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效率分析

时间:2022-07-03 02:15:49

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效率分析

摘 要:笔者以河南省为例,运用生产函数,引入包括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四变量对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协整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应该是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29.94%,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不足。增强地方财力,中部地区需要中央加大“均等化”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效率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12BJY132);河南省软科学课题(112400450074)

作者简介:殷强(1972-),男,河南罗山人,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5-0134-05收稿日期:2013-03-18

自2008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之后,中部六省利用中央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积极吸引投资,经济快速发展。表1显示中部六省GDP快速增长,尤其是2010年以来,中部六省GDP增长速度远超全国GDP增长水平。

同时,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也快速扩大。2008至2012年,中部六省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都远高于同期的全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28.11%(25.74%)、26.38%(21.90%)、20.76%(17.79%)、27.38%(21.56%)、17.94%(15.10%)①。中部的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的快速增长有多大关联性?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是否在宏观上产生了规模效率?值得研究。

促进中部崛起,重点要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在粮食生产、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方面,河南省无疑是中部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省份。2011年河南省GDP总量达27232.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21.8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248.8亿元,此三项指标都位居中部六省之首,所以,河南省的财政支出在经济崛起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具有规模效率,在中部六省中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一、财政支出的规模效率和最优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效率研究公共部门应该占有的资源总量的问题。根据帕累托效率的理论,存在一个可以使财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规模,在这个规模上,政府财政支出是最有效率的。

以社会总收益和社会总成本来分析财政支出的规模效率。财政支出的社会总收益(total social benefit, TSB)指人们对享用财政支出所得到的公共物品总的满足程度。财政支出的社会总成本(total social cost, TSC)指提供社会为提供公共物品而付出的成本,即税收。图1反映了财政支出的社会总收益(TSB)和社会总成本(TSC)的关系。其中,社会总收益曲线(TSB)存在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即在财政支出的初始阶段,财政支出有效地弥补了市场缺陷,单位的财政支出带来的社会价值较大。随着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逐渐完备,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逐渐显现,TSB曲线也由陡峭逐渐平缓。不考虑间接成本的情况下,社会总成本曲线(TSC)是由原点出发呈45度角的直线,原因在于财政支出的成本是社会成员为此付出的税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财政支出就需要社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税收付出。

TSB曲线和TSC曲线相交于M点,在M点左边TSB大于TSC,社会净效益为正;在M点右边TSB小于TSC,社会净效益为负。OQ2是财政支出的适度规模,即在OQ2之间的财政支出规模都能够带来正的社会收益。A点上,TSB曲线的切线与TSC曲线平行,即在A点上TSB与TSC曲线的斜率相同(因TSC是45度角直线,所以斜率同为1)。由于两曲线的斜率分别是财政支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所以A点是财政支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点,在A点上TSB减去TSC所得的净收益是最大的。按照最大社会收益原则,社会收益应该最大限度地超过社会成本,OQ1是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

图1 财政支出的适度规模和最优规模

现实经济中,财政支出很难达到帕累托最优规模,经常存在的状态是处于适度规模中,逐渐向最优规模改进。

二、财政支出规模效率的研究方法

从现有文献看,多数文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以财政支出占国民产值的比重,来研究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

巴罗(Barro)在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引入了“公共部门”,建立了以公共部门支出为核心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出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Futagami(1993)进一步深化了巴罗的模型,引入“政府资本”,以分析财政支出的流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文献研究了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效率和相对规模效率,其中相对规模效率主要以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分析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效率。侯荣华(2001)运用横截面法和时间序列法分析生产函数模型,测算财政支出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来分析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收入规模的关系。马拴友(2000)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确定最优规模,得出结论我国最优政府规模为26.7%。马树才等(2005)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生产函数中的各变量进行估计,得到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确定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郭庆旺等(2006)在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框架下分析两类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表明政府公共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政府公共物资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的正影响更显著。刘振亚等(2009)在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下分析最优政府规模,发现政府规模(经济的宏观税率)与平衡增长率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认为从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宏观税率(政府规模)有待提高。

根据巴罗的内生增长理论,假设国民经济总产出的生产函数为:

Y=F(N,K,G)(1)

