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颤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异动症的临床疗效

时间:2022-07-03 06:19:58

止颤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异动症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止颤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异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按原剂量服用美多巴,同时口服止颤汤;对照组按原剂量服用美多巴,疗程均为28 d。 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异动症;气阴两虚型;止颤汤

中图分类号:R742.5 R256.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4.09.031 文章编号:1672-1349(2014)09-1092-02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的一种多发病。它已成为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第二大神经退行障碍疾病[1]。迄今为止左旋多巴仍是PD的金标准治疗药物,是目前其他治疗方法和药物所无法替代和比拟的[2]。但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其疗效逐渐下降,并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异动症(LID),很多中晚期患者因此致残。“异动症”是一种舞蹈样、手足徐动样或简单重复的不自主动作[3],常见于面部肌肉,颈、背和肢体亦可出现。因为这种不自主动作幅度可以很大,可持续整个左旋多巴的起效期。患者从不能活动(PD患者原有的症状)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可控制的乱动。但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非常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临床上用止颤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异动症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气阴两虚型异动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9.9岁。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9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6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4,5]。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老年颤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6]。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属气阴两虚证者。 年龄45岁~80岁;服用美多巴的剂量稳定一个月以上;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量保证完成疗效者。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年龄45岁以下80岁以上;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未控制的其他系统疾病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痴呆等;滥用药物,同时用其他研究性药物者;病情危重难以对试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正确的评价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成分过敏者; 症状性和继发性帕金森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按照原剂量服用美多巴,止颤汤每天1剂,分两次口服。对照组按照原剂量服用美多巴。服药28 d后观察指标变化。

1.6 观察指标 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3.0版)。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中医老年颤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积分100%;明显进步:50%~99%;进步:20%~49%;稍有进步:10%~19%;无效: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活动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量表评分(x±s)分

2.2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

3 讨 论

异动症是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一个难关。中药特别是复方,具有多靶点,整体治疗特点,这种特点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脑内微环境诸多因子。

异动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属于中医“颤证”范畴[7]。《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摇动”、“掉眩巅疾”,这些论述均说明“掉”表现为摇动之象。此类疾病属风象,与肝有关。明代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指出: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肾火,极为难治。其病机通常认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肝肾精血不足与气血亏虚,标实常指痰热挟风阳为患。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盖肝为风木之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肝血不足则筋失柔润。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髓海不充;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四肢震颤,经谓风淫末疾也。气血两虚,筋脉失于濡养,为之振摇;且滋水涵木,濡血柔肝,佐金制木,培土养肝,皆有赖于益气养血,滋其化源。止颤汤即以此立意,并结合现代研究,注重清热泻火,升清降浊。

本课题选用的中药止颤汤剂,是上海市名老中医李如奎教授结合多年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经过探索筛选研制所得。临床运用于帕金森病及异动症患者颇有疗效[8]。止颤汤由黄芪、丹参、钩藤、知母、白芍、制大黄、升麻等组成。方中黄芪补气,丹参、白芍活血补血。《本草衍义补遗》曰:“黄芪大补阳虚自汗……”,《本草纲目》曰:丹参“活血,通心包络……”,《玉揪药解》曰:白芍“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疾”,既能“泄肝胆风火以清风木之邪”,又能“养肝阴而和柔刚桀骜之威”,可养肝血,滋肝阴,柔肝气,为养血濡筋、缓急止颤之良药。《本草纲目》曰:钩藤“手足厥阴药也……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 《本草纲目》曰:“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白芍缓急、柔筋,知母养阴清热,合钩藤以奏熄风平颤之功。《药品化义》曰:“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大黄泻浊火,使清阳之府静谧;升麻升清阳,配伍黄芪等补气之品,使清气得升,脑髓得补。全方补气血,滋肾阴,平肝风,升清阳,泻浊火,并可改善患者便秘、乏力诸症。且方中不少药物兼有多种功效。如黄芪兼有补气与熄风之功,白芍兼有养血和止痉之效。现代药理学证实白芍具有抗惊厥、解痉作用;升麻还可清热解毒;知母亦有镇静之能。

中医药可以改善异动症患者的日常活动和异动症状,现代药理研究也无疑为本方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故验之临床,颇有效验。

参考文献:

[1] Parkinson J.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1817(Reproduced)[J].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2,14(2):223-236.

[2] 刘道宽,蒋雨平,江澄川,等.锥体外系疾病[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1.

[3] 刘振国.浅谈帕金森病治疗的并发症――异动症[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12,25(12):933-934.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5] 吴江.神经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5-253.

[6] 隆呈祥.中医老年颤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40.

[7] 陈湘君,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1.

[8] 刘毅,王慧新,李如奎.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1):1064-1065.

作者简介:黄宁静,女,主治医师,现工作于上海市中医医院(邮编:200071);陈敏,工作于上海市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14-02-27)

上一篇:小卫星的冷暖迷局 下一篇: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