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花季动人篇章

时间:2022-07-03 05:44:44

书写花季动人篇章

原题再现

2011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

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笑,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思考、感悟;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中考佳作

在我们这个年龄

人的一生就如那一条漫长的道路,通向不知名的远方。(①我伫立在这条路上,驻足在这被花包围的地方,吮吸着花季独特的芳香。)

――题记

塞上日暮曲中韵

王维在塞上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范仲淹在此则感叹“四面边声连角起”的悲壮。这里,刻下时间老人的足迹,书写着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的青春,不正是这塞上的一曲吗?

多少欢笑与泪水,多少成功与失败,多少挫折与困难,都化在这婉转多姿的乐曲中了。我们经历失败,重新爬起走向成功;我们流下泪水,亲手擦去绽开笑颜。

在我们这个年龄,经过那些或沉或浮,最终似在塞上闲看落日给大地镀上精彩,静听曲中的悲欢离合。

半壁战火半壁情

李白在这里吟咏“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而郦道元更是记下“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奇特。这里,半壁是文人墨客缠绵的情怀,半壁则充斥着纷飞的战火与硝烟。

我们的青春,不正是三峡奔涌而下的江水吗?

我们充满激情,我们追逐梦想!(②我们在竞争中释放自我、收获经验;我们在追梦中挑战自我、成就人生;我们满怀希望,我们整装待发!)

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在不断的拼搏与挑战中成就自我,向心中的梦想一步步靠近。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苏堤三月醉春烟

坡曾经赞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杨万里则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

我们的青春,不正是烟雨笼罩下的西子湖吗?

春烟笼罩下的堤岸散发着别样的美丽。这明灭可见的景色,只有亲身经历才能领会,只有自己跋涉才会发现潋滟的水光在烟雾下的多姿。

(③在我们这个年龄,到处隐含着别样的美丽,它们装扮着生活,装点着人生。它们充满着生机,它们充满着希望。)

我伫立在这条路上,驻足在这被花朵包围的地方,吮吸着花季独特的芬芳。阳光点亮生命的芬芳。我们是否还会有抗争的勇气,是否为生命的花期而奋力一搏呢?也许我们该如此,隐忍、顽强,等待着勃发的那一刻,尽显生命的芬芳。正如泰戈尔所说,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都,生如夏花。

(本文摘自网络)

题型透视

“在我们这个年龄”是一道富有时代气息的命题作文,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也给考生留有很大的写作空间。这个题目容易出彩,同时也难以把握,比较适合写成散文。如果写记叙文。最好选取两三个事例,从不同角度来诠释90后的青春风采。在这个年龄段,考生都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尽可以抒真情、发议论。从作文的提示语来看,关键词仍是指向“成长”,考生可以写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和心路历程,可以写青春的感悟和收获,可以写对梦想的执著与追求,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考生可以选用飞扬的文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但要避免内容空洞和结构松散,还要在选材上力求新颖,立意上体现深度,展示新时代中学生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

写作时,可以立足“我”的角度,以“生活”为基础,也就是“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学校生活,“我”的社会生活。我们中学生的生活范围就是这些,留心自己的经历、接触生活中的人物、关注生活中的事件、分析生活中的热点、评说生活中的现象、回眸生活中的发现、品味生活中的情感……可以写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可以写师生情结,同学情感;还可以写父母的关爱;甚至可以写自己的叛逆心理……但一定要体现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特色解读

在近年的中考作文试卷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种新颖的写作形式――运用小标题串联全文。这样的作文形式,结构新颖巧妙,衔接自然流畅,内容丰富清新,主题深刻突出,很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那么如何在文中恰当地运用小标题呢?

1 时间串联式:拟写小标题时注意点明文章所述的时间或空间,这样可以把读者迅速呆入文章描述的特定时空。如一篇题为《为自己鼓掌》的文章设计了3个小标题:“毛毛虫・开端”、“茧・过程”、“蝶・结局”。这3个小标题写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交代了为自己鼓掌的原因。

2 镜头组接式:根据文中所设计的故事片段提取关键词,可以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如一篇题为《爱在秋季》的文章设计了3个小标题:蔚蓝的天空、高飞的小鸟、金黄的树叶。

3 借用诗句串联式:借用现成的成语俗语或诗词歌词等人们熟悉的短语短句做小标题,更显得活泼形象、典雅大方。如一篇题为《水祭》的作文设计的小标题是杜牧《清明》中的3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牧童遥指杏花村。《四季圆舞曲》的小标题则是:万紫千红总是春、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梨花开。

