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制方法与运用

时间:2022-07-03 08:09:51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导学案编制方法与运用

【摘要】导学案的编写与实践已成为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索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下,在“教材、课标、三维目标、学情、师情”多元框架模式下,进行导学案教学的探索。第一步学情调查、精心导入,含检查预学情况、精彩导课两环节;第二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此环节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合作学习;第三步学生成果展示、师生点评,含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成果展示两环节;第四步巩固反馈、总结提升,含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环节。初步试验表明,“四步七环节”教学能够很好的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新课标 导学案 “四步七环节” 织金二中

一、引言

2012年9月新课标教材在贵州范围内的全面推广使用,为践行新课程标准,推动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2013年9月织金县第二中学在“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下开展导学案教学的探索。在申创省级示范校过程中,课堂教学在省、市两级教科专家和社会各界教育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导学案编制与使用的研究向“教材、课标、三维目标、学情、师情”多元结合的方向发展。为了把课堂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历史教研组开展了关于“四步七环节”课堂改革的校级和县级课题研究,导学案的编制与运用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目前,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已成为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织金县第二中学在成功申创省级示范校(三类)的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更高。作为参与课堂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一分子,试图对导学案编制运用各环节的探索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继续得到方家的指正,推动课堂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写方法

(一)“四步七环节”模式

织金县第二中学为了推动课改普及力度,借鉴山东昌乐二中和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结合县情校情,2013年9月开始探索“四步七环节”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和实践研究。其流程为:第一步学情调查、精心导入,含检查预学情况、精彩导课两环节;第二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此环节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合作学习;第三步学生成果展示、师生点评,含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成果展示两环节;第四步巩固反馈、总结提升,含当堂检测和课堂小结环节。“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新的课堂模式,使每一节课堂发生了变化,学生课堂主导地位也在悄悄的养成中。但是多数教师也清醒看到,固定的教学模式格式化程序化,在转化课堂形式的同时也会限制课堂的创新能力。模式是工具,课堂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是教师,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模式的积极性,要趋利避害。所以,历史课堂的“四步七环节”探索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完善模式,而是以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目标。

(二)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也称之为一次备课,“四步七环节”教学模式需要用导学案组织教学,学校要求每一堂课的导学案由集体备课编制。探索初期高二、高三年级周教学任务沉重,集体备课陷入导学案冗杂的编制工作中。后来我们实行集体备课的主备教师二元制――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男教师与女教师搭档,利于初步的备课中整合不同认识和不同教学思路。备课前双方交流思想,定好备课基调再确定具体执行人。备课执行教师事先根据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导学案内容。集体备课会前导学案初稿发到备课组QQ群,集体备课讨论会事先人人有准备,讨论比较有针对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集体备课赢得时间研讨学法教法,分享教学经验。

(三)二次备课

教师二次备课是根据导学案、结合班级学情、教师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备课。二次备课的具体内容为个性化的“四步七环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PPT制作。新课堂模式下的教师教学设计比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复杂,我校班班通刚开通,第一轮PPT制作工作量大,教师课题研究也需要一定的精力,所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假期重视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并对下期教学内容进行粗备。

导学案的编制探索。课改初期学案主要结构由:课前预习单、课堂展示单、问题释疑单、巩固反馈单四部分组成。导学案发挥前置预习、组织课堂、释疑拓展、课后巩固的“一案四步”的功效,理论上很完美,实际操作中问题不少。首先,为节约纸张和印刷工作量四案统一印在一纸上,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为了课前准备充分,课前四案齐做使教学的层次性减弱,课堂教学流于表现形式。其次,各科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学习任务沉重,导学案挤占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知识的时间。第三,教学设计功能弱化。导学案的完整性使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教学过程受导学案束缚,师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鉴于此,我们对新授课导学案进行“瘦身”――一般统一编制印发预学和固学两案。课堂展示单、问题释疑单虽然编制,但要求教师在二次备课时根据不同学情进行大幅度整合,作为教师教学设计不印发学生。高三复习学案仍印发四案给学生,但不同学情的学案略有不同。下面笔者回顾导学案的四个部分的大概实施思路。

(四)课前预习单

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历史预习学案的制作目标是学生对知识清单以识记理解为主,辅之以少量问题,学生由原来动手转变为动脑,课堂教学时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运用,注重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五)课堂展示单

课堂展示单体现学生的课堂主导性,可分为试题训练展示、资料收集展示、观点交流或情境对话展示等几类,视教师二次备课创设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情况而定。试题训练展示为常规展示,教师备课时选择与本节知识结合的典型例题,事先不印发,课堂展示单目标是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织金二中班级基本分为7小组,每组6~8人,遇有试题训练展示时小组可分工为答题组、评价组、执法监督组。教师把问题用PPT投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答题组在3分钟内书面答题。小组答题用投影仪投影,评价组对答题进行语言点评和给分,教师随时干预引导评析。书面答题规范学生答题格式,评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点评及时更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总结做题经验方法。资料收集展示、观点交流或情境对话展示常用于新授课,通过导学案事先印发,安排学生课前精心准备,目标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历史素养。

(六)问题释疑单

问题释疑单一般用于复习课。教材释疑单功能在于释疑、补遗、拓展,是学案的补充。教师根据掌握的学情,对学生薄弱环节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概念解释、小专题线索梳理、结构图示展示等。这部分内容文字解释较详细,教师一般不用课堂讲解,要求学生课后结合教材进行理解掌握,自主探索建立知识结构。

(七)巩固反馈单

此部分学案受教学时间所限,一般设置5个左右的选择题,主要反馈学情、训练答题速度和积累答题经验。此环节处于课堂教学的最后6~8分钟甚至更少的时间,根据时间的多寡安排学生选做部分试题,并掌握学生答题情况,精练精讲,切忌与学生“对答案”。

三、前景和展望

初步试验表明,“四步七环节”教学能够很好的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导学案的编制与运用在织金县第二中学的课堂改革中刚刚起步,老师们除了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外,最缺乏课改经验和自己系统的理论。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学校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不足, 但我们坚信, 只要坚持教育理想, 勇于探索实践, 学校教学改革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之我见 下一篇:基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