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纹身―色彩与纹饰映衬的美

时间:2022-07-03 10:26:31

傣族纹身―色彩与纹饰映衬的美

【摘 要】从人类文化发展来看,大多数的纹身都是靠记忆或者口耳相传的方式来传承的,而只有傣族纹身的传承是绘制在贝叶和纸张上的。纹身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至今最具有标志性、特色性的习俗之一。纹身既是一种的艺术,也是衡量傣族男性美丑的标准。因为男子在承受纹身时的痛苦的同时,会被看做是佩戴“护身符”的勇士。这个习俗一直延续传承至今,是傣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也饱含着对祖先深深的眷恋之情。应从保护传承的角度看待这即将淡化出人们视线的美的精髓,让更多人了解到傣族对艺术美的另一种阐释。

【关键词】纹身;色彩纹饰;艺术美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人口总计超过120万。对于以前靠天吃饭,靠大自然给予生存的傣族先民来说,当受到不可抗拒的自然威胁时,除了本能的躲避外,只能求助于幻想出的神灵保佑。为了对神灵表达出足够的尊重与虔诚,因而衍生了纹身这一奇特的习俗。

一、傣族纹身的起源

(一)源于成人礼――英武的象征

傣族男孩小时候必须进入佛寺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十一岁还俗后,就可以请德高望重的纹身师傅,按照已确定好的纹样,在选定的吉祥日子里对其进行纹身。日期一般是选择在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时候进行,纹身前首先要在自己家中或深山老林、四周环湖的岛上设祭坛,已祈求得到神灵的保佑。然后根据纹身者的生辰八字与身体状况,选择纹身的措施及手法次数,分一次或几次完成,便已宣告独立于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与义务,印上“成人”的标记。

纹身主要分布在胸、背、躯干、四肢等处,用铜管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涂抹予以颜色,多用湛青与墨色,少量使用红色、绿色,色彩永久不褪,整个过程被纹身者要忍耐激烈的疼痛。“据记载傣族人民将铜针以烈火消毒后,服用鸦片进行麻醉,使人进入昏迷状态。之后将全身擦拭消毒水后,左手在下半握拳,大拇指、食指支撑着铜针右手在上,大拇指、食指、中指紧握铜针长管连续不断的上下扣刺,手落针进,见血针出。纹身后,纹者会全身性发炎,发烧昏迷一直二日,此时要忌嘴四日,要多饮水或喝些红糖水调补一下,三至五日就可结痂,五至七日结痂脱落,即显现出永久花纹。纹身师傅都是胸有成竹的直接在纹者身上疾驰飞刺的,从不用打草稿。”

由此可见傣族对男子纹身的重视与尊重,凸显出男子的英武之气。傣族的传统观认为:男人有纹身,越多越英俊,女人要擦粉,越白越漂亮。

(二)源于――宗教的象形字

纹身是与佛教融合后的文化结果,一开始纹身只是宗教产物,但后来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成为了佛教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据李佛在《车里》中记载:傣族男子身上都有纹身,当他开始学僧之初时,就要在胸背额腕臂膝之间,用针刺上鹿、象、塔、花卉,或符咒、格言、几何图形的样式,然后以丹青着色,贵族者偏好红色,平民百姓者墨色,没有这样的纹身,将会被妇女取笑。纹身还与佛教的生死轮回有关系,傣族认为,纹身者死后可以进入天堂,有纹身的代表当过和尚,是佛祖的弟子,受人尊重。

纹身是宗教与巫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可以从纹样里看出来,许多纹样都是由经文转变而来,还有咒语与佛寺建筑等样式。代表不同的含义,大致有:(1)纹者把巫术咒语,纹于胸口之上,根据咒语不同的含义,可起到不同的保护作用。(2)纹大巫师,可消灾解难辟邪等,鬼邪皆能防范。(3)纹经文,菩萨会保佑人身体健康,刀枪不入。(4)纹佛寺,佛祖可保你平安。(5)纹佛塔,佛祖保佑。

纹身后还有一定的禁忌与讲究,男子纹身者不杀生,不偷不抢,不撒谎不骗钱,不能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不从桥下经过,不钻竹楼和女人晾晒的筒裙等。这些禁忌纹身者必须严格遵守,否则身上的咒语、神力功能就会消失、失灵。

