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3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3 01:09:25

【摘要】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联合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心律平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早搏、心肌缺血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早搏均明显减少(P

【关键词】 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冠心病;心律失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60例,均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随机分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组与心律平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8±10)岁。室性早搏20例,房性早搏10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8)岁;室性早搏24例,房性早搏6例。除外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危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早搏类型、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每次9 g,3次/d,口服用药4周,5%葡萄糖注射液加丹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5 d。对照组加用心律平150 mg,3次/d,口服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分别检查12导联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显效:早搏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减少50~90%;无效早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50%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率53.3%,有效率26.7%,无效率20.0%,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显效率46.7%,有效率30.0%,无效率23.0%,总有效率76.7%。

治疗组治疗后室性早搏、房性早、交早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缺血程度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心肌缺血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24 h早搏次数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ST下降幅度及时间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4例稍感到恶心,2例头晕、面红,均可耐受,用药3 d后好转。对照组1例出现Ⅰ度房室传导阻

作者单位:844400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人民医院

滞,Ⅱ度1型房室传导阻滞而停药。

3 讨论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与心肌缺血程度呈正相关,当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时,线粒体氧化代谢减少,血液循环中游离脂酸含量增多导致局部肌节段对儿茶酚胺反应性下降,使传导不均一,易发生折返。心肌缺血缺氧是引起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单向阻滞的主要机制[2]。心律平有负性肌力、抑制房室传导作用,诱发新的心律失常,限制了它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粘度增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外周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内粘度增大,导致冠脉阻塞。稳心颗粒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3]。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稳心颗粒中的主要成份甘松具有抑制心肌细胞钠通道和钙通道的作用,延长心电位,打断折返激动,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丹红注射液中的主要成份之一,红花黄素具有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外周阻力作用[4],同时还能扩张冠脉,增强冠脉血流量,又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从而抑制血栓形成[5]。有研究表明,丹参也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减轻血细胞聚集,加速血流等作用[6]。丹参还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CAMA浓度,CAMA使冠状动脉扩张[7],有明显抗凝、降低全血粘稠度的作用[8],改善心肌缺血缺养。对红花的研究表明[9],红花有较强改善心肌缺血抗缺氧,降低心肌前后负荷,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

本组3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用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早搏明显减少,治疗后缺血时间程度明显减少,且安全性较好,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也未发现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参考文献

[1] 国际心脏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4.

[2] 毛焕元,杨心电.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7-522.

[3] 古剑,邱健强,艳平,等.稳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铁氧及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04.

[4] 欧亚龙.高血压病与血瘀关系的实验观察.四川中医,1991,9(6):3-4.

[5] 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7-379.

[6] 李黔云,李冰.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30例疗效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2):26.

[7] 陈向荣,陆京伯,石汗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44-45.

[8] 唐仕雄,陈金成,唐位席,等.复方丹参注射液、蝮蛇抗栓酶及等容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中国血液流变杂志,1993,3(1):12-14.

[9] 聂琼嵘.红花黄色素的药代动力学的药理作用研究情况.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503-505.

上一篇:血脂康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下一篇:奥氮平和利醅酮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精神行为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