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3 06:02:17

“图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141-02

“图像法”是一种以图像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提示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激发学生思维,加快教学进程。其实质是使抽象知识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便于学生接受、学习。这种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被有意、无意地普遍使用着,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设计和使用图像来辅助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图像的类别和使用

1.1模型图

当缺乏直观教具可实物,仅用语文不易表述清楚时,画示意图便是较好的辅助手段。在物理教学中,一些无法从实验中观察到的过程,可用模型图透彻地剖析问题、分析过程,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与理念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简化变形作图,要表现出意境,形虽散而不离神韵。如电学中常用的电路图,用滚珠侄在秤盘上的图像来解释气体压强的产生,用电场线来描述电场的性质,就非常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掌握。

1.2过程图

将可观察到的感性过程,用简笔画表现出来,并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通过过程图再现那些稍纵即逝的过程,或把“快节奏”变成“慢镜头”,或对关键问题、具体环节进行“放大”、“定格”,以有效避免学生对一些细节的忽略。如运动学中的多过程问题,通常画出运动过程简明、运动轨迹;在光学问题中通常使用光路程图等。

1.3函数图

函数图像能以最简洁的数学语言定量分析物理中的量、量的关系、量的变化,加深学生对运动过程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物理教学中,其关键是善于挖掘数学图像的物理意义,如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使用的“v―t”图像,在研究欧姆定律时使用的“u―I”图象等,在研究交变电流时使用的“i―t”图像等。

1.4矢量图

高中物理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动量等都是矢量,运用矢量图对矢量合成和分解,也是研究物理量的关系、规律的基本方法。通常,配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使用。如研究曲线运动时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力学问题时用的受力分析图,在电磁波特点的描述中用B、E的矢量图。

1.5列表

通过表格形式(只显示二维关系)来整合比较各知识点的个性与共性,揭示事物的差异或相近关系,触类旁通。一般先列出表格栏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要点填入表内,是非曲直昭然若揭,在表格展示完后自然导出纵横关系的认识。如在几种概念或物质特性的比较中、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常运用到列表。

2 运用图像的原则

为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和发掘图像中的有效信息,使用图像时可遵循以下原则:

2.1突出重点

要重点突出,具有概括性和简约性,尽量用简单的线和基本的几何图形来概括勾画事物的形象和轮廓。

2.2趣味性

要具有趣味性,富有启发性,注意艺术性。

2.3不同教学手段相结合

要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势,避免局限性,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片、照片或计算机等媒体,要图像与教师语言、板书文字等紧密结合。

总的来说,图像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能揭示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借图像的启发,展开形象思维。同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易因为思维的间隙而中断,有助于降低学生上课时的心理压力。因此,图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双重收获。在新的教育要求下,必将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速率、效果视野下政治课堂笔记的“创造性转化... 下一篇:我国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