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4 01:38:06

砖混结构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

【摘要】砖混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是指在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采用砖或砌块砌筑,基础、柱、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足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本文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措施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砖混 结构 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附壁柱等采用砖或砌块砌筑,柱、梁、楼板、屋面板、桁架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粘土砖,所以砖的形状及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可以这样说,砖的形状越规则,砂浆的强度越高,灰缝越薄越均匀,砌体的强度就越高,房屋的耐用年限就越长。

一、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砖砌建筑的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会使砖部容易受压弯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建筑的抗压能力。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中对砖砌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度进行的限制, 规定饱满度不应该低于百分之八十, 对规定加强对建筑的水平灰缝砂浆的饱和度进行检验,将其作为主要检验环节。水平灰缝砂浆的饱和度在一定条件下手砌筑方法的影响,我国北方在砌筑上一般都是采用“屯个一”砌筑法, 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这种砌筑方法只要砂浆稠度适度就会使得水平灰缝砂浆达到饱和度范围之内"在我国南方一般砌筑办法选择先铺灰在铺砖,在这个过程中砂浆中的水分容易被砖吸收,使得砂浆的饱和度降低,这样水平灰缝砂浆的饱和度就很难达到标准水平。

2、砖砌体接处处理不达标

砖混结构的建筑, 在墙体建设时纵向和横向墙体同时进行可以使得接处牢固。但是有时在接处时要进行中断,但是中断是有一定要求的“砌体临时间断处地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对不能砌筑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该砌成斜搓”这些规定对墙体在碱性临时间断时可以实现墙体的牢固"砖砌建筑的接处点牢固程度影响整体建筑的牢固性能, 这种影响在一定情况下是隐性的, 但是当建筑受到重大外力作用时会毁灭, 因此为了砖混结构的建筑物的抗压能力的提高,在纵横接处地墙体要做到质量过关,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抗压能力的提高。

3、组砖方式错误

砖体在进行组砖方式时是有一定规定的, 比如墙体适合采用一顺一丁, 梅花丁或者三顺一丁的方式, 砖柱不适用包心砌法。组砖方式以前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建筑的外形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在组砖方式上没有选择合适的方式导致建筑的承载力下降,造成了建筑倒塌现象。

4、对砖和砂浆的不重视

影响砖砌强度的的因素包括砖和砂浆的质量, 当这两者之间的任意一个强度降低一级就会使砖体强度降低最少百分之十五, 如果两者的强度都降低则会更大的影响砌体的强度"施工队伍在施工之前没有对砖和砂浆进行检查,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对二者的配比进行相关的研究, 这些都会降低砖混结构建筑物的抗压水平。

二、解决对策

1、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1)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2)钢筋下料应准确。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加工为135°。箍筋制作时应计人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3)拉结筋。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保证随用随拿,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4)放射钢筋。放射钢筋下料及安装要正确,深入柱或梁里的锚固长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5)施工管理人员要给各工种施工人员交底,让其不要随意踩踏楼板钢筋;在浇筑楼面混凝土之前,要搭设混凝土浇筑施工跳板,浇筑混凝土时,要求混凝土施工员要注意,并安排一名或多名钢筋工跟班,把踩踏钢筋一一恢复。

2、混凝土质量控制

(1)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cm,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

(2)多数现场施工构造柱采取一个楼层高度(2.6~3.0m)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级配、坍落度、振捣方式严格控制,认真按规范要求操作。

(3)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清扫柱根施工垃圾。为方便清扫口内垃圾,每层柱混凝土浇筑时都应超过楼面板高度5cm左右。清扫口宜在楼层砌筑时分2~3次清理。混凝土正式浇筑前用清水冲洗柱根,然后按规范要求,先浇筑1―2cm厚水泥砂浆。

3、模板质量控制

(1)用强度较高的铁件或钢管固定构造柱模板。

(2)如使用圆木支撑,则需经过计算楼板和支撑的受力情况,再挑选符合要求的楼板底模支撑。

4、砌筑质量控制

(1)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应对位。

(2)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3)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用工具随手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被“吃”进构造柱内。

四、管理措施

1、要组织基层施工人员学“规范”

要保证砖砌体的施工质鼍,就一定要严格地按“规范”的要求办。但据调查,有些基层施工人员并不掌握和了解“规范”;以致有时片面或错误地去理解。如“规范”对砌体施工首先要求是同时砌筑, 如不能同时砌筑而必须临时间断时,就应砌成斜搓。当留斜搓确有困难时,才可留直搓。按上述要求就是在“确有困难”时方允许留直搓。而不少基层施工人员却片面地认为“规范”是允许留直搓的,致使在没有困难的情况下也不砌成斜搓, 更谈不上同时砌筑了。一些地区先砌外墙、后砌内横墙、再砌内纵墙的“三步” 砌筑法,就是没有真正掌握“规范” 要领。因此要组织广大基层施工人员学习“规范”,使他们能够熟悉“规范”, 并准确地应用。在学“规范条文中,最好将“规范”修订组编制的“规范” 培训讲义和修订说明也认真地学习一下,这对掌握、应用“规范” 是很有益处的。

2、改进操作工艺

砌砖的操作工艺虽不强调全国一致,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三一砌砖法”是比较好的操作工艺,而某些南方地区采用先铺长灰再摆砖的方法应改革,要制止这种操作方法。要求习惯用瓦刀的工人改用人铲也不一定很现实,但瓦刀也是能砌好砖的,这就要通过制订标准操作工艺来保证砌筑的质量。

3、一些传统的措施不能丢

为了保证砌筑的质量, 多年来曾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如设置皮数杆、随时吊靠墙体的垂直度和平整度、3 7Cm砖墙两面挂线、当天搅拌砂浆当天用完、干砖不上墙等。已经丢掉上述措施的应恢复继续采用。

4、迅速修订现行的质量验评标准

现行质量验砰标准只对影响砌筑质量的一般项目,如组砌方法、临时交接处的处理均以定性要求,致使一些基层的施工人员错误地认为可以忽略而不认真对待甚至在砌体的质量评定中对这一项目不评定,其实这所谓的“一般项目”并不一般,是对砌体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一般项目的质量要求,能够定量的应尽量由定性改为定量。

结论

对于砖混结构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定要了解引起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加强施工原材料及各个施工环节的技术质量控制,做到层层落实、严格把关,努力提高砖混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董佰芳,董华.砖混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分析[J].陕西建筑,2011(4).

[2]蒋明红.砖混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2011,10(9).

[3]刘清泉.浅谈砖混结构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J].山西建筑,2009,35(23).

上一篇:变频器设计注意事项 下一篇:TD-LTE技术发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