其中,Y是实际产出,N是就业人数,K是期初的(私人和公共)资本存量, G是政府支出。

对生产函数求关于时间的导数,有:

Y′=YNN′+YKK′+YGG′ (2)

两边同除以Y,有:

Y=YNY+YKY+YGY(3)

设g为财政支出的增量,则G′G=g′gG′=g′gG,代入(3)式,整理得:

Y′Y=YNNYN+YK Y′Y+YGGYg′g(4)

设a=(YN)(NY)是就业产出弹性,MPK=YK是资本的边际产出,MPG=YG是财政支出的边际产出,代入(4)式,得:

Y′Y=a(N′N)+MPK(K′K)+MPG(GY)(g′g)(5)

财政支出最优规模的条件是财政支出的边际产出(MPG)为1。图1中A点为财政支出最优规模,其斜率为1,也意味着该点上财政支出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财政支出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出)是MPG=YG ,在不存在税收扭曲的情况下,公共部门最优规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1(MPG=1)。当MPG大于1时,政府提供的财政支出不足;当MPG小于1时,则是财政支出规模过度。

由此,可以推导出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若γ=(YG)(GY)为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s=GY为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可知MPG=γS。所以,当MPG=1时,s=γ,财政支出达到最优规模,将γ代入(5)式中,得到产出方程:

Y′Y=a(N′N)+MPK(K′Y)+γ(g′g)(6)

其中,γ的估计值就是以财政支出占国民产值的比重(相对规模)表示的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

三、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

中部六省中,河南省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支出规模都是最大,选择河南省财政支出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

(一)假设估计模型

本文运用简单的“AK”生产函数对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进行分析。设生产函数方程为:

Y=AKαNβGγ(7)

其中,Y代表河南省国民产值;A代表一定的技术水平,是常数;K代表河南省资本存量;N代表河南省就业人数;G代表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α、β、γ则分别代表“资本存量”、“就业水平”和“财政支出”的边际产出弹性。

对(7)式两边取对数得:

lnY=lnA+αlnK+βlnN+γlnG(8)

其中γ=(YG)(GY)=MPG(GY),当MPG为1时,γ表示的财政支出占国民产值的比重就是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相对规模)。

(二)样本数据选择

对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效率(相对规模)的分析,本文选择《河南统计年鉴》中1990年~2011年的数据。

财政支出的样本数据,采用《河南省统计年鉴》中1990年~2011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在分析模型中以“G”表示。

国民产值的样本数据,选取河南统计年鉴中1990年~2011年的河南省生产总值(GDP)数据。分析模型中,以“Y”代表河南省实际GDP数据。

资本存量的样本数据,选取河南省统计年鉴中“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分析模型中以“K”表示。

就业人数样本数据,选取河南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城镇就业人员数量。分析模型中以“N”表示。

数据主要来自2012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文中为剔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对财政支出、国民产值和资本存量的数据进行了平减。

(三)单位根检验

生产函数分析时所选择的几组经济变量均属于时间序列,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经济变量经常是不平稳的。如果时间序列不平稳,分析中可能出现“伪回归”,分析结果则失去意义。所以,对经济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前,需要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断经济变量的平稳性。对上述四变量取对数(文中以“ln”表示对数符号,以“D”表示差分符号),得到lnY、lnK、lnN、lnG,再对对数值进行一阶差分,得到DlnY、DlnK、DlnN、DlnG。本文使用eviews6.0软件,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其中滞后项的确定采用使AIC和SC最小的准则。检验结果见表2。

(四)协整检验

一些时间序列本身是不平稳的,但几组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却可能是平稳的,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是协整关系。对多变量的协整检验,可以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本文使用eviews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表3。

由表3可知,lnG、lnY、lnK、lnN四个变量在5%置信水平下可以表达3个协整方程,反映河南省财政支出与河南生产总值关系的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考虑仅有一个协整关系的经过标准化的协整系数,得到表4。

表4表示包含河南省财政支出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将表中的协整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得:

lnY=0.299373 lnG+0.544102 lnK+0.455818 lnN

分析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效率分析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lnG的系数0.299373即为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 ,即当MPG=1时,河南省财政支出占河南省总产值的比重为29.94%,是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

