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演绎精彩

时间:2022-07-03 03:18:09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小,经验少,注意力不稳定,感知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面对错误,有些教师视为洪水猛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棒“杀”了学生的思维。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的闪光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的成分激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出修正,那么错误也就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资源。

一、预设“错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应有意识地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充分呈现出来,以此为重点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活动中比较思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居里夫人上小学时,一次老师给同学们讲:在一只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入一颗小石子水就会溢出来,但是放入一条金鱼,水却不会溢出来。放学后,居里夫人觉得老师的结论值得怀疑,就亲自动手实验,结果满杯的水溢了出来。老师的一次故意“出错”培养了居里夫人善于质疑的优秀学习品质!其实,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通过教师的主动呈现错误,让学生的心理泛起了涟波,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课堂上老师有意“出错”能有效地调节教学气氛,让平淡无奇的课堂变得更具诱惑力。

二、巧用“错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教学时如能从学生出现的错误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而且巧妙利用“错误”,灵活的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把错误看作一种教学契机,为教学服务,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案例中教师没有让“错误”溜走,而是让学生的思维再现在大家面前,却发现这“错误”是如此美丽,把化简设为方程来解,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由此,激活了学生,引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不停涌现。

三、善于分析“错误”,培养学生严密逻辑思维

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若能善于捕捉,灵活处理,以新的观念、新的眼光,站在新的视角对其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对其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

初中生由于年龄和思维的特点,学习时往往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解题时常常因思考不周密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议论错误,能使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的缺陷,对错题进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几乎全部学生都是45°)

这些答案看起来一点错误都没有,实质上它们是片面的,教师便让学生画图,自己去发现:(1)符合条件的ABC与A1B1C1可能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这样的两个三角形显然不全等。(2)(3)三角形的高线有可能在外部。(4)要注意所在的直线,点H可能在ABC内部,也可能在ABC的外部。前面的解答显然是错误的,这是学生考虑不全面、思维不周全、不具备分类思想所致。学生通过反思、讨论,最终对三角形的高线有了完整性的理解。三条高线所在直线的交点锐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外部,直角三角形是直角的顶点,通过对此题的进一步反思,学生又发现了三角形的外心也有三种可能的位置。

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成了废物”。在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之际,我们有必要站在一个崭新的角度,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重新进行思索与定位,把“错误”放对位置,让“宝贝”闪闪发光。教师应当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错误,有了错误的经历后,再寻找“灵丹妙药”根治“错误”,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东泉二中)

上一篇:写有内涵的诗做有底蕴的人 下一篇:放飞生本思想让孩子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