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哈密木卡姆的唱词特点

时间:2022-07-04 12:43:27

【内容摘要】“哈密木卡姆”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越来越多地被学者们所关注。作者以田野采风的资料为依据,对哈密木卡姆唱词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以期对挖掘、搜集和研究哈密木卡姆产生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哈密木卡姆 唱词特点 分析研究

“哈密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木卡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吾尔族人民丰富的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哈密木卡姆”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既保持着与新疆其他木卡姆千丝万缕的关联,又有着区别于其他木卡姆的独特艺术魅力。

哈密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东部,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镇,是四大文明(埃及、印度、巴比伦、华夏)、三大教会(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语系(阿尔泰、印欧、汉藏)的交汇处,起着“窗口”和“纽带”的作用。哈密东部、东南部与甘肃省酒泉地区相邻,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交界,西部、西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吐鲁番地区毗邻,北部、东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全区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全区人口52万人,居住着维、哈、蒙、回、汉等20多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33%。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近效回城乡、花园乡、陶家宫乡和远郊五堡、天山乡、西山乡一带,以及山北伊吾县的苇子峡、吐葫芦、下马崖和淖毛湖等地,主要从事农业,兼容牧、猎业及手工业。

哈密木卡姆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维吾尔族人用以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与内心情感的;“哈密木卡姆”曲调古朴,生活气息浓郁,舞蹈优美,抒情稳健。

“哈密木卡姆”共有12套19个分章。每套“哈密木卡姆”都以“木卡姆”(意为“散板序唱”)开始,后缀10至21首当地民间流传的歌舞或歌舞曲。12套“哈密木卡姆”共含258首乐曲,全部演唱的时间为10多个小时。

“哈密木卡姆”是凸显其地方独特性的音乐现象,因此,它与其他维吾尔族木卡姆不论在音乐结构、唱腔,还是在表演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在唱词方面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正如伟大的思想家法拉比所说:“音乐的无语悲戚,是在人类精神中点燃道义之火的要素。如果填入诗歌(唱词),就会知道那悲戚是什么了”。①

“哈密木卡姆”之旋律与唱词相互协调、统一,表达整个音乐的思想情感。歌词以内容的多层性和艺术性符合民间歌舞的表演形式的特点而大放异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人们的文化内涵。在内容方面,尽管这些唱词在后来的社会变迁中发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变化,或有些因表演过程中的粗心而出现了个别逻辑性的错误,但由于哈密人民通过几个世纪以来的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丰富的内动力对其不断加以充实和磨练,在整体上仍然保持较为完整的躯体而延续到了今天。

“哈密木卡姆”所填唱的,均为流传于本地区民间的“苛夏克”(qosaq,此地意为“民谣”即“押韵短诗”)。拉法尔格曾说:“民间歌谣是人民心中的悲欢的伴侣,是知识百科全书,是宗教和哲学书。民谣是一座宝库,人民的心愿、精神世界、家史和民族史,都装在了这座宝库里。”②

“哈密木卡姆”中唱词内容与哈密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历程,他们所处的生态环境、所从事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哈密人特有的审美心理以及对世界、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息息相关。这些唱词词语质朴、感情真挚。值得一提的是,每首哈密木卡姆的乐曲都没有固定的唱词,而依据“买喜来福”进行的情况、木卡姆艺人的情绪和演唱技巧而不断改变。“哈密木卡姆”所填唱的民谣的相对独立性为木卡姆唱词的丰富多彩创造了广阔的艺术空间。木卡姆艺人在每一次的演唱中,在每次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巧妙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都可以对木卡姆的唱词不断进行润色和艺术加工。

根据田野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就“哈密木卡姆”的词汇学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哈密木卡姆”唱词的内容

“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主要包括生活民谣和爱情民谣,也有部分宗教内容的民谣,但这部分只占很小的比重,占据“哈密木卡姆”唱词主要地位的仍是爱情民谣。

(一)爱情民谣

爱情民谣是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真实的艺术写照。它反映了人类两情相悦而激发的欢乐与悲伤、离别与重逢等美妙精细的思想感情。并且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或含蓄或豪放地反映了真诚的爱情所特有的那种犹如熊熊烈焰般的热情的追求与向往,细腻地展示了劳动人民朴实而健康的爱情观念和美好的心愿。收入“哈密木卡姆”唱词中的爱情民谣堪称上述民谣的典范。例如“乌鲁克都尔木卡姆”中“木凯迪满”部分的唱词:

