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5“汽车共享”生态

时间:2022-07-04 12:04:15

纵观2015“汽车共享”生态

在过去的2015年,得益于共享经济的快速渗透,汽车共享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然而,想要将汽车的共享真正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还需要在政策及配套法律和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共享经济正在快速渗透到各个领域。2015年,在共享经济大环境下,最受益的便莫过于汽车共享行业。

从专车、拼车到分时租赁再到P2P模式的租车,无疑都是中国汽车市场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而这其中也不断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专车车辆和驾驶人员的资质问题、用车发生事故时责任如何区分的问题等等。

除此之外,汽车共享究竟该如何发展,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专车+带来方阵间的对决

作为汽车共享领域打头阵的专车品牌Uber、易到用车等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几年历史,但是2015年却可以被看作是专车爆发的一年。除了节能减排,减少拥堵之外,更优质的服务、更干净的车辆,以及在各项补贴后更加便宜的价格都奠定了专车在国内发展壮大的基础。

当然,之所以专车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不断提高其在租车环节中的性价比,这其中的原因不乏是在这些专车平台的背后,有着一些非常强大的推手。

2015年年初,“滴滴”和“快的”完成合并,并在5月正式更名“滴滴出行”后,以中国平安、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投资方就多次对“滴滴快的”进行融资,融资金额约20亿美元,这也使得“滴滴”的企业估值高达150亿美元。在10月,滴滴更是成为了我国首家拿到专车牌照的网络约车平台企业。

除此之外,Uber得到了来自百度的12亿美元的融资金额。而乐视则以近10亿美元战略入股易到用车,并致力于打造全新的专车生态系统。由此可见,2016年专车领域的竞争迎来的将是滴滴+腾讯+阿里、Uber+百度,以及易到用车+乐视之间的“方阵”对决。

发展还需配套设施到位

2015年,在共享经济的大旗帜下,分时租赁俨然成了最炙手可热的出行选项之一。首先,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租车模式,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分时租赁最先解决了“本本族”们的短时用车需求。其次,它的出现也可以进一步减少私家车带来的碳排放。

而目前上海的主流分时租赁有上汽集团旗下的“e享天开”和同济大学与上海国际汽车城合作的“EVCard”项目。在车型的选择上,无论是“e享天开”还是“EVCard”,都采用了纯电动车。在环保上固然到位,但谈及便利性,则不那么乐观。

分时租赁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想要真正推广并不能只靠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来实现。不断的扩大用车范围、提高用车的便捷度,增加充电的配套设施,更是急待解决的症结所在。

相比之下,在欧美等国家已经拥有相当一部分分时租赁企业。2015年12月18日,奔驰“即行Car2go”正式与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龙湖旗下的停车位资源开展业务,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即行Car2go”在重庆的推出及发展。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分时租赁将会在2016年与国际接轨。

汽车共享规范出台 走上正轨

虽然汽车共享在我国受关注度相对较高,但无论是车辆信息还是对驾驶人员资质评判的安全隐患一直都是存在着的。因此,安全问题始终是专车发展最需要优先考虑的,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部门一直在强调专车合法性的原因所在。

2015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正式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在意见中,主要明确了专车业务需要对乘客的安全等起主要承担责任,并对车辆和驾驶员的资质认证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同时,网络约车平台企业还需要做出差异化。

不得不说,专车的发展肯定需要相关政策的制约。但这其中也免不了有不少饱受争议的规定,如私家车想要参加运营,首先要将车辆更替为营运性质,同时该车辆将会有个8年强制报废的规定。

而更改车辆使用性质和强制报废都可能会影响专车的发展,一旦这样实施,也就失去“汽车共享经济”这一最本真的目的。因此,值得期待的是在2016年汽车共享的规则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正新轮胎携商学院精英开启越野精英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