这些例子说明了傣族纹身与宗教之间的密切联系,随着佛教的传入更加丰富了纹身者的禁忌与讲究。

(三)源于祖先崇拜――英雄的颂歌

傣族纹身,在傣语里被称作“沙墨”,纹身的由来在傣族民间中有很多个版本。流传的最广的一个就是:远古时候,天上没有太阳,天地一片混沌的时候,魔鬼把为傣族祖先带来光明的一颗高挂在菩提树上的夜明珠偷走带到天边,藏了起来,世界一片黑暗,人们处在一种即将毁灭的灾难之中。一个叫做“宛纳帕”的小伙子,他带着长刀弓弩踏上征途,决心把夜明珠夺回来,让光明重照人间。为了方便一路上保存有关标记,他见路边有一种流出黑树浆的树,宛纳帕就用硬刺把皮肤划开,让黑树浆渗进皮肤里。当他浑身刺满了花纹找到魔鬼时,吓得魔鬼抱着夜明珠准备逃跑。勇士宛纳帕杀死魔鬼,夺回夜明珠,靠着身上的标记返回家乡,把夜明珠重新高挂在菩提树上。当人们重见光明时,全身刺满花纹、满头白发的英雄宛纳帕却累倒在地,离开了人间。为了纪念他的英雄壮举,男人们便开始在身上文刺各种图案,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从这个故事看,傣族纹身源起于对英雄祖先的纪念与崇拜。

尽管傣族纹身具体源起于何时,何种缘由已无从考证,但傣族纹身初衷是教化于人。消灾祈福、教人向善、寄托哀思、激励理想,是崇尚正能量的阳刚之气,团结傣族男性的有力保障,也是福泽社会的有效措施。

二、傣族纹身的艺术美

(一)复杂见精美

纹身是傣族男子的重要特征,相当于“护身符”与“成人礼”。没有纹身的傣族男子将不被种族承认,会受到种族及妇女的歧视,将被看做是懦者或胆小鬼。傣谚称:“石蚌青蛙的腿都是花的,哥哥的腿不花就不是男子汉”。男子纹身是壮美的标志,是勇敢英武的象征,极受女人青睐;不纹身则被视为“分不出公母的白水牛”,甚至娶不到老婆。

男子纹身的部位越宽或者越复杂,就代表着勇敢的精神与男子气概,所以很多傣族男子都是背部、胸前或四肢全都刺满纹身,花纹越多越复杂就越受姑娘的青睐。就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纹身成了女子对男子审美的标准条件之一。

纹身样式多样,简繁兼有,特别是有许多纹身的方法种类体现宗教巫术的结合。主要的肤体刺纹有:黥、刺、纹、墨的方式;也有将皮肤切开,用镶嵌的方法将金银宝石嵌入皮肤内;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吞、悬、挂、戴、背、披等方法。针针精细,点线规整,面块虚实疏密自然洒脱,可见技艺传承的规范精湛。

(二)花纹图形美

纹身这一文化艺术现象,可以说是人类追求美的产物。在对纹身历史的追溯和源起中,我们发现纹身已经逐渐远离了传统的功用色彩,而是演变成人类彰显个性,美化自身所创造的一种身体装饰艺术。综观一些民族纹身艺术的花纹图形,发现其共同的审美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色彩美

对纹身审美价值的产生,我认为是祖先们对颜色的特殊应用。传统纹身所运用的颜色并不多,大致可分为:青蓝色、黑绿色、黑色、红色等。在过去,纹身的颜色使用的不能区分出贵族与平民,平明百姓者多用黑蓝色,红色高贵者居多。纹身都由专门的师傅进行,根据个人喜好或家人自己的意愿,先请师傅刺出纹样,再涂上蓝靛汁或其他植物的汁液,使颜色渗进皮肤里,就会形成蓝墨色或小量淡红色的图案。

关于色彩的审美价值,早期的颜色是为了使纹饰在肤色上凸现出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引发审美联想。后期的纹饰颜色已经成为一种共同认识与审美依赖,也是一种赋予精神内涵定式的象征意义。“正是这种为了图式的鲜明效果而对某种颜色的长期运用,使原始人产生了对这种颜色的审美,从而成为一种自觉的运用和美的要素。”