美人啊,为了你,

我的心儿在流丹飘红,

在情火中燃烧的心儿,

一刻也不能平静。

在烈火般的诗行中,展示了饱受相思的恋人那炽热的深情。

有些歌谣则表现了相见时恋人们无法实现自己爱情愿望时的悲伤和痛苦。如,“恰日尕木卡姆”的第一分章中就有下列一首民谣:

情人离开我身边

情火留在我心田。

我想从身后追去,

她听不见我的呼喊。

(二)生活民谣

在“哈密木卡姆”歌词中,生活民谣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反映了哈密人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如“亚里股孜图云木卡姆”的第二分章所填唱的一首民谣:

亲爱的父亲已离开人世,

亲爱的兄弟已离开人世;

十月怀胎生下了我啊,

可怜的母亲也离开了人世!

从这首唱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失去家庭亲情的孤儿刻骨铭心的悲痛。再如,“乌鲁古都尔木卡姆”一般在婚礼仪式上演唱。其内容也大多以婚礼歌谣为主,其中一些民谣带有明显的喜剧色彩,能让婚礼气氛更为热烈:

往阿普图瓦壶里灌水,

一直烧不热啊,亚尔亚;

莫非姑娘的母亲是后母

为何不哭,亚尔亚。

在维吾尔族婚俗中,姑娘出嫁的那一天有向父母和亲戚哭别的习惯,新娘要通过哭泣向自己的父母表达依依不舍和感谢他们养育之恩。这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习俗。以上这首歌谣以新娘没有哭泣或掉眼泪为主题,试图形成引发新娘和周围人们欢笑的喜剧气氛。

此外,“哈密木卡姆”中还有描述人际关系的一些唱词,如“穆斯塔在地木卡姆”的第二分章中的这首民谣就表示一个人失去亲朋好友时的悲伤:

朋友们已经离我而去,

但愿敌人也将我厌烦。

唉,在我寄托了希望的山上,

看不见一只黄羊的影子。

(三)宗教民谣

属于意识形态的宗教,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类在不同的时代中的不同的宗教观念对他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③

公元10世纪,喀喇汗王朝的君主苏里唐·萨图克·博合拉汗(阿不都克里木汗)开始接受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教就迅速渗透到了维吾尔族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伴随岁月的流逝,大批宗教内容的民谣也相继出现。苏菲主义的崛起又使维吾尔族人的民俗中出现了更多的宗教内容。这种民谣被作为“哈密木卡姆”的唱词。“都尔木卡姆”的歌曲部分就有这种民谣:

情人将要夺走我的生命,

我把“信条”一遍一遍奉。

待到复活日接受清算,

不知该如何回答审问!④

“胡甫提木卡姆”的第一分章中也有类似民谣:

夜莺在清晨悲鸣,

莫不是向真主泣诉?

对异乡人表示关切,

岂不是莫大的善举。

这些民谣具有浓郁的宗教意识。从中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人传统的民俗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

二、“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与其他维吾尔族传统歌舞体裁唱词的关系

由于维吾尔族民间歌谣是维吾尔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因而“哈密木卡姆”在新疆各地广泛传播,具有坚实的的社会基础。我们在“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常能见到各地普遍流传的民谣和一些已被“十二木卡姆”收入的唱词及维吾尔族歌剧中的某些台词。

在“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除了那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民谣外,还收入了一些源于其他地区、成为了现在维吾尔族人所共有的民间歌谣。

例1:眼睛魅人的美丽姑娘,

不知你究竟来自何方?

只怕你会中了我的毒舌,

请你把护身符带在身上。

维吾尔族人旧俗中相信“毒舌”和“毒眼”,认为一件重要的东西,例如魅人、骏马、小孩,会因别人的赞扬而中了“毒舌”,或因别人的盯视而中了“毒眼”,从而遭到不幸。身带护身符,会起到抵制“毒眼”“毒舌”的避邪作用。这首唱词,普遍存在于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民歌中。该唱词也是“慕斯她和咋的木卡姆”的第二分章中所填的词。

例2:我们说定了要去那儿,

我们说定了在那儿逗留。

苹果是我俩的定情物,

你咬了一口,我咬了一口。

这首民谣源于伊犁民歌,原名叫《收割歌》,在“琼都尔木卡姆”的歌舞曲中是这样唱的:

我们不是说定了要去那儿?

我们不是说定了在那儿逗留?

