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6例静脉穿刺拔针手法探讨

时间:2022-07-03 04:52:33

2166例静脉穿刺拔针手法探讨

临床上进行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之一。而进针手法是决定穿刺成功的关键。穿刺成功与否又与护士的基本功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常出现失误而不能一针见血。尤其是输液、静脉注射完毕后穿刺部位拔针手术不当,按压不当而使病人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在输液、静脉注射时用恰当的正确拔针手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将对十余年的护理生涯对静脉穿刺后的拔针法体会作个探讨总结。

在临床上常拔针时一手用棉签按压针头的进针点,一手将针头拔出后稍作简单按压即离开病人;或嘱病人曲肘以达到压迫局部止血、这样造成:一是拔针局部疼痛;二是由于按压不彻底,方法部位不正确而造成局部瘀血、血肿的现象临床上较为多见。

1、疼痛原因

1.1由于拔针时紧紧按压针头上部皮肤,针头的刺激使局部组织收缩,针头皮下组织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夹持力,这种夹持力与拔针的牵拉力是一对反作用力。当拔针时由于棉签压迫皮肤的外力作用,使针头与组织之间夹持力加大,从而也加大了拔针的牵拉力;结果使针头与组织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刺激了真皮层的游离神经末稍,使患者感到刺痛[1]。

2、皮下瘀血、血肿原因

2.1 工作责任心不强;护士做治疗时急于赶时间,对病人的血管特点不作了解、血管位置走向不熟悉,血管未显露好就盲目进针,以致穿破血管造成皮下瘀血;只顾本班工作无静脉保护意识,以致增加了不必要的穿刺次数。

2.2 穿刺技能差:无过硬的穿刺手法,短时间内反复多次进针,特别是一些难度大的血管进针手法不对,皮肤未绷紧、角度不正确、进针后针头在皮下来回进退造成血管损伤致皮下瘀血。

2.3 拔针按压部位不当;缺乏穿刺针进入皮肤至血管还有一定距离的知识,拔针后又让病人或家属代劳,护士没仔细按压;有时让病人曲肘来压迫局部以达到止血。由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关系,较为消瘦者用曲肘方式压迫止血多数达不到好的效果,较为肥胖者针进至真皮后到血管还有一定距离、有的则进真皮后就进入血管,这样就造成拔针时难以估计血管的进针点,故拔针时就出现按压部位过高或过低,往往出现拔针按压后皮肤进针点出现或周围瘀血的情况;尽管有的工作人员也在认真按压,但由于按压时间不足,人走后又出现皮肤进针点出血,还要再次按压的情况。

因此,要减轻患者拔针时疼痛与局部皮下瘀血就需要改进不恰当的拔针手法。现将上述几种皮下瘀血,疼痛原因进行分析:2166例中拔针时发生疼痛的592例,占27.33%,其中工作责任心不强的188例,占31.76%,拔针时按压手法不当408例,占68.92%,拔针后出现周围瘀血,血肿原因:工作责任心差的170例,占7.8%,穿剌技能差的208例,占9.5%,个体差异没经验的112例,占5.2%,按压手法不当,部位不准确的1676例,占77.4%。

由上述分析可见:穿刺技能差拔针手法不当又占总数的77.4%。由此可见拔针手法是否适当是造成静脉穿刺术后疼痛和皮下瘀血肿的主要原因。

3、结论

通过10余年的临床观察体会到:拔针时如按压局部的力量过大就会加大了组织与针头之间的磨擦而加重患者的疼痛感,但按压力量过小也会因牵拉局部组织而加重疼痛和瘀血。故具体的做法是:用棉签紧贴皮肤轻轻按压以皮肤不出现凹陷为准,按压方向与血管走行一致,同时迅速将针头拔出,紧接着将棉签紧紧按压针头进入血管处的皮肤2—3分钟(2)。以防止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瘀血,这样既减轻疼痛也避免了皮下瘀血情况的发生。特别注意一点拔针后按压局部不再出血护士方可离去,其次是最好不采用曲肘的方法来止血。虽然静脉穿剌局部皮下瘀血原因很多。如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等等,也是致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因素。只要我们加强对静脉穿剌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护士自身的业务技术极为重要。同时,加强责任心,正确使用拔针手法是会大大减少因拔针手法不正确,按压不当导致皮下瘀血,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痛苦。

参 考 资 料

[1]《中华护理杂志》83、4、18.

[2]吕淑珍.《实用护理杂志》96、10.

上一篇:博乐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与管理 下一篇:PI3K在白细胞趋化中的作用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