2. 图形美

傣族纹身图案有着宗教、佛教、祖先图腾崇拜相结合的特点。最早的傣族纹身是起源于对图腾的崇拜,传统的图腾样式可分为:鸟图腾、象图腾、龙图腾、牛图腾。后经演变而发展成为现在的傣族纹身图形,每个纹身师傅手中都会有纹身图本,绘图详尽,纹样繁多,大致可分为四类:(1)动物类:象、虎、豹、龙、马、鹿、猴等。(2)图案类:云纹、方形、圆形、花卉等。(3)文字类:咒语、经文等。(4)其他类:曲线、直线、其他图形等。纹饰通过点、线的穿插、布局,反映出傣族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情感抒发及审美诉求。让人们产生神秘的联想与独特的审美享受。

3. 对称美

古老的傣族先民早已萌生了纹身对称的观念,人本身就是对称的最好标本,对称也是美的基本原则之一。对纹身来说也是这样,纹身师傅总是可以用对称性原理图来安排,纹身特殊效果的平衡之美,如“花形”纹饰给人一种规则感,一种平衡美的特殊效果,人们通过对称的纹身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明确的表达出来,让人产生审美愉悦。

4. 节奏美

“节奏是音乐术语,纹身的节奏美感体现在它的文素的有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特殊的节奏效果。文素或文式的节奏的审美作用,大部分地来源于人类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自从人类萌发了审美意识,不仅在生产劳动中发掘美,更在自身潜在意识中,不断地塑造、完善美,因而形成至今不同的形式美。节奏成就了音乐美,节奏同样塑造了绘画的美。傣族纹身用了大量简洁明了的节奏样式,在人体肌肤上传递着一种独特的传统绘画审美形式,使人过目不忘,而又赞叹不已。如“几何”纹饰,用点的方式、串点成线的方式、积点成面的方式重复排列,或左右、或上下、或方、或圆,近看全是点的节奏,远观则是点线面的韵律,交相辉映,具有强烈的动态美感,仿佛在聆听古老悠远的颂歌。

三、傣族纹身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纹身打开了傣族古代文化的窗口,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到它的神秘色彩。从古自今传下来的傣族纹身书籍与手稿,已成为民族研究的重要文物,是衡量和鉴定傣族文化的标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傣族纹身是历史留下的珍贵产物,它一个方面,反映出傣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因此,傣族纹身的历史价值还在于能反映出人民的智慧结晶,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性,让更多的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傣族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的过程。

(二)审美价值

傣族纹身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属于宗教艺术的范畴。它是由宗教里的纯文字与咒符、几何、动物、工具、人形纹、佛教建筑等相组合起来的图形。绘画与文字结合起来的傣族纹身具有很浓厚艺术审美价值。传统纹身的价值在于体现傣族人民独特的艺术审美眼光与宗教的辟邪护身之作用,经漫长的演变过程之后,现今的傣族纹身逐渐演变成审美意义上的固定习俗,代代相传。这一具有美术价值的宗教艺术品,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在传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走向了衰落。如果我们将傣族纹身看做是社会历史发展所创造的宗教艺术品,对它的艺术鉴赏就是审美价值的所在。

傣族纹身作为身体的装饰艺术,色彩、纹式、图形、绘制风格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工艺表现上,可窥探到傣族人民精湛的技术与艺术天分。从人文角度,可以看出傣族人民对祈求平安、躲避灾难、兴旺名族的美好心愿的表现。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最淳朴的民族真善美,这就是傣族纹身审美价值的内涵与真谛。随着社会发展与转变,一度淡化、扭曲了传统纹身原有的意义,成为痞子、小混混、叛逆者、堕落者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当代纹身从审美的角度彰显个性、表达身份,让人觉得与众不同而具有视觉,也彰显着年轻人朝气蓬勃的一面,代表着美,也代表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这既是艺术的魅力,也是纹身所存在的艺术价值。让艺术融进生活,让人体肌肤绽放出美的花朵。弃其糟粕,留其精华,把傣族纹身背后的精神内涵永久地传承下去吧。

参考文献

[1] 林木.黥面纹身的黎家人[J].今日海南,2011(05).

[2] 刘青林.纹身与衣饰纹样的起源[J].装饰,2013(08).

[3] 方陵生.纹身秀:现代文明中的古老习俗[J].世界文化, 2010(04).

[4] 毛佑全.红河沿岸傣族纹身习俗[J].名族大家庭,2012 (04).

基金项目:本文系保山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名称: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与高校美术教育、创作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B006JY。

作者简介:罗秋健(1968.10- ),男,云南省保山学院艺术学院。

上一篇:漆画中的艺术性 下一篇:吉林市滑雪场基本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