苹果是我俩的定情物,

你咬了一口,我咬了一口。

以上两首民谣的诗歌押韵和韵脚相同,只是在内容方面有一点差异,便形成了两个分体形式。

例3:是你呀是你,情人,

毁灭了我的生命;

你将我投进烈火

把我烧成了灰 。

这是“十二木卡姆”套曲的第七木卡姆“乌孜哈了木卡姆”中的“马喜来福”中的一段歌词。这段歌词也同样是填入“琼都尔木卡姆”的歌词。

此外,收入“刀郎木卡姆”的一些唱词也在“哈密木卡姆”中多次出现,如“麦盖提巴希巴亚宛木卡姆”填唱的以下这首民谣也在“恰勒尕木卡姆”中出现:

你是来将我探看,

还是来使我迷恋?

莫非你此行的心愿,

就是点燃我的情?

类似的诗句在“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还很多见,这可能与“哈密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的历史渊源有关,这一点值得我们再深入研究。

例4:布谷鸟眷恋着再娜甫

一个在花园一个在山岗。

当百灵鸟鸣啭的时刻,

我与情人在花园歌唱。

这段歌词原为维吾尔族歌剧《温倩姆》中的主人公努如木对温倩姆唱的一段歌曲,该歌词在“都尕木卡姆”第一分章中也有。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到,“哈密木卡姆”中的唱词作为“维吾尔族民间歌谣”的一部分,与整个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三、“哈密木卡姆”唱词的独特性

“哈密木卡姆”的唱词虽然与民谣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作为在哈密地区产生的地域文化现象,它的唱词也具有一些地域特色。

哈密地区是一个典型的绿洲和多元经济交融、农业和牧业文明互补发展的地区,绿洲和草原山地被荒漠和高山分割开来,滋生孕育了哈密古代文明的原生态系统,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存依托,从而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不同的文化类型,这些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有形和无形的基础,恰恰成为哺育哈密维吾尔族木卡姆成长的沃土及摇篮。从“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哈密维吾尔族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地理位置、生产方式以及方言等方面的特点:

(一)与地理区域(生存环境)相关的唱词

哈密地处天山尾部,东天山余脉横贯全境,将哈密分为南、北两个封闭式盆地。南山的哈密盆地呈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趋向,盆地北部即天山南边为洪积倾斜平原;东南部和西部为丘陵和戈壁,南部为库姆塔格沙漠;中部为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的洪积平原,哈密绿洲就分布于此。由此看来,“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多次出现“山、戈壁……”为主题的民谣,不是毫无依据的,而是如实地、清楚地反映了哈密之乡的地理位置。如“穆斯塔和咋地木卡姆”中填唱的以下这首民谣:

如今我要到山里去,

砍一条栒子做鞭杆。

亲爱的情人分了手

我躺在炕上受孤单。

再如,“都尔木卡姆”第二分章中所填唱的以下这首民谣也反映了哈密人的生存环境:

即使我去到荒原上,

难以把石头一个个捡起,

一旦悲痛涌上我心头,

难以把泪水咽进肚里。

(二)与生产方式相关的唱词

“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哈密维吾尔族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他们仍然在使用的较为原始的狩猎方式,以及他们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商业的情景。

如与狩猎生活有关的:

秃鹰啊,我把你放开

快去找猎取对象!

水湖里鸭子成群,

愿你去寻找鸳鸯。

这是“差日嘎木卡姆”第一分章的一首唱词。从以上这首唱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密维吾尔族人为了狩猎而驯化鸟类以及仔细观察河狸、鸳鸯等动物的职业特征。秃鹰是哈密人狩猎活动的帮手,这首民谣即是哈密维吾尔族人狩猎生活的生动写照。

如与牧业生活有关的:

哈密维吾尔族人从事牧业生产的情景,在他们演唱的木卡姆唱词中也有所表现。以收入“都尔木卡姆”第二分章中的一首民谣为例:

你老是在默默沉思

莫非你有什么心事,

你老是在山坡上躺着

莫非在放牧着羊儿?

从以上唱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哈密维吾尔族人从事牧业的职业形象。

如与农业生活有关的:

哈密维吾尔族人由从事牧业逐渐向从事农业过渡。从“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我们可以找到他们从事农业的实际例证。试以“乌孜哈勒木卡姆”第二分章的唱词为例:

院子的后面是麦场,

麦草在纷纷飞扬。

新情人点绕的火焰

比地狱的烈火还旺。

与果木业生活有关的:

从“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们从事果业的情况。例如,在“恰日尕木卡姆”第一分章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走进了苹果园里,

谁会把酸果子品尝?

有了如花的情人,

谁会把烂女人爱上?

