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谎不等同于“无药可救”

时间:2022-07-04 02:50:12

发现孩子撒谎,我们不能一概判定为“无可救药”,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他们撒谎的缘由。有时候,孩子撒谎可能是为了得到家长的关心,或换取朋友的赞赏或争取同伙的认可。更多时候,孩子撒谎是为了逃避学校的惩罚或家长的训斥,“撒谎”有时就像他们手里的一把伞,在突然“下雨”的时候临时打开一下,以保护自己。

家长发现孩子撒谎时,首先不要紧张,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下了“天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我们必须去了解孩子撒谎的目的,并检查我们做家长的是否给孩子施加了诱发其撒谎的动因。

[例案]

方言是小学三年级时转入新学校的,平时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要求很严格,奖惩分明。为了让父母高兴,方言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在学校里犯了什么错误,从来不敢回家说。同时,她又非常爱面子,经常在电话里跟同学们说,自己以前上的小学多么好,自己多么被老师喜爱,还参加过十多次儿童艺术节等等。

方言的母亲了解到孩子在校的真实表现,或听到孩子又在电话里“吹牛”时,总是又气又急。她担心孩子这种说谎行为再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她的成长。

[提示]

平时,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密切注意孩子的反常行为,同时也要检查自己是否有“撒谎行为”。一旦发现孩子说谎,最要紧的是了解动机,及时对症下药。

[处方]

孩子有了说谎行为,作为家长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操之过急。家长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俗话说,“落下来的苹果一定离苹果树不远。”为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家长应注意下列两点:

家长要起表率作用,不要让孩子得出这样的结论:“爸妈也说谎。”

如果家长有因为各种原因不便说出真情,必须说些善意的、不得已的谎言,家长可通过婉转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清楚。不要让孩子误以为说谎是一种正常的态度。

如果孩子撒谎是有客观原因的,家长就应挖出“病根”,对症下药。

拿方言来说,父母的希望值太高,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自己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往往会撒谎,以此来维持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好孩子”的形象,也由此避免了责骂。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能力,在帮助孩子挖掘潜在能力的同时,不要给孩子过量的压力。该如何处理,下面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赶快和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实情况,是学习方式有问题,还是学习不够努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孩子。

摆正心态,衡量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切合孩子的实际能力。然后,及时找孩子谈话,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多做正面鼓励。

如果家长选择比较直接的方式来处理,可以这样说:“今天我去你学校了解过了,你是不是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

方言爱面子。为了能赢得新同学的认同,过分夸张自己的过去。

对此,她母亲可以:

暂时不干预。等她和新同学熟了以后,可能就不需要以撒谎的方式得到同学的认可;也有可能同学们会识破她的谎言,由此,让她吃点教训,这也不错。

在不揭穿孩子谎言的前提下,家长多从正面鼓励。方言撒谎本身也是因为自己信心不足,家长应帮助她分析自己的长处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家长选择比较直接的方式来处理,可以这样说:“刚才你在打电话时好像在编故事。我担心他们一旦知道你所讲的情况不真实后,会怎么样对你?”

[专家的话]

做家长的应意识到孩子撒谎肯定有原因的,尽快找到“病根”才能有解决的方法。退一步来说,如果孩子不是习惯性撒谎,不影响孩子的主流发展,家长也不必太上心。再说,以撒谎来躲避现实、回避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是我们成年人生活中常见的。只要我们家长时常关心孩子,除正面鼓励以外,还能及时指出孩子的问题所在,他们就能够比较健康地成长。

上一篇:为自己选择,轻松“跳”进科大少年班 下一篇:你的孩子会做作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