对lnG、lnY、lnK、lnN进行协整检验,结果验证河南省总产值与包括财政支出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得到结论:当财政支出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等于1(MPG=1)时,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是占河南省总产值的29.94%。

图2显示1990年~2012年河南省财政支出占河南省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最高达到2012年的16.79%,但距离29.94%的最优规模尚有较大差距,表现为财政支出规模不足的不效率。

四、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效率不足的表现及政策建议

河南省财政支出规模效率问题是中部地区的一

图2 河南省财政支出占河南总产值的比重

个典型代表。虽然近年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快速增长,但规模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

第一,中部地区财政支出总体规模不大,人均财政支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28.1%,财政支出却只占全国地方财政支出的17.56%(2011年)。表5显示,2011年中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出5360.568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82.672元,更低于东(北)地区,甚至远低于西部的人均7563.62元。全国最低的河南省人均财政支出只有4525.80元。

第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公共产品的历史欠账太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缺口太大,需要政府加大支出力度来保障。比如“医疗机构床位服务人数”这一指标,2008年中部地区每床位服务410.94人(全国平均是377.94人)。2011年中部地区每床位服务人数提高到269.47人(全国平均是261.12人),中部地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近年中部地区的财力虽有所增长,但用于弥补历史欠账的支出较多,所以在短期内财政支出没有明显的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鉴于中部地区财政支出规模不足,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对中部地区“均等化”转移支付的力度。均等化转移支付是无条件的,是增强地方财力的转移支付。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能力较弱,并且在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中部地区很难自主地提高财政能力,只能依靠中央加大对中部地区的均等化(无条件)转移支付的力度,以增强地方财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2.加大对中部地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专项”转移支付只能专款专用,用中央补充的财力解决中部地区公共产品的历史欠账问题,地方新增财力可以更好地用于促进中部崛起。

3.在“营改增”背景下调整中央地方的分税比例,增强中部地区自身财力。

“营改增”最终会将属于地方税的营业税并入中央地方共享的增值税,将会进一步削弱地方财力。现行的改革暂时保留地方对新改增值税的收入权力,但毕竟是权宜之计,长期的措施应该是重新划分“新增值税”的中央地方分享比例。在“营改增”的改革中,为了维持、甚至是扩大财权,中部地区可以积极争取重新划分分享比例的试点,力争更有利的分享比例,比如由现行的中央对地方的75∶25改为45∶55。如果能够争取到试点,增值税分享的提高能够有力地提高中部地区的财力,提高财政支出的规模效率。

另外,中部地区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提供效率最高的公共产品,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①中部六省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由各省财政支出汇总后计算而得,括号中为各年全国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参考文献:

巴罗.2000.经济增长[M].何晖,刘明兴,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郭庆旺,贾俊雪. 2006.政府公共资本投资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J].经济研究(7):29-40.

侯荣华. 2001.中国财政收支效益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刘振亚,杨武. 2009.最优政府支出结构与平衡增长[J].南开经济研究(2):103-115.

马树才,孙长清. 2005.经济增长与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统计研究(1):15-19.

马拴友. 2000.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财政的最优规模[J].世界经济(11):59-64.

殷强. 2007.我国公共投资规模效率实证分析[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44-48.

KOICHI F. 1993.Dynamic analysis of endogenous growth with public capital[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95(4): 607-625.

(编校:少卿)

An Analysis on the Scale Efficiency of the Central Region’s Fiscal Spending

――Taking the Case of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YIN Qiang

(School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The economy of the six provinces of midChina has a rapid development after the riseplanning of the central region. Meanwhile, the fiscal spending of the six provinces of midChina is expanding continually. The author is concerned with whether the fiscal spending can achieve the macroscale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taking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employs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by using production function, leading into four variables including fiscal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 shows the optimal scale of Henan Province's fiscal spending should be at 29.94 percent of the GDP of Henan Province. However, the fiscal spending scale of Henan Province is inadequate at all. So the central region need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increase the “equalization” transfer payment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finance.

Key words: the Central Region; Fiscal Spending; Scale Efficiency

上一篇:前牙美容修复中IPS Empress 2新型铸瓷系统应用... 下一篇:八月,奥色治郡:人性的弱点,生活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