(三)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生活在我国新疆丝绸之路古道上的哈密维吾尔族人,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和古代色彩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化。哈密人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都反映在了“哈密木卡姆”唱词之中。

1.有关“花”文化的唱词

与其他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相比,哈密维吾尔族人特别喜欢鲜花。哈密的民间刺绣也源远流长,几乎人人都是刺绣的能手,也非常善于运用刺绣来美化服饰和装饰生活。在她们的花帽、枕头、衣边、挂单、花毡、搭兜上能够看到各种精美的刺绣。《哈密赛乃姆》的表演形式中也能看到有关花儿的情景。如他们在跳舞时,先入场舞者手中常执花束,在他(她)去邀请另一舞伴时,要把手中所执的花束交给被邀请者,然后两人双双起舞。“这种表演形式与唐代的‘花枝令’相似,也可能与高昌回鹘时期人们喜欢手持花束的习俗有关。”⑤同样,在“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也有描述历代社会生活中各种有关“花”事活动情景的内容。试以收入“穆斯塔和咋的木卡姆”第二分章中的一首民谣为例:

你为何出门不戴花儿?

莫非你家园里没有花枝?

你为何总是愁眉不展?

莫非你没有心上的人儿?

2.有关“马”文化的唱词

哈密人最初的草原游牧生活,马匹成为他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并且在长期的生活中对马也有了浓厚的喜爱之情。“穆斯塔和咋的木卡姆”的第一分章中就有关于马文化的内容:

我骑着马儿向前走,

它把我摔得翻跟头

新近结识个心上人,

不让我和她玩够。

3.有关历史事件的唱词

“哈密木卡姆”唱词为适应时代需求而不断变化、发展。近代流传于东疆地区的一些历史民歌被收入“哈密木卡姆”,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如“穆斯塔合资的木卡姆”第一分章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亚里股孜图云的后面,

是一片戈壁黑沉沉。

英雄奥迈尔的坐骑,

是一匹神骏的青。⑥

这是一首历史民歌,歌颂了17世纪反抗准噶尔汗国入侵者的民族英雄奥迈尔。除此之外,“星星峡”“铁木儿之歌”等历史歌曲也都被收入“哈密木卡姆”之中。

4.有关语言(方言)的唱词

“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保存着大量哈密维吾尔族的方言、土语。也有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但与南疆维吾尔族各木卡姆相比,哈密木卡姆词语中阿拉伯语、波斯语词汇用的比较少,保留的古老的哈密维吾尔族语相对较多。可以说,哈密维吾尔族语方言是现代维吾尔族语古代方言中最纯粹、丰富的一支。“哈密木卡姆”唱词中经能看到那些纯粹的语言:

紫羔皮缝制了的大衣,

配着宝蓝色缎面。

那儿有我的情人,

名字叫康巴尔汗。

这首歌里面的紫羔(zembagh)是在现代维吾尔族语普通话里说(hawa reng)。这个词语也是哈密人的方言。

5.有关其他民族语言的唱词

因为地缘关系,在“哈密木卡姆”唱词中保留着很少一部分汉语等他民族语言中的词汇,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维吾尔族木卡姆中只有“哈密木卡姆”中有所保留。例如“刀郎木沙舞拉客木卡姆”第一分章的唱词:

Men ?zem morjang bolup

Saldim yaghachqa rindiny

Yar otigha paylimay

Keydim kula hujendini

(拉丁维语)

6.有关传统诙谐歌的唱词

“哈密木卡姆”的唱词中也能看到以传统诙谐歌为主的一些内容。如“都尔木卡姆”第二分章就有名为“我的跳蚤”的这个传统诙谐歌:

我的跳蚤是好汉,

在我被子里安眠;

我把它扔进水里,

它向我直翻白眼。

我把它当做公驼

给他套上了鼻索

驮上六个月干粮,

和情人一起骑上……

(四)其他地区见不到的民谣

另有一些在“刀郎木卡姆”中填唱的歌词,在全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几乎未见到过。如:

认识上有那么三样东西,

一旦失去了难以寻觅;

一是父亲,一是母亲,

一是亲爱的同胞兄弟。

(穆斯塔个咋的木卡姆的第二分章)

玫瑰花下泡一壶清茶,

喝着喝着上了瘾了。

为了你这负心的情人,

我日夜奔走,白费心了。

(拉克木卡姆母卡地幔部分)

四、“哈密木卡姆”唱词格式及其衬词

(一)“哈密木卡姆”唱词格式

对于“哈密木卡姆”的歌词形态,笔者通过初步的分析和探讨,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在“哈密木卡姆”歌词中,以四行为一段的歌词占总歌词段数的88%,两行为一段的歌词占总歌词段数的22%。

2.基本上不存在音节特别短或音节特别长的歌谣,每句内含的音节数基本相同,每句内含的音节数从5个到11个不等,但其中7音节的形式较多,常以3+4=7音节形式固定。.

