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琥宁及维生素K3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时间:2022-07-03 08:46:35

炎琥宁及维生素K3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常见且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婴儿,尤以6个月以内婴儿发病率最高,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气喘,呼气性呼吸困难(三凹症)和肺部哮鸣音或细湿音。我院儿科采用炎琥宁及维生素K3,并辅以抗菌素、激素、化痰药等联合治疗婴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的住院患儿。发作初期即出现明显气喘,双肺均有哮鸣音及细湿音,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气肿或有小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强及支气管周围炎。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诊断标准。患儿年龄在30天至12个月,平均年龄4―10个月。共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对照组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无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以炎琥宁冻干粉针剂5―10mg/Kg・d,加入10%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维生素K3 0.5―1mg/Kg・d加入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对照组以利巴韦林针剂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水中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激素、化痰或雾化吸入等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 临床观察记录患儿退热时间,气喘消失时间和肺部音消失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显效:3天内退热,气喘、哮鸣音、湿音消失;有效:3―5天内退热,气喘、哮鸣音、湿音基本消失;无效:大于5天退热,气喘、哮鸣音、湿音无明显减少。

1.5 统计方法 两组组间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应用炎琥宁及维生素K3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时退热、控制气喘、呼吸困难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湿音较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上述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显效X2=7.32,P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皮肤出现局部皮疹,未行处理,两天后消失;对照组有5例出现呕吐,皮疹2例,腹泻3例,部分病例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2―6个月龄婴儿[1],常由细菌、病毒引起,因婴儿留取标本困难,难以取得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往采用青霉素、利巴韦林、激素、平喘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我们根据炎琥宁及维生素K3的药理特性[2],用于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7.23%,优于利巴韦林(63.64%)。炎琥宁和维生素K3的作用机制是:炎琥宁有效成分为穿心莲提取物经脂化、脱水、盐精而成琥珀酸半酯钾钠盐,通过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菌的双重功效,并有明显的解热、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3]。维生素K3能延缓皮质激素在肝脏内的分解,能直接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对抗乙酰胆碱、组织胺对平滑肌的兴奋作用[4]。二者与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激素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解除气道痉挛引起的狭窄,迅速改善婴儿的气喘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缩短了病程,减少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8

2、陈涛.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8,19(12):116―117.

3、李会兰.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288(13):193―194.

4、陈冠容.老药新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23.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心律失常的相关... 下一篇:黄斑水肿在白内障摘出术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