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必须正确理解“每日3次”和“每8小时1次”

时间:2022-07-03 11:56:39

“每日3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无论是药师还是患者,正确理解“每日3次”对安全有效用药非常重要。2005年10月9日笔者曾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文章专门谈这个问题,明确指出“每日3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后来有读者指出说这种理解不妥,指出“每日3次”是“tid”的意思,应是与白天一日三餐有关的3次服药,而每隔8小时1次是“q8h”,两者意义不同。现再阐述此问题。

“tid”和“q8h”分别应当翻译成“每日3次”和“每8小时1次”,这完全没有疑意。

不少口服药物的说明书在用法一栏通常会注明“每日3次(医生在处方上以“tid”表示,tid是“th ree timesa dav”缩略语)每次×片。我们去药房或药店取药时,药师也会告诉吃法是“每日3次,每次X片”。一般人认为,每日3次是指一天三餐,饭前或饭后口服。其实这是错误的。

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药物在白天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

“每日3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医生在处方上以“q8h,,表示,“q8h”也是缩略语,源于拉丁文“quaque 8 hora”),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理,“每日2次”指的是每隔12小时服药1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1次(“早”指的究竟是几点?“晚”指的究竟是几点'因此,理解成“早晚各1次”误差较大)。

本人认为,这两种表述还是应当理解为“q8h”,即“每8小时1次”。这是因为药物的作用大都与体内的血药浓度有关,按每8小时服药1次这样才能维持持续稳定的血药浓度,不至于出现过低无效和过高中毒的现象。即便是不依赖稳定血药浓度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起局部治作用的肠道黏膜保护剂和肠道抗菌药,还有起局部治疗作用的皮肤用药,这些药物虽然白天连给3次不至于引起药物中毒,但疗效会远比每8小给药1次差。至于医生为什么没有把它直接表述为“q8h”,而表述这“tid”,我认为这完全是一个习惯问题。医生已经习惯把每日3次给药写成“tid”。另外,药品说明书也都是习惯表述为“每日×次”,而不是“每X小时1次”。至于有人把“tid”理解为与白天一日三餐有关的3次服药,笔者还是认为是不对的。理由同上,不利于药物治疗作用的发挥。即便是医生表述成“tid AC(饭前,源于拉丁文“ante cibum”)”或“tid PC(饭后,源于拉丁文“postcibum”),也不应理解为只是白天服药,关键是这里的“饭”并非只是指白天的一日三餐。例如,为了减轻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要求“饭后服”,这里的意思只表示是不能空腹服用,服用前应当先吃些东西,可以是白天的正常餐,也可以在服药前适当吃些零食,如饼干、面包之类。要求“饭前服”一般是指饭后立即服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服药后不要立即吃东西。因此,把“tid”理解为每8小时服药1次,并不影响对药物与饮食关系的理解和应用。为减少夜间服药带来的不便,可以根据具体药物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把夜间的8小时适当延长为10小时。

当然,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如口服降血糖药物,其药效与进餐密切相关。这些药物有的要求饭前服,有的要求饭后服,有的要求吃第一口饭时服,这里的“饭”显然指的是白天的一日三餐,医生处方的“rid”也只能理解是白天每B3次,夜间不再吃东西,可以不再服药。还有一些助消化药,为帮助食物消化,要求饭后立即服用,这里的“饭”也是指白天的一日三餐正常饮食,夜间不再吃东西当然可以不再服药。这些就需要药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药学知识,到时灵活掌握,对病人进行正确指导。

推广“qXh”表述,使甩药时间更为明确,可以避免患者和医务人员对 “每日X次”及“tid”的误解。“qXh”配合“AC”、“PC”、“prn”(为pro re nata的缩略语,其意为“必要时”,如止痛药指痛时服,退热药指发烧时服等)、“hs”(是“hora somni”的缩略语,意指就寝时,即睡前)等,基本上可以表述大多数药物的确切服用时间。当然,每日1次宜直接表述为“qd”(是“quaque die”的缩略语)。

以前药品说明书几乎都是表述为“每日×次”,除特殊情况,以后也应直接表述为“×小时1次”。对于医师处方,则也应推广“qXh”,不用或少用“每日×次”及“tid”的表述方法。而笔者认为,处方书写不应硬性规定不准使用“tid”及“每日X次”等表达形式,因为这种表达形式在特殊情况下如上述口服降糖药和助消化药物,表述为“tid”及“每BX次”配合“AC”、“PC”等,显然比“qXh”配合“AC”、“PC”应用更为合适。

上一篇:老年糖尿病用药有讲究等 下一篇:高血压者也应合理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