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牆體因鄰居裝修受損“居民相鄰權”如何保障?

时间:2022-07-03 03:08:58

新房牆體因鄰居裝修受損“居民相鄰權”如何保障?

等了一年多終於盼來了交房,可當收房後準備裝修時卻發現,因為鄰居的裝修施工野蠻,自家牆體出現脫落甚至變薄了不少,這是市民喬先生近日遇上的煩心事。

據調查得知,相當一部分的購房者收房後都遭遇過相鄰住戶裝修野蠻施工帶來的煩惱,而由於缺乏明確的法律規章約束,即使想要維權也面臨著諸多難點。

【案例重現】

據喬先生介紹,他於2010年底購買了某樓盤的一套商品房,2012年2月中旬開發商交付房子,就在他準備裝修入住時,卻發現在臥室部分與隔壁住戶共用的牆體上,存在著明顯的牆體脫落痕跡。仔細查看後,才得知該牆體與隔壁相鄰的一端,已快被裝修施工掏空了。原本厚度為20厘米左右的牆體,竟被挖掉了近15厘米深,整面牆現在只剩下5厘米厚的薄薄一層。

牆體受到如此嚴重程度的毀壞,安全性和隔音性都嚴重受損。氣憤之下的喬先生將問題反映給了物業管理公司,但物業拿肇事業主也沒轍。於是,喬先生向房管部門和城管部門投訴,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到現場做了調查,也對相鄰住戶下達了整改通知,但當事業主卻始終不露面。這導致急等著裝修用房的喬先生十分焦慮,他納悶:物權法的出台,已經明確了不動產產權人有追索由此受到損失的權利,為何在實際操作中還會有諸多疑難?

僅靠物權法維權有盲點

在本案中,喬先生家被損壞的牆體為普通的填充牆,不屬於承重牆,相關部門已下達整改通知,要求相鄰業主完好修復被損壞牆體,但對於喬先生所提的希望能就此事要求相鄰業主進行賠償的訴求,恐怕只能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而獲得賠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向法院舉證太難。

實際情況中,與喬先生有過類似遭遇的購房者不在少數。例如,很多人都遭遇過鄰居家裝修時,噪音、震動過大,生活受到嚴重干擾的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物權法有明確表述,對相鄰的不動產權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但究竟賠償標準是什麼,該如何認定,目前都還沒有具體說明。

【律師解讀】

應對野蠻裝修加強監管

江西商海律師事務所崔瑩律師認為,針對裝修野蠻施工問題,利用物權法維權最大的難點在於,即使認定相鄰業主存在違規施工,也只能責令其恢復原狀。業主想要追討賠償,舉證實在太難。物權法雖有明確規定:不動產權利人違反規定,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音、光等有害物質,給相鄰住戶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但是這些傷害往往停留時間很短暫,受害人很難舉證,這導致受害人即使花費大量物力、精力打贏官司,依然得不到任何補償。

「物權法的規定還只是原則性的,如果想對裝修野蠻施工問題進行根治,還需要靠更為明細的地方性法規來輔助。崔瑩律師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在物權法的基礎上,針對裝修野蠻施工問題進一步立法,來保障居住者的相鄰權:對於裝修操作野蠻施工認定存在的,就要給予嚴厲的處罰;與此同時,也要建立起受傷害人的傷害補償評估機制,依照野蠻施工的性質、惡劣程度評估其對相鄰住戶造成的影響和傷害,並在此基礎上要求其承擔賠償義務。

針對裝修野蠻施工問題應進一步立法,來保障居住者的相鄰權:對於裝修操作野蠻施工認定存在的,就要給予嚴厲的處罰;與此同時,也要建立起受傷害人的傷害補償評估機制,依照野蠻施工的性質、惡劣程度評估其對相鄰住戶造成的影響和傷害,並在此基礎上要求其承擔賠償義務。

相鄰權司法解释

相鄰權指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處理相鄰關係時所享有的權利。相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自己的所有權或使用權時,應當以不損害其他相鄰人的合法權益為原則。如果因權利的行使,給相鄰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危害的,相鄰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危險和賠償損失。

《物權法》對相鄰權的相關規定

《物權法》第七章:

第八十八條:不動產權利人因建造、修繕建築物以及鋪設電線、電纜、水管、暖氣和燃氣管線等必須利用相鄰土地、建築物的,該土地、建築物的權利人應當提供必要的便利。

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第九十一條:不動產權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築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相鄰不動產的安全。

第九十二條: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上一篇:有感於港人不讓座 下一篇:职场年代“代言人”的本色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