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是宝贝

时间:2022-05-13 12:16:44

我对许多学生讲过一个道理:错误是宝贝。

由于错误我们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对大多数人来说,做一堆题,做错的题目虽然是少数,但不要因为少,或者错误原因简单而忽视它。一个错误实际就是一个盲点。如果对待错误的态度不理想,或者是缺乏理想的方式解决错误,错误将不仅会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发生,而且会是经常重复地发生。所以对错误一定要善待、严逮。只有这样,你的空白才会越来越少,错误也会越来越少。

我的训练班上曾经有个小学生,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老师在课堂上出一道题目,他往往是班里做题最快的学生,但考试成绩总是一般,他的母亲非常着急,与我谈到这个孩子的时候,说“这孩子太粗心了,该怎么办?”我对这个小孩的作业本进行了检查,发现一个特点,关于数的概念,这位同学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数字很大,比如50,000,他可能写成500,000或5,000,经常多“0”或少“0”。鉴于此,我对他建议,每次写完结果后都数一数结果的位数,看看“0”的个数对不对,平时把所有的错题都重抄一遍,并注明是怎么错了,为什么错了。孩子很爽快地答应了,但没有多久,孩子就觉得很烦,不大愿意继续,我就对他说:“你先耐着性子做一个星期,感觉一下效果,如果不好,你可以不做。”过了一个星期,孩子的总结是“现在我对学习有一种浮出水面的感觉。”因为他以前认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许多错误的原因也不是由于不会,所以错了也就错了。而现在由于怕不小心犯错还得重新做,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所以做作业的时候比以前细心多了;所以错的题目也就少多了,心里感觉很好,自信心大大地得到了提高,就从心底说出这令我很欣赏的一句话。

其实提高也好、转变也罢,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把错误收在眼底,捏在手里,放在心里,想错都难!

许多同学在拿回作业本后,通常只是看看老师有没有判“优”,甚至看都不看就收起来了,所以即使看见了红叉也无动于衷。

也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考试中遇到了平时做过的题目,但却不会做了;平时做错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又做错了。

每一次考试回来后,家长经常会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了多少分,考了第几?好则喜而夸,差则恼带骂。可对于丢了多少分,都丢了什么分,为什么丢了这些分,对这些重要的问题却不怎么关心。

为什么很多人不仅不能避免不该犯的错误,而且还使错误的比率提高!小的时候能考双百,大的时候却越来越低,是功课难了吗?当然不是!我接触过的许多学生对错题缺乏耐心,作业练习中出现了老师的红叉后,感觉很不顺眼,所以通常不想也不再多看一眼。有时对孩子作业比较关心的家长会问道:“怎么错了?”孩子通常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不小心!”就这样把一个错误的问题“大化小,小化了”地放过了。如此轻易把错误放过,其实就是放虎归山,后患自然无穷啊。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平常做错的题目,在考试中又出现了,但还是没做出来,或者还是做不对。你不把错误当回事,错误也不把你当回事!

现在许多学校里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不把考试卷子发给学生,即使发了,也很快收回,客观上造成了孩子不能很好分析卷子中的错误,也就不好把握自己这段时期学习的薄弱环节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错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课业的掌握势必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很多同学和家长大脑里有这样的意识:错误是不好的,但错误是难免的,发生了也是应该的。似乎认为只有无知才算是真正的错误。这样对错误的几分默许、几多轻视和忽视,就是对“错误”认识的最大错误!

错误人人都会有,但就是由于对错误的态度和做法不同,所以人和人的结果也不一样。

有一年的暑假,我带着8名十一二岁的孩子自费去北京旅游。为了更好地实现我的想法――玩并锻炼能力,我们没有通过旅行社的安排,所有的旅行路线、旅游景点都是由我和孩子们自行设计安排。

这是一次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制力、集体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实验。出发前,我对所有孩子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1)出去后每日写一封信给家里,每日背一首宋词,每日写一篇日记,每日做好第二天的游玩计划,无论多晚,没有完成者不能睡觉。

2)不许自行离队,每人自带水壶,如果喝完了也不许买饮料。

3)只许乘坐公共汽车,不许打车。行程安排:参观天安门,若干公园,中国科技馆、大学等地。

到了北京,我们选择在清华大学附近的招待所住下,其中为了选择多少价位的住宿,孩子们讨论了许久。住下来后,我们便去校园里参观游玩。

我对孩子们讲:“大家都知道清华是我们国家最好的学府,这里的学生也可以说是最优秀的。我希望你们以后也都能来这里深造,但怎么能考到这里,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到这里,大家不妨向这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取取经。”

很幸运,没有走多远,我们就碰到一个大一的学生愿意接受我们这非正式的采访……

“你平时学习有什么经验吗?”

这时候孩子们的眼睛盯着他,这位大学生似乎不知道怎么说好,想了想,说道:“其实平时也没有什么。我想首先是――听课,我会很认真地听;作业按时完成,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些补充练习,考试前复习,呵呵!很正常,按部就班呗!”

这样的回答好像并不能满足孩子们,因为所有正常用功的学生,无论成功与否,所做的事情的环节其实都差不太大,那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呢?是什么原因使有的人成功了,而有的人的成绩却依然在徘徊?

“那你平常做完作业检查吗?”

“基本不检查。有时候难一点的题目可能会回头再看看解题过程是否正确。”他很直率地说。

这样的回答令同学们都感到有些诧异,一起看着我,似乎说赵老师你平时怎么老让我们做检查?瞧,人家清华大学的学生都不做检查。

我觉得今天真是运气好,清华大学的学子就是棒啊!

“那你作业和考试中从来都不出错吗?”

我又故意问道。

大学生肯定地回答:“当然会出错。但我都会把所有的错题整理在一个本子上,看看错的原因,然后把对的解写出来,平时会看一看,做一做,考试前还要再看再做。”接着又说:“所以考试中,我基本都能做对,即使做得不好,那也是因为不会,可以这么说,做的就一定是对的,不对一定是因为不会!”话说到这里,同学们似乎都明白了什么。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在想平时是怎么对待自己的错误。

平时和学生们讲如何对待错题,为什么要检查之类的话很多,但似乎都不如这个清华学生几句话留给他们的感触更深。就这样,这次旅游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说到这儿,性急的家长也许会说,我们已经明白了要认真对待错误,可,为什么孩子们总是要犯错?

上一篇:儿子被同学家长打了……等 下一篇:脑筋转转等(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