3.歌谣中的主要部分是巴尔玛克格律(是维吾尔族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律形式之一,它是用手指算诗行韵脚和音韵的格律诗),极少数是阿鲁孜格律(是维吾尔族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律形式之一,它是以长、短音节的组合、变化构成不同的调式、格式,以长、短音节的交错变换赋予诗行以音乐的美感,使之起伏变化、跌荡有致,既宜于朗诵,又适于配乐);在阿鲁孜格律形式的歌谣中,长和短音节整齐地轮流出现,形成很强的音乐节奏。

例如:

Bu dunyadin\ üt?p ketti\ ah shundaq sha\ hidin berna,

Chimenler ichi\de g?l qalghay\ neshahi ghun\chisi rina.

(拉丁维语)

4.“哈密木卡姆”的歌词,在诗行末押韵。也就是说,每行诗的最后音节是以押韵完成的。由于这些歌谣的这种特点,它主要是“三韵”(aaba)、“交替韵”(abab)和“自由韵”(abca)形式。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韵脚形式。

(二)“哈密木卡姆”的衬词

大量使用衬词,是“哈密木卡姆”唱词的又一个特点。其起源也许与“以曲度词”的原则有关:要将音乐节数不同的歌词填入相同的曲调中去演唱,就必须以“衬词”作为“填充”的材料。

“哈密木卡姆”唱词中的衬词,或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响声词。比如,“啊”“呀”“哎”“哇”等;二是有实际意义的助词。比如“”“贝勒—贝勒,我的情人”“多斯”(朋友)、“亚曼”(厉害)、“杰尼木”(我的生命)、“赫尼姆”(女士)、“阿曼”(平安)等。三是由上述两种助词融合而成的助词。比如,“贾乃”“哎达盖”“哇依达戴”“谢里辸阿曼乃”(故乡平安)、“阿乐屯赫尼姆阿”(阿乐屯女士)等。

上述衬词的音节,不在正式歌词的音乐节数范围里。在一首歌里填入几段歌词演唱时,尽管正词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些助词不会变,起着补充曲调的作用。比如:

Senqayaqtin kèlisen,

Chirayliqim küzi humar.

Sa nga tilim tegmisun,

Boynung gha asqin tiltumar.

(拉丁维语)

歌词大意:

眼睛魅人的美丽姑娘,

不知你究竟来自何方?

只怕你会中了我的毒舌,

请你把护身符戴在身上。

表演时:

an qSayaqtin ney kèlisen ney,

Chirayliqim mey küzi humar rey.

Sa nga tilim mey tegmisun ney ,

Boynung gha asqin tiltumar rey.

(拉丁维语)

眼睛魅人的(呀)美丽姑娘(啊),

不知你究竟(呀)来自何方?(啊)

只怕你会中了(呀)我的毒舌(啊),

请你把护身符戴在身上(啊)。

结语

“哈密木卡姆”作为维吾尔族木卡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其歌词是哈密人民生动的生活艺术写照。“哈密木卡姆”歌词中的丰富内容,其完整的艺术结构,是“哈密木卡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走向完善的鲜明标志。

(注: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哈密木卡姆调查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09YTA760041;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哈密木卡姆的音乐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XJEDU2009I30)

注释:

①毛拉·伊斯迈托拉·穆吉孜.乐师传[M].民族出版社,1982(6):29.

②узбек х?л? а?заки поетик и?ади,ташкенит,1980—йил.75—бет.

③牙生·木合甫力.论《刀郎木卡姆》的唱词特点//刀郎木卡姆的生态与形态研究[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141.

④信条是指伊斯兰教徒的箴言:“真主之外,别无尊神;是真主的使臣。”;复活日:伊斯兰教认为,有一天整个世界会毁灭,躺在墓中的死人都在这天复活,接受真主的最后审判,这一天被称为“复活日”或“末日”。

⑤李季莲.维吾尔族木卡姆的舞蹈艺术//第六届国际木

卡姆研讨会论文集[C].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13.

⑥亚里股孜图云:山名,位于哈密塔什贝里克区。

参考文献:

[1]周吉.解读维吾尔族音乐珍宝木卡姆[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哈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哈密木卡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张力泉,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阿曼古丽·牙生,中国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影响 下一篇:艺术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