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身体学数学

时间:2022-07-03 01:47:52

巧用身体学数学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动手操作,有许多知识和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恰当合理运用身体语言,巧妙设计数学游戏,将枯燥的数学概念学习与学生最熟悉的无声体态语言互相配合,帮助学生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富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身体语言;数学学习;形象直观;趣味性

一、计量单位的教学

在教授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时,由于两个概念抽象难理解,学生不能很好地建立不同单位的表象概念,往往是单位的大小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无法跟周围事物联系起来. 因此,在应用时常常将不同的单位混淆而失误. 或在做填写单位名称的题时因概念模糊,不易比较而出错. 为了便于学生形象地掌握,直观地感知. 我在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后,放手让学生“赤手空拳”在自己的身体上找一找,或用手势比划出一米、一分米、一厘米的长度来,学生兴趣高涨,交流热烈,利用身体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就清晰形象地明白了小学生食指的指甲的宽度大约是一厘米,食指和大拇指张开的距离大约是一分米(约一柞),双臂张开时左右两手掌之间的长度大约是一米,学生迈一大步的长度大约也是一米. 掌握了比画长度的本领,让学生用身体上的“测量工具”去估量身边的物体. 继而估算课本的长、宽. 课桌的长、宽、高. 步测教室的长和宽. 这样学生对这几个长度单位就有了直观而清晰的认识.

教授“面积单位”时,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成人食指的指甲的大小约1平方厘米),两手食指和大拇指张开后一正一反组成的近似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四个身高1米左右的同学双臂展开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学生脑中建立了单位面积的大小的直观印象后,在实际生活中才能灵活应用. 然后让学生估算:你的手掌多大? 黑板的面积是多少,选择什么面积单位合适?课桌面的面积、课本的封面多大?学校的操场占地面积多大?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应用数学的乐趣.

体积单位的教学,教师继续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加以迁移,启发学生发现自己的食指的指甲头所占空间的大小大约是1立方厘米,学生两手十指半屈,对应围拢成的空间的大小大约是1立方分米,四名同学手拉手所围成的近似正方体的空间大小是1立方米. 使学生真正理解三个基本的体积单位,并能估计周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使抽象的空间概念变得具体而直观.

二、认识空间方位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是大力加强的内容. 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认为: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儿童在掌握空间方位的过程中,首先把不同的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应,如:上边是头,下边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左边是左手,右边是右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 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 例如,老师背对着学生举起右手,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接着通过跺跺自己的左脚,摸摸自己的右耳,说说自己的左右两边的同学是谁,进而指一指同桌的左眼,右手等活动,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事物,描述事物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力奠定了基础.

三、时间单位的认识

时间单位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大月和小月的教学上. 用右手数一数自己的左拳上的高低起伏的关节,凸起的关节是大月,凹下的地方时小月. 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大小月,而一旦学生有所遗忘,举起左拳数一数就明白了.

四、9的乘法口诀

教授9的乘法口诀时,可让学生举起双手,手心向着自己,收起左手大拇指(第一根手指)时,双手剩九根手指,口中读出:一九得九. 收起左手食指(即第二根手指)时,(看到食指左边是一根,右边两手有八根手指. 边收食指边读出:二九十八. 依次读到九九八十一. 反复操作,既锻炼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九的乘法口诀掌握得非常熟练. 并且终身难忘.

五、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

我在备课时运用态势语言设计了“用手指凑十”的游戏. 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 以此类推. 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 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从众,因此,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从全体学生的单一问答、齐声回答中,有时根本不能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让学生动动手指有时也是一种简洁快速的反馈. 例如,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样不仅省时,也让每名学生积极参与,练习面广,避免了枯燥的一对一答回答.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合理而巧妙地发挥身体语言的无声艺术作用,就能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上一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