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应对生态环保法规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03 02:09:45

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应对生态环保法规对策探讨

原液着色涤纶纤维顾名思义就是先对聚酯熔体着色后再进行纺丝而成的纤维。原液着色纤维由于不再需要后道染色,是色纺纱的理想原料,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在纺织产业上大力推广直纺原液着色技术,要求在“十二五”期间有色纤维比重要达到5%~10%[1]。

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称得上是生态纺织品呢?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对纺织生态学的界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纺织品的生产过程对环境不造成有害的影响,且符合不污染空气、不污染水资源等条件;二是服装和纺织品中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有害物质的含量应控制在最低;三是在洗涤和保养衣物的过程中对穿着者和周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四是纺织品在废弃处理时不释放有害物质,焚化销毁时不污染空气。

针对以上因素,发达国家陆续了一些针对纺织品的生态环保要求技术法规或标准;为适应新的贸易环境变化与贸易技术壁垒,国内也了相关标准积极应对。

通过以上对比发现,虽然了相关技术标准来积极应对新的贸易环境变化与贸易技术壁垒,但技术条款相比于国外技术标准要宽松得多,强制标准GB 18401有害物质限量类别数量比国外技术法规要求要少得多。

2012年最新公布的纺织品环保技术法规信息实施如下:

2012年3月30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实施纺织品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行业自律标准,并于4月1日由日本厚生劳动省启动立法程序,要求所有进入日本的纺织品需要提供不含禁用偶氮染料检测报告、染色工厂资料和不使用特定偶氮染料承诺书。

2012年6月15日,埃及新的纺织品和服装测试检验程序法令生效,新法令禁止埃及进口含有害致癌染料、有害染料、阻燃剂和镉的服装。

2012年6月,沙特政府计划对进口的纺织品及服装进行强制检查,以确定进入沙特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均不含致癌物质、放射物质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及环境的有害物。

2012年8月1日,中国GB 18401—2010标准生效。

2012年8月前,瑞典化学品管理局向欧洲化学品管理局提交“禁止含NPE纺织品进口欧盟”的文件,此举最终导致欧盟全面禁止市场上出售含有NPE的纺织品。

2012年10月印尼新版婴儿及儿童服装新法令生效,要求婴幼儿服装纺织面料不含偶氮染料和甲醛水平符合标准要求。

2012年美国AAFA第十版全球受限物质清单以及欧盟拟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进行限制。

原液着色涤纶纤维面临的生态环保技术问题与应对措施

从国内外的生态环保技术标准法则条款要求并根据REACH法则的SVHC物质特点分析,笔者对原液着色涤纶生产企业应对上述技术标准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1.对原液着色使用的母粒、色油或色砂的供应商进行严格的供应商评价,充分说明并沟通传达上述标准的技术要求,要求其供应的产品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是重金属与致癌、致敏染料。

2.由于技术标准中对重金属锑提出了限量要求,而目前聚酯生产企业绝大部分都使用锑系催化剂,产品中锑含量在150ppm~250ppm之间,而目前检测方法中溶解法比萃取法检测出的锑含量更高,所以重金属锑是一个极易导致贸易质量技术纠纷的重金属。建议聚酯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学研工作,研究使用钛系催化剂[2]。

3.国外对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OPEO)提出限量要求,而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使用的涤纶纺丝油剂中均含有NPEO,经检测最终产品上NPEO的含量为100ppm~250ppm。实际上APEO限用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OSPAR公约)就提出优先控制15类化学物质中的第12类即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及其相关化学物。当时对于争议颇多的OPEO,虽然没有法规,但已有非正式的协议对APEO的生产和使用加以限制。

例如 :(1)澳大利亚出台的从1987年开始停止使用APEO的非正式协议。(2)比利时的大多数公司已在消费品中停止使用NPEO。(3)丹麦于1988年2月规定,至1988年底,80%NPEO由可生物降解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取代,20%于1989年底完成NPEO的取代。(4)法国于1987年12月24日出台非正式协议,规定使用生态降解率高于90%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取代NPEO。(5)德国于1986年12月31日提出,家用、通用洗涤剂工业停止使用APEO,1989年年底完成。(6)挪威规定于2000年年底停止使用APEO。(7)荷兰、葡萄牙、瑞典、西班牙、美国都对APEO停用和取代有非正式协议。(8)瑞士从1987年8月31日停止使用APEO。

以上这些国家有关的非正式协议均集中在APEO主要应用的洗涤剂领域。2002年5月15日,欧共体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共同体纺织产品生态标签规范并修订1999/178/EC的决议”;同时颁布了Eco—Label的纺织品规范,即202~71/EC法规,自2002年6月1日生效。 2003年6月18日,欧盟颁布203/53/EC指令,规定从2005年1月17日起,除特定的情况如用于涂料印花的粘合剂等除外,对APEO的使用、流通和排放作了相应的限制。限定若化学品及其制备物中的APEO及AP(烷基酚)含量高于0.1%(100 mg/kg,重量百分率),则该化学品及其制备物不能用于纺织品和皮革加工、纸浆生产和造纸生产、化妆品、杀虫剂和生物杀灭剂的配方。实际上欧洲许多企业标准对APEO限量控制更严,有的要求10 mg/kg。NPEO和OPEO占APEO总量的95%以上,NP和OP分别为它们的主组分,检测结果必须是4个化合物的总量及其中任何一个化合物低于限量,才算是合格产品。世界著名检测公司如天祥、申美、SGS等均限定低于10mg/kg。

大量技术标准或限制措施不断出台,不但大幅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也影响了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信心。目前,国内没有任何法规限制残留有NPEO的产品的销售,由于国外限制法则较多,纺织企业在与外商特别是欧盟进口商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有环保条款,以避免化学品残留引发经济纠纷。另一方面,原液着色涤纶技术虽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但生产企业应及时跟踪并积极研究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达到从容应对环保标准法规要求。

结论

1.原液着色涤纶纤维生产企业,对着色原料(色母粒、色油或色砂)的供应商应进行严格的评价并要求其供应的着色产品达到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应重点关注钛系催化剂在聚酯行业的应有进展,积极开发应用环保催化剂,从而避免现用锑系催化剂带来的环保问题。

3.原液着色涤纶纤维应对纺丝油剂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评价并优选供应商,要求其油剂中使用的乳化表面活性剂不能含有APEO成分。

4.原液着色涤纶技术虽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但生产企业应及时跟踪并积极研究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特别在与欧盟进口商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有环保条款,以避免化学品残留引发经济纠纷。

参考文献:

[1]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第四部分、重点领域(一)发展新型纺织纤维材料产业.

[2] 孔凡滔等.《PET钛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应用策略》[J].上海化工,2008年5月,VOL33,NO.3 16-18.

(作者单位:霞客环保技术中心)

上一篇:流通企业中主动消费服务体系构建 下一篇:关注品质,中银绒业放眼世界发“羊”财