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保护对全麻下老年患者的影响

时间:2022-07-03 03:49:01

体温保护对全麻下老年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术中体温保护对维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患者选择手术60例,随机分组为常温处理组C组、充气式保温毯或静脉输液加温组,两组患者于手术开始时和术中每30 min监测体温变化。结果 手术开始60 min到手术结束,两组患者体温在手术开始时略有升高,对照组患者体温下降明显,有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危险,与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保暖措施能维持手术过程的体温平稳,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中患者的病情稳定和术后的复苏和康复。

关键词:体温保护;全麻;老年患者

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通过自主性和行为性体温调节功能维持体温的恒定。麻醉期间行为性体温调节功能丧失,容易产生体温失衡情况,无论体温升高或降低都会对人体的内环境、正常的生理功能和药物代谢速率造成影响,手术过程中发生术中低体温是手术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面大的患者极易发生。而术中低体温对机体有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可引起术中失血增多,术后复苏困难等不良后果,本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体温的变化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对术中体温的监测,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全麻下老年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全麻下的老年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为60~80岁,手术种类包括肝叶切除18例,结肠癌手术20例,人工关节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间温度等各项指标均衡,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室后调节房间温度为22℃~25℃湿度40%~60%,C组常规下肢覆盖小被加两层无菌手术单,T组除覆盖小被和无菌手术单外,无菌区外覆盖充气加温毯、静脉输入液体加温,术中使用加温液体冲洗胸、腹腔和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于麻醉开始,手术开始30,60,90,120,150 min及术毕进行体温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体温数据采用同期多点采集,取平均值得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的体温 对照组手术开始时体温为(36.9±0.3)℃手术结束时的体温为(36.4±0.2)℃,试验组手术开始为(36.9±0.2)℃,结束时为(37.2±0.2)℃,体温上升了,属于正常范围。

3讨论

3.1术中低体温常见原因 ①手术室的室温过低易导致老年患者体热过度消散。②术中大量输注低温的血液和液体。③全麻手术一般为创面大、时间长、失血较多,开放的体腔使体内热量的蒸发和丢失过多。④术中冲洗未使用加温冲洗液。⑤全身麻醉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等。⑥老年患者自身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差。

3.2术中低体温,可导致组织耗氧量的增加,影响手术的安全,增加老年患者复苏的困难。因此术中加强体温保护,可有效避免术中体温下降引起的不良反应,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增强手术的安全性。

3.3 Frank等发现术中低体温的患者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术中体温正常者的3倍,正常健康人体体温下降至35.5℃时,血压有明显升高。明体温下降是老年人术中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原因。

4结论

4.1为保持患者术中术后体温恒定,术前应将室温调节在23℃~25℃,湿度在40%~60%,减少术中患者的蒸发散热,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2注意各种液体的加温,术中输注大量的液体需加温后使用,冲洗液和消毒液均需加温至40℃左右。

4.3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术中除手术部位外,其余外露部位均应以加温毯或薄毯包裹,保持恒定体温,严密监测及时发现低体温,积极采取保暖措施,同时避免体温过高对患者的损害,加强对加温设备和加温部位的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参考文献:

[1]李贝贝,喻晓芬.复合性保温措施维持肝切除患者术中体温稳定的效果[J].当代护士,2013,12:74-75.

[2]刘小影,吴新民.围手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712.

[3]段少丽,谢海辉,等.术中体温保护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应激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10:93-94.

[4]李思.手术室专科护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9-290.

上一篇:泌尿外科护理常见问题分析 下一篇:便携式内窥镜系统的研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