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的本质安全管理

时间:2022-07-03 06:09:48

建筑工程施工的本质安全管理

摘要:本文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五大要素“人、机、料、 法、环 ”及管理6个方面阐述了本质安全,并提出了控制这6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以期待对建筑施工安全局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施工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本质安全概述

本质安全一词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和“安全”性质是一样的,其区别在于“本质”二字。

“本质”之“本”,就是“根本”,理解为“自有”,是固有的,不是外界赋予的;“本质”之“质”,就是“特质、特性、特有”等意思。简而言之,“本质”就是“固有的特质”。

现在我们谈的“本质安全”,其环境条件或者状态不是依赖外界约束条件而是依赖自身特质来实现的,即使在外界约束条件失去的时候,自身也不会失效,也不会转化为“危险”,也不会导致事故发生。【1】

(一)本质安全的狭义概念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3、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二)本质安全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属于安全管理高层次的文化范畴,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本质安全的广义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1、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按照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2、物的安全可靠性。无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于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

3、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4、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在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防、无事故发生的格局,达到在人们心目中建筑施工企业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全社会共识。【2】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到目前为止还很难做到,但是站在建筑施工的角度,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机、料、 法、环 ” 五大要素及管理6个方面控制,相信对建筑施工安全局面必有所改善。

二、人的本质安全

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安全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施工的项目职工、劳务农民工、其他相关方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本中国民航总局在2001年编发的机务人员实用读本,书名就叫《人为因素》,书中写道:“历史已经证明,在所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征候案例中,人为因素约占80%以上。” 【3】

人的本质安全是指与项目建设相关的“人”(特别是一线作业的农民工兄弟)要具有适应建筑安全生产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安全的意识、知识、技能,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各种故障及突发意外情况的能力。相关人员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提高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其次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第三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4】

人的安全意识培养方法有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会议和文件学习、安全检查时口头教育、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和安全奖罚等。

人的技能熟练就是要适合该岗位和该工种,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操作人员对本工种或设备不熟练难免会发生事故,特别是特殊工种,要把特种工持证上岗作为一项重要事项来抓,对特种工要不定期进行考评,对技术不熟练的进行淘汰出场。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时刻抓住“人”这个因素,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时间、地点、环境、人物,采取“对症下药”的安全措施,消除人为事故。

三、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

设备的本质安全也是本质安全最初的涵义,是指设备在设计和制造环节上都考虑到应具有防误操作和防失误故障的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建筑施工机械的本质安全,就是要确保机械设备性能完好,最重要的是设备的型号要满足项目需要(选型正确)并保证安全系数。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行操作。

四、材料的本质安全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安全的基础。材料的本质安全,要和物资部联手,从入场验收到保管、使用等环节全过程控制;安全部门对涉及危险较大的材料采购要参与进去,重点确保受力材料的质量比如脚手管和扣件的厚度,保证钢丝绳、卸扣、吊带是国标产品且型号选择正确和和安全系数足够,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绝缘鞋、消防器材等涉及安全的物资狠抓源头质量治理,监督物资部门只认“四证”,少一个,没商量,严把质量关,将关口前移,确保质量。

五、施工工艺(法)的本质安全

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包含整个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工艺可行性、可靠性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施工工艺的选择要确保施工的安全系数,尽可能选择成熟的工艺。安全部门对施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要和总工、工程技术部共同讨论研究,确保安全措施的实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同时落实;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2007年第1号令)23条要求,对存在较大风险的施工工艺工序必要报审专项安全方案,并针对一定级别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进行专家专项安全论证方案,吸取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确保工法工艺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六、环境的本质安全

环境本质安全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与施工现场有关的“环境条件”,如空间、温度、湿度、压力、照度、空气质量、辐射、刺激性等都是本质安全的。

影响工程安全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台风、洪汛、大风、酷暑、严寒、温度都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安全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对于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根据不同的作业场所,抓不同的环境安全工作重点。比如:抓四口、五临边的安全就要做好1、周围临边设1~1.2米高护拦、安全网和安全警戒线;2、用重物盖住预留洞口等。3、作业人员使用安全带、安全母索(生命线)、安全网等方面。

七、管理的本质安全

建筑安全管理采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PDCA循环、持续改进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本质安全化。推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行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制定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控制和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保障体系,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向主动、预控型本质安全管理模式转变。

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是分包安全管理。目前,建筑企业普遍采用的都是两层分离的项目运作模式,即管理层和操作层分离。这就是说,操作层基本都是由分包队伍来承担,安全问题绝大多数出在操作层,受伤害的也大部分是农民工兄弟。分包单位因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安全投入等原因,多年来一直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因此,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是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重中之重。项目部要持续加强对劳务协作队伍的监管,坚持对分包队伍实行安全管理的“五个基本程序”(资格审查、责任协议、培训教育、技术交底、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能上的“六个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组织机构统一、教育培训统一、监督检查统一、安全防护统一、内业资料统一)。努力提升分包单位人员安全技术知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履行好总承包责任,杜绝“以包代管”或“包而不管”现象。

八、结束语 很多员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严是爱、松是害,抓好安全利三代”。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我们责无旁贷。

本文主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概念涵义,并从工程施工五大要素“人、机、料、 法、环 ”及管理6个方面展开论述了控制本质安全的操作及方法,以期对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有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予以批评指正或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许正权,宋学锋,李敏莉;《本质安全化管理思想及实证研究框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年12期

【2】江涛;《论本质安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3】曾天翔,张宝珍,殷云浩;《人为因素与飞行安全》[J];中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张志富;《关于“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思考》[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上一篇:地质雷达在浙江某高速公路路面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现代房地产管理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