4 借用人物语言串联式:把人物在文章中的语言表达作为题记。如《我们的心近了》一文设计的小标题是:“老师,我想到你家去”、“老师给我一块钱”、“老师,你不走,我们都不走”。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小标题,一定要符合这样的要求: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小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小标题与作文题目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语言有文采,富有节奏感。

佳句赏析

句①,描写青春花季的独特感受,暗扣题目“在我们这个年龄”,点明文章主旨。

句②,展示“我们”在青春岁月里的激情表现,展现“我们”追求理想、追求未来的风采。

句③,“美丽”是青春特有的风采,“别样的”突出了青春的与众不同。整句话体现了青春的勃勃生机。

深度点评

这篇中考作文意蕴丰厚,言辞优美,被评为满分作文。具体评说如下:

一、形式新颖。结构清晰

这篇文章在形式设计上多角度出新出彩。首先,文章开篇大胆运用题记,用富于哲理性的语句把人生比喻成一条路,点明自己“花季少年”的年龄特征,开篇自然点题。接下来,考生运用3个小标题从不同角度展现青春岁月里的种种感悟。可以说,考生对小标题的设计是用了一番心思的。3个小标题均是从古典诗词名句中活用而来,古典气息浓郁,诗意盎然。“塞上日暮曲中韵”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提炼其意境而成;“半壁战火半壁情”是化用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和郦道元“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奇特融合而成;“苏堤三月醉春烟”则把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和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生机交相融合。考生用3个富有诗意又极优美的诗句支起文章的骨架,3个小标题就像一条丝线一样,将全文串成一个整体,结构匀称而美观。小标题的设计可谓精心,活用诗词,信手拈来,借助于富有诗意的小标题传达出“我们”在江山面前,或踟蹰或难舍或坦然或沉重的情怀、虚度时光的澳悔、幡然顿悟的喜悦尽在其中。可谓“精美标题传诗意,标题立骨结构美”。

一、语言流畅,生动形象

文章的语言华美流畅。生动形象,但没有堆砌辞藻的浮华感。小标题领起的3个段落,每段开篇都用诗的意境展开,考生把王维、范仲淹、李白、郦道元等历史人物请到文章中,借助他们的古诗词增添了文章的底蕴;每段文字中间,作者都用了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的青春,不正是这塞上的一曲吗?我们的青春,不正是三峡奔涌而下的江水吗?我们的青春,不正是烟雨笼罩下的西子湖吗?这3个问句在内容上与诗句的内容相合,同时在形式上构成段间排比,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具体到3个段落,在描述青春少年在成长的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的考验时,考生用“鲜花”与“泪水”交织、“成功”与“失败”交融的形式来展现,非常真切形象。因为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只是成功,肯定还会有挫折和失败,这样表达是非常恰切的;在叙述“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年人在追求路上的表现时,考生用“追逐梦想”、“释放自我”、“收获经验”、“挑战自我”来形象表达,真实展现了青年人的昂扬斗志;在表现青春路上的别样风景时,考生先描绘西子湖畔春烟笼罩和明灭可见的景色,又用“装扮生活”、“装点人生”来具体阐释青春的别样风采,唤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三、感情真实,主题突出

也许有人阅读这篇文章后,会感到一种诗意的朦胧。但这样的朦胧丝毫没有掩盖文章主题的光芒。应该说,这篇文章真情描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年人所经历的一切:虚度时光的懊悔、幡然悔悟的喜悦、充满激情的渴望,尽在文章表达之中。考生没有一味地褒扬“我们这个年龄”的优势、优点,而是客观实际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这个年龄,经过那些或沉或浮,最终似在塞上闲看落日给大地镀上色彩,静听曲中的悲欢离合”,这句总结真切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浪掷青春时光,自然感受到的是悲苦,人生之舟自然要下沉;相反,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就能够感受到欢乐,人生之舟自然会扬帆远航。在文章结尾,考生进行了细致的总结:我们现在正处在花季,我们必须带着抗争的勇气,为自己的未来成功一搏,在坚韧、顽强中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这是考生代表无数的青年学子立下的铮铮誓言,这是“我们这个年龄”的青年人的激情宣言,这是青春岁月里的一面不倒的旗帜。总之,考生借助“塞上日暮”、“半壁战火”、“苏堤三月”这几个诗意的环境,从不同侧面逼真地表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行为特点、思想倾向、主流意义。易于读者阅读时引发联想和想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这篇文章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主题的表达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堪称中考作文的典型范例。

责编:张戎

上一篇:突出重点融入真情 下一篇:观察自然 积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