片、胃复安等药物,如果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肝区不适、黄疸,那么就要马上停止用药,给予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单胺等进行治疗;在饮食方面要嘱咐患者要使用高蛋白、刺激性小、易消化、清淡、低盐的时候,从而保证营养平衡。神经精神系统症状:有些患者在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以后会出现失眠、精神抑郁等问题,其表现就是焦虑、情绪低落、失眠,如果严重还会有自杀倾向,因此对于抑郁患者使用给予SSRI进行治疗,在干扰素疗程结束以后则要减少抗抑郁药物的用量,如果患者有自杀倾向或是精神系统症状很严重,那么则要停止使用干扰素,然后将患者送到相关科室进行就诊。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本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脱发问题,对此可以进行口服维生素E、天麻首乌片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血糖升高,则要给予胰岛素、格列齐特缓释片[3]。其他不良反应:在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出现了心律失常问题,对此可以进行对症处理以后再继续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则要停用干扰素;对于出现皮肤荨麻疹的患者,通常在停止使用干扰素以后就会缓解,但如果患者情况严重,那么就要清专科医师进行会诊。在本次研究中,多数患者在使用干扰素治疗以后都出现了血细胞减少、发热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对症处理,尽早的发现不良反应,从而让患者在治疗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有效、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顺明,聂青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准种及干扰素敏感决定区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机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8,03(17):71-78.

[2] 余琼华;潘正顺;熊清芳;袁达荣;;α-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置(附86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06(04):10-15.

[3] 杨家留,刘月霞;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9(11):147-149.

上一篇: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